当代中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

2014-09-18 10:39陶江洪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7期
关键词:闲暇文学数字化

陶江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学的功能和价值都发生了改变,文学阅读成为一种消费。文学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文学的功能从启蒙教化到娱乐享受,文学的价值从认识价值到消费价值,从为人生而艺术到为消费而艺术。由于这些文学特点的转型,学生传统阅读方式受到极大挑战。

关键词:数字化;闲暇;文学;学生阅读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88-02

21世纪以来,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产品,其强大的渗透力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伴随社会经济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小康生活,“学习、工作是为了更好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闲暇时间制度化的逐步普及,人们在一年中所拥有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长,“休闲的日子来到了”。那么学生名著阅读这历来被视作“正流”的殿堂,在数字文化、休闲文化这两股潮流的冲击下受到什么影响呢?笔者拟就此来探讨数字化文学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

一、数字化文学阅读的特点

1.现代科技以“高普及、可移动、快时效、低成本、加音画”的数字信息特征,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作品时代。各类电子杂志、网络小说、手机阅读、电子书、MP4、网络图书馆层出不穷,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据统计,市网络图书馆2013年上半年新增点击量达521万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7万次。市网络图书馆从2008年6月开通至今4年,累计点击量突破3600万次,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熟知和应用的重要学习平台。一部手机几乎可以无限量地容纳各种电子书籍,不用在乎场所和地点,只要有电就可以阅读。“买手机是为了阅读的方便”已成为必须的要求。书还可以用来“听”,有声阅读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悄然兴起。

2.“休闲+数字化”,使传统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闲暇是人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可由自己自觉地积极地消费的主体时间。它是完全由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环境所决定,由个人自由地支配,是一种安顿生命的形式。闲暇作为对人生和生命的真正享受,其作用在于它能消解生存的烦恼和困惑,化生命的理性规范为感性解放,把人从种种的规则、程序、重复、单一的活动中解脱出来。人们可以在闲暇时间表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志趣、才能和情感。这样,闲暇的普及化就意味着给主体以日益增多的自由时间,而自由时间的增多则给主体全面享用文化财富,提升自身的素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莫里斯曾经讲过,没有自由时间,人类不可避免地降低品质。闲暇的普及化造就了全社会的精神需求的高涨,对文学阅读的强烈兴趣和迫切需要成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如今大家不得不承认文学与艺术已成为闲暇时的重要消费,文学与艺术从生产、传播到阅读都消费化,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闲暇时社会休闲消费的一部分。休闲时代的到来冲垮了许多古老的观念,改变了人们的习俗和阅读方式。在欣赏趣味上,许多文学接受者的目光已从当年所迷恋的那种具有微言大义的高雅文学转向武侠小说、明星自传等通俗读物;在欣赏方式上,人们更多的也已从思考意义转向感受快乐;为了使阅读更轻松更快乐,许多人还喜欢选择能逗人开心的作品。可见文学在闲暇的视域中其功能和价值都发生了改变。

二、数字化文学影响下,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转变

1.学生的阅读从获得知识信息到满足个性需求为目的的转变。目前,学生在网络阅读时有一个重要的需求是能够满足个人生理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提高个人素质和品格。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伴随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膨胀,信息爆炸,信息量空前地增大。同时,由于网络的出现,传媒手段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文学不仅要表现情感,还要对这日新月异的世界进行报道和描绘。新时期文学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歌、戏剧衰退,玄幻文学、情感文学、报告文学崛起。文学的趣味性强了,这恰好符合了当代中学生的阅读口味。

2.学生的阅读从关注文章思想性到关注文章趣味性的转变。如今作为网络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已经逐渐回归到它所应有的本位,即文学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宿,培育人类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基因,提升人的创造力,为阅读者提供一片休憩的海滩。从孔子开始确立的文学“兴、观、群、怒”的职责,已被大大地压缩,被别的手段——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所替代。文学本身发生变化的同时,学生的阅读关注点也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紧张的学习环境与节奏,使学生犹如被固定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做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做斗争”,“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现在孩子的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应试训练占据着,剩下的时间用来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学围棋”……[3]现在更多学生接受文学只当作一种生活休闲,或者为了消解疲劳平衡心态,或者为了排遣寂寞补偿失落,或者为了打发时光。学困生,更多迷恋于能呼风唤雨的玄幻小说;缺少心灵沟通的学生,则在情感小说中寻找寄托。总之是为了享乐人生,而不再是抱着追求崇高、理想的目的去阅读文学作品。因此过去那种文学的启蒙、教化功能逐渐虚化和弱化,休闲、娱乐功能却得到提升。对于学生来说,文学作品的存在意义不过是闲暇时一道文化快餐,成为满足同一种消费需求的另一种形式而已。阅读直接成为一种消费,以迎合学生休闲时轻松、消遣、愉快、惬意的生活要求。文学的阅读终极目标不再是为了认识价值,而是产生消费、享乐的价值,充当着消费、享乐的工具,发挥着消费、享乐的功能。文学是一种“为消费而艺术”的艺术,假如让文学负载较重的政治和教育功能,寄予过高的期盼和过多的要求,必然会使文学陷入困境,感到尴尬与无奈。这也成为目前学生名著阅读备受冷落的重要原因。

3.学生的阅读从单一阅读到多元阅读的转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种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面是一份“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

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不同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是不一样的。文学艺术类阅读虽还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但同时增加了很多的政治历史类和科普类及体育军事类的阅读作品。阅读种类的增多,也让学生从单一阅读到多元阅读转变,具体表现在除了纸质的阅读外,更多的从网络、E-book、影音制品等多元数字化阅读。多元化的阅读媒介,给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开放的阅读环境,也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三、如何让数字化阅读发挥更好的作用,任重而道远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没有任何时代能象今天一样文学如此地重视读者,读者成为文学的风向标。读者对某一种文体、某一种类型、某一反映对象感兴趣,就会导致文学创作产生某种倾向力。人们喜欢消费什么,这不仅是作家们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运营商们所要重视的问题。因为市场经济有一条铁律,即有买方市场才有创造物的生存条件。作家在这样的机制中,不只是一个能生产出观念的精神生产者,而且还是一个能使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盈利并带来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者。学生作为文学的重要消费群体,与文学创作者之间构成艺术消费和艺术生产的关系。因此学生的反馈必然会成为文学生存的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就是文学服务读者的结果。它是大量非专业的文学爱好者利用闲暇时间在网络上创作的结果。他们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特点,使文学创作变成了一项集体参与的文学活动。受众不仅有阅读的自主权,而且有批评和再创作的自主权,受众可以随时阅读,可以随时进行评点,受众的积极参与极大地使他们自己产生满足感。而良莠不齐的网络作品,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总之,作为闲暇的数字化阅读,对学生而言,其功能、价值到作用都发生了剧烈的转变:从启蒙教化功能转到娱乐享乐功能,从认识价值到消费价值,从为人生而艺术到为消费而艺术。这种转变造就了众多的非传统文学学生读者群出现,远如金庸热、琼瑶热,近如玄幻小说热等,甚至为了获取所谓点击量,一味地去迎合读者的需要,出现一些低品位的本能展示和色情描写。这并不是引导学生读多少名著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黄楠森,等.人学词典[C].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553.

猜你喜欢
闲暇文学数字化
我们需要文学
人在何时最清醒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闲暇拾笔寄娱情
数字化制胜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