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乡情?踏遍千山万水 依旧寄情故土

2014-09-18 16:40吴启权陈实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平邓小平四川

吴启权 陈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四川走出去的邓小平,无论是在指点江山时还是在闲话家常间,浓浓的川音从未改变,而在这川音背后是深埋于心的一份乡情。

那年,还是少年的他背着行囊踏上异国的求学路;那年,已成壮年的他铁马冰河征战沙场走遍祖国;那年,已生华发的他为中国建设奠定基石。但是未曾改变的是他对故乡四川的一片乡情。

他为成渝铁路的完工投入了大量的心力,终于圆了蜀人半个世纪的梦。当他听到“四川勘探出石油”时,恨不得立刻回来看一看。四川的发展建设牵动着他的心。

回到剑门关的他为这里的美景倾倒,吃到家乡菜的他为这里的美食倾心。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什锦小菜,养育了他,也是他的骄傲。

“我不想改我的籍贯,我还做我的四川人;回到四川,我才能吃上真正的豌豆尖;回到四川,我就回到家了,以后退休了,我还是要回四川养老,我喜欢四川家乡……”

一次秘密的回川

邓小平是四川人的骄傲,这个少小离家的“毛头小子”,从16岁出川之日起,他的命运就与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在革命取得成功以后,在为国家发展殚精竭虑中,他也一直心系四川这片养育他的热土。

1965年,我国三线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由于当时国际形势比较紧张,邓小平“秘密”回川,对四川的三线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11月3日,一抵达成都,小平同志就指示:抓紧时间到乐山、自贡、宜宾、德阳看厂子,回来就去攀枝花。时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的李井泉告诉小平:“去攀枝花先由成都坐小飞机通过大小凉山到达西昌,再坐汽车到攀枝花,沿途都是3000多米的高山土路,而且要横渡金沙江,交通很不方便。”小平同志听后很不高兴:“你们能去我就不能去吗?我来西南三线就是要到攀枝花看看嘛!回到北京好向毛主席、周总理谈谈这里的情况,要去!”于是,李井泉建议从乐山回来飞西昌。小平同志笑着说:“好,听从你们的指挥。”

8日上午,邓小平乘机飞往西昌。当飞机通过大小凉山上空时,颠簸得很厉害,但这并没影响到小平同志,他关切地问道:“凉山地区人民生活怎么样?”李井泉介绍说:“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少数民族生活仍比较困难。四川省政府做了一些救济工作。”飞机一落地,小平同志立刻从飞机场驱车直奔西昌钢铁厂、火车站及街头集市考察,经西南局书记处书记程子华劝说才回到招待所吃午饭。

9日一早,小平同志一行开始“长征”去攀枝花视察工作。途经毛牛山、会理、鱼鲊、拉鲊、永仁、仁和等山村,当汽车行驶到会理白马庙时,邓小平同志让车停下来,站在山坡上向大家介绍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情景:红军连夜向金沙江急进,一军团抢龙街渡、三军团抢洪门渡、干部团抢皎平渡,五军团殿后掩护一、三军团集中到皎平渡江。毛主席住在白马庙,在这里开会、休息,然后继续北上。

沿途群众看到30多辆汽车形成的壮观车队格外惊奇。汽车通过的地方“一溜烟雾”,遮天蔽日,久久不散,尘土几乎一路上伴随着车队,坐在车里尘土弥漫,呛得人口干舌燥,不少同志都开始咳嗽。当汽车行驶到海拔3000米高山土路上时,有的同志甚至晕车呕吐。但邓小平同志不顾舟车劳顿,在沿途不断停下车听取程子华、吕正操和杨超汇报情况。小平同志途中看到少数民族姑娘组成的民工修路队,就走下汽车,十分亲切地询问她们劳动和生活的情况。姑娘们也兴奋地用少数民族语言交谈着。小平同志对程子华说:“少数民族参加三线建设劳动是一件好事,既解决了三线建设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少数民族生活困难的问题。这就是军民大联合共建三线。”

拉鲊码头是四川通往云南省的必经之路,也是渡金沙江之处。在渡江的船上,随行人员问小平同志:“您累了吧?”小平同志打趣地说:“比走长征还累吗?搞三线建设就应当吃点苦。你们都不怕累,男子汉怕个啥!”

一草一木总是情

故乡,无论你离开它多远,心中总有一处是被故乡的月照亮的。在离开四川多年以后,邓小平的四川情结依旧浓烈,有关四川的一切都能幻化成他内心那一处被月光照亮的地方。

1985年,邓小平到南京视察工作时,来到一处植物园参观,当看到一盆名为“峨眉海棠”的植物,他立刻问植物园研究所所长贺善安:“这真是峨眉山的?”

“这是在峨眉山发现的,而且是在野外环境下偶然发生的一个自然异变,是海棠属科中很难得的珍品。”听完介绍,小平高兴地对周围工作人员说:“哦,这是我们四川峨眉山的东西。”

一同随行的四川老乡,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感叹道:“小平同志,你的四川家乡情结比我这个老部下还浓哟!我也曾多次到过这个植物园,在这700余亩园内,我每次来都是走马观花,没有你老人家那么认真,更没发现还有我们四川峨眉山的珍品。”

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时,同样是参观植物园,植物园负责人陈谭清告诉邓小平他曾经在成都望江公园看到过各种竹子,邓小平骄傲地告诉他:“成都竹子很多,有红的、黑的、紫的、黄的,也有方的。”

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小平同志,这里有些竹子就是从成都弄过来的。小平一听,就开起了玩笑:“这也属知识产权问题啊!我是四川人,要你们赔偿啊。”

又走到一处拐角处,邓小平发现了一种十分特殊的竹子。陈谭清介绍说:“这是悄悄从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引种来的。竹节似人面,叫人面竹,号称每株价值1万元。”

“我是四川人,你们深圳悄悄从我们四川引种,我要罚你的哟!”

在快要离开深圳时,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送邓小平到蛇口港码头,汽车驶进蛇口时,李灏告诉邓小平:“深圳南山区管蛇口这一片,南山发展势头非常好,这里的荔枝很有名。全世界荔枝最好是中国,中国荔枝最好是广东,广东荔枝最好是增城、深圳。”

这时,邓小平女儿毛毛问:“那么,全世界的柚子哪儿最好呢?”

邓小平告诉李灏:“我说四川的柚子最好吃,我们广安的白市柚子最好,但是我家里的认识统一不起来。毛毛就说沙田的柚子最好。”

等了半个世纪的“川味儿年”

带着荣耀退却的平静,他和家人回到四川过了一次久违的“川味儿年”,这是他等待半个世纪第一次回到家乡过年,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家乡过年。

1986年,初春的二月,绿色的川西平原一派生机勃勃。一辆北京直达成都的列车徐徐开进成都北站,从车上走下来的老人向前来欢迎他的老乡们说:“我半个世纪都没有在自己的家乡过年了!这次可要多麻烦大家啊!年岁大了时时都想念家乡,俗话说落叶归根嘛!”这位老人,正是邓小平。除夕一大早,成都西郊金牛宾馆彩灯高挂,春意满园,600多名干部和群众代表喜气洋洋,来这里参加省委、省政府举办的春节团拜会,和小平同志一起过年。

小平同志面带慈祥的笑容,步履稳健地走到每个代表面前,和大家一一亲切握手。成都市的掏粪工、省劳动模范罗有彬握着小平同志的手,一股股暖意涌上心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他只是重复说着一句话,“小平长寿,小平长寿!”38岁的农民张文康,在和小平同志握手时,迫切地想向小平同志报告改革给农村带来一派安居乐业、百业兴旺的景象。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指引下,他走上了科学种田致富的道路,获得了“番茄大王”的称号,成为省劳动模范。他不仅自己富了,而且带动省内外的一些农民致富,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小平同志回四川和家乡人民群众一起过年的消息,迅速传遍巴山蜀水,给大家的新年更添了一层欢乐。

正月初五,小平同志听说家乡广安的同志来了,笑容满面,十分高兴,风趣地说:“好啊!今天终于见到我的‘父母官了!”在和大家一一握手时,小平同志问起了他们的姓名,对年轻同志说:“好啊,你们年轻,有文化,有希望。”小平同志还亲切地、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

邓小平这一次到四川,住了整整15天,陪伴他的工作人员亲身体验到一代伟人崇高的政治风范和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当年的一位工作人员深情回忆起在伟人身边度过的那段日子:

小平同志一住进金牛宾馆,就高兴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接待人员说:“我回到家了!”对家乡的一切他总是充满了深情,特别是对家乡的饮食情有独钟,尤爱吃四川的蔬菜。他在吃豌豆尖时,饶有兴致地讲了一个故事。原来桂林的豌豆尖不像四川那样只选豌豆苗的嫩尖,而是把豌豆苗的茎也掐下一大截,因而较老,不好吃。小平风趣地说:“回到四川,回到家乡,才能吃上真正的豌豆尖。”大家听了都笑了。小平在离蓉回京时,还专门买了一大包他最喜欢的蔬菜——蒜薹、青菜、豌豆尖等。听说他回到北京后还分了些给老帅们共享呢。

小平同志生活节俭、朴素,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金牛宾馆,他每顿一般是三菜或四菜一汤,菜也就是粉蒸肉、回锅肉、青菜、豌豆尖之类的家常菜,汤一般是酸菜粉丝汤或酸菜肉丝汤。让人特别感动的是,他绝不浪费一丝一毫。服务员有天中午给小平同志做了一个清炖蹄花。一共只有两小节,他吃了一节后,对服务员说:“这节猪脚脚吃不了,搁到下顿吃吧。”到了晚上,服务员又把剩下的那节猪蹄热了端上桌。

小平同志特别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大官架子”。当时大家都想和他老人家照个相以作纪念。于是大家陪他散步时,有同志就悄悄照相。当小平知道缘由后,笑着对大家说:“都是老乡,大家一起照嘛!”然后和大家一起拍了许多照片。

众所周知,小平同志酷爱打桥牌,而且水平甚高。在成都期间,他特意嘱咐给他找两位四川桥牌队的队员,他则和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作搭档。不料几局下来,川队的两位队员竟连连败阵。小平笑着说:“川队没水平吗?把你们的硬本事拿出来嘛!”川队的两名年轻队员说:“想不到邓主席桥牌水平这么高,我们愿意认输。”小平同志笑了。

这是小平建国以后第一次回到家乡过年,也是他最后一次在家乡过年。(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小平邓小平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该如何帮你,我的爱人
红色读物
灾后两年新四川
难忘小平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