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佩
36年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中华大地,风起云涌,春华秋实。
36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开启。
36年,时空穿梭;36年,弹指一挥间。
邓小平曾说:“四川是改革之乡。”从农村联产承包到统筹城乡改革配套,从国企放权搞活到混合所有制改造,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理念的变化……在每一次改革的重要节点,四川都敢于探索,走在前列。
改革,为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改革,给四川带来了根本的变化。
“一定要把四川建设好。”牢记邓小平的嘱托,四川将立足省情特征和实际,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继续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潜力,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经过改革开放36年的快速发展,四川大地旧貌换新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大关,跃居全国第8位。
乘着中国改革开放这艘巨轮,四川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迎风远航……
在历史性巨变中坚定改革开放信念
“向阳公社”这四个字,对地道的四川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它已成为四川人对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符号记忆。
“在人民公社20年时间里,向阳公社人均分配从68元到74元,只增加了6元钱。青黄不接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要到外乡去借粮,不少人挣扎在温饱线上。”时任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回忆说。
36年前,向阳是一个“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乡僻壤。“公社带来大锅饭,农村群众生活窘迫;摘掉人民公社牌子,农民走上康庄大道。”很多“过来人”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36年后,变乡为镇的向阳早已找不到当年人民公社的丝毫痕迹。广汉农村的体制改革也随之由浅入深,由单项、局部的改革发展成为综合、比较协调配套的改革。截至2013年,广汉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804元。
改革释放的红利给广汉带来富裕。改革给全四川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给四川带来的最显著成就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说。
以下这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作为最直接的佐证:
1978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84.61亿元;截至2013年,这一数字已高达26260.77亿元。
1978年,四川人均GDP为117元;2013年,全省人均GDP为32516.25元。
36年时光如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角,四川大地上鼓荡起改革求进的春风。
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攀枝花,是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凭借改革东风,以钒钛低微合金为特色的攀枝花机械制造产业强势崛起,涉及冶金成套设备、矿山机械、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4大领域。
曾被邓小平赞为“机械工业之母”的德阳工业,汇聚了1470家装备制造企业,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赢得了“中国重装之都”的美誉。
如今,四川早已不再是人们眼中的“蜀道难”。随着出川通道和公路、铁路、水运、航线等交通枢纽建设以及城市、农村的快速发展,四川越来越吸引世人的目光。
“到四川去!”这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们共同的心声。民企入川、央企入川、世界500强入川、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怀揣着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四川正以自信的姿态,在新征程中阔步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破解新难题
近日,我省在攀枝花、泸州等5个市试点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权限下放及网上申报审批。这意味着那些路途遥远的地方企业家们,再也不用为办这本证而往成都跑了。
这对刚创业的攀枝花市力宏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震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从攀枝花到成都,开车要七八个小时。现在在当地就能办证,从交资料到拿证,不到10个工作日。对我们这些刚创业的人来说,真是省心又省钱。”
胡震的故事是我省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因子”的一个缩影。当前我省各级政府大刀阔斧精简权力“清单”,激发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截至2013年,省本级除取消调整3批257项行政审批事项外,还取消38项非行政许可项目,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3项;目前省本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60项左右,是全国最少省份之一。
然而,随着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新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发展中不可持续、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任务还很艰巨;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有所加深;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还比较多……
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会是一片坦途。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改革。
2013年初,我省宣布在全国率先全面放开户籍限制,除成都外,全省大中城市、城镇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取消限制农民转为市民的人为障碍,基本实现“全开放、零门槛”。
2013年11月16日,川南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在内江挂牌。24个乡镇的26.8万户农户,共同推开了农村产权改革的“大门”。
……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正式出台,吹响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投融资、国资国企、服务业、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深化改革意见随之密集出台,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
“四川作为西部大省,要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步伐,继续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就要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化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盛毅认为。
回望36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四川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大灾害,也曾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大考验,但改革开放总能成为引领四川抚平创伤、恢复发展的动力源泉。
这正如省委书记王东明所说:“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别无他途。”
在充分开放合作中推进“两个跨越”
近日,扩大开放的好消息传来:中新(新西兰)两国政府已就新西兰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达成协议,这意味着又一家总领事馆将在蓉设立。
如果加上下半年将开馆的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已开馆或获批外国驻川领事机构将达12家。
今年6月,四川又缔结了一个国际友城:荷兰林堡省;同月,四川新增了成都直飞美国旧金山的国际航线。
国际友城数量频频刷新,外国领馆“接踵”而来,国际航线不断开航……四川,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这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2013年,四川全面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市(州)新增3个,达到12个;过百亿的县(市、区)新增12个,达到97个,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这是省长魏宏在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大会上带来的好消息。
多点多极战略,不仅勾勒出地方经济的突围路径,更洞开了企业入川的巨大机遇:截至2013年底,入驻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69家,全省21个市州实现了全覆盖。
近年来,四川对外开放好戏连台: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进出口总额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2013年引进国内省外资金86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
其实,在四川掀起与各国交流合作热潮的背后,是我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清晰思路和坚定步伐。
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意见》,提出将我省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最大窗口、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平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商务中心、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也明确指出,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机遇,促进开放合作发展。
“推进四川跨越发展,必须放眼世界、突出开放;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必须对标先进,突出重点;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必须真抓实干、突出实效……”如今,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正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2014年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机遇与挑战,四川将始终坚定改革开放的步伐,继往开来,在奋力推进“两个跨越”中稳中求进,不断创新,砥砺前行。(责编:贺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