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斌
(安徽广播电视台 电视技术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65)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edia Assets Management,MAM)[1-3]的定义和内涵描述方式很多,笔者根据工作实际,理解如下:
1)将节目生产、制作、播出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视、音频资料及为生产制作准备的图片、文档、图表、工程文件等资料(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按照存储策略的设置有序地保存到在线、近线、离线存储设备中。
2)在节目生产制作过程中,在存储设备中通过关键词查询检索所需的素材,并通过低码进行确认,然后从存储设备中将所需的高码素材回迁到生产制作系统中供生产制作所使用。
3)作为制播系统的基础支撑平台之一,为播出系统提供节目备播服务,并作为各业务系统资料(素材)的交换平台,在性能上同时满足各类业务系统资料(素材)的使用需求。
通俗地说,就是把成品节目和各类素材“存起来、找得到、用起来,编成片子播出去”。
安徽台的全台制播网于2007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全台制播网二期项目的媒资系统于同年开始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于当年完成了第一版的方案设计。第一版设计完成后,为了借鉴其他兄弟台在媒资建设中的经验,安徽台技术人员于2008年前往中央台(国家音像资料馆)、天津台、广西台、重庆台等学习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学习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从中看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安徽台技术委员会论证,技术办公室对第1版方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形成了第2版设计方案。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讨论,对体系架构进行了较大的变动,于2009年完成了第3版设计方案,并通过了台技术委员会的论证。2010年按照第3版设计方案开始了技术平台的搭建。
图1是第1版和第2版设计方案的体系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制作域的时政新闻网、公共频道网、经视频道网、综合制作网、全台收录系统、总编室电视剧及外购节目平台向媒资系统提交成品节目和素材,除收录以外的各系统,再加上新媒体系统从媒资系统回迁素材再利用,同时媒资系统也作为制作域向播出系统进行文件送播的缓冲区。
图1 第1版和第2版设计方案架构示意图
但在具体的流程设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业务流程设计太复杂,同样的业务流程设计,在有的部门运行顺利;但在另外一些部门则运行不畅,甚至难以进行。如果要同一业务流程适配所有的部门,则流程设计将十分复杂。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样的方案才合理?因此在业务流程设计前,还需要回到方案本身合理性的论证上来。
首先对本台的播出节目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根据梳理,播出节目内容主要有:以电视剧为主、自办录播节目;自办直播节目;自办直播节目的重播;广告;家家购物。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自办录播节目只占总播出量的20%以下,而以电视剧、外购专题、广告和重播节目占绝对比例。其次,对需要提交媒资系统,并从媒资系统回迁再利用的节目素材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将这些节目素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库存历史资料上载、自办节目的播出成品、节目素材、收录素材、外来上载素材;一类是电视剧为主的外购节目。从表1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两类素材之间的特点和区别。
表1 两类素材之间的特点和区别
通过上述梳理、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应针对不同属性的节目素材,设计有针对性的业务流程。而这就必须有更合理的架构设计。于是,在第3版方案中,把原先的大一统的全台媒资分为中心媒资和播出媒资两大板块。图2为全新的媒资体系架构,从图3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安徽台媒资系统的设计思路。
图2 全新的媒资体系架构
将全台的业务系统大致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制作域、中心媒资系统、播出媒资系统、播出系统。而播出媒资系统与播出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处于同一安全域中,可以统一划为播出安全域。
在最终确定了体系架构,制定了相应的业务流程后。还对一些关键技术点进行讨论,做出了最符合安徽台实际情况的选择。
1)单网架构和双网架构的选择
近年来,以islog和eses为代表的高带宽存储和万兆以太为核心的高性能单网架构发展迅速。本文也在单网和传统双网架构之间权衡利弊,最终还是选择更为稳定可靠的双网架构。
2)数据库架构的选择
全台制播网采用IBM小机+ORACL或DB2的数据库架构,优点是运行稳定,但也存在缺点。在媒资的设计中,尝试采用X86通用服务器+Linux+Oracle的数据库架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后,在公共频道网、综合编辑制作网都改用此数据库架构,性能提升明显,稳定性也很好。
3)归档格式的选择
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将所有素材归档时统一转码成一种格式,好处是管理方便;另外一种意见是原格式归档,回迁时根据需要转码成目标格式,好处是从归档到回迁最多只经过一次转码,最大限度减少质量损失。最终本文选择了原格式归档方式。
4)高标清兼容或标清的选择
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没有多少高清内容要存储,不需要考虑高清内容,将来有了高清节目,再进行升级扩展;另一种意见是考虑到高清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同时高清节目源慢慢增加,有必要建设高标清兼容的媒资系统。另外,在全台制播网从标清向高清发展的过程中,笔者也认识到标清系统到高清系统的升级扩容难度很大,成本也较为昂贵。因此最终决定建设高标清兼容的媒资系统。目前安徽台建有高清播出频道和高清演播室,虽然没有正式开播高清频道,但也存储了相当数量的高清节目。同时新中心技术系统全部采用全台全高清的设计模式,因此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5)分散型媒资与集中型媒资的选择
确定了中心媒资和播出媒资两大板块的体系架构后。对于中心媒资仍然存在一些建设方案上的分歧:是建立统一的中心媒资,还是把新闻媒资独立出来?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建立统一的中心媒资,对于新闻部门的一些特殊和个性化的需求在统一的中心媒资架构下采用文件柜等方式加以解决。
6)历史资料与及时资料整理编目的先后的选择
这个问题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技术问题,但不同的选择决定了设备和带宽的配比问题,当时的一种意见是,因为历史资料是抢救性整理,所以比较重要,应以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编目优先;另外一种意见是,如果不对及时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目,及时资料就又会变成历史资料,以后还需再来整理和编目。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本台最终采取了折衷办法,就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优先整理和统目,当天生产的及时资料应全部同步整理和编目,通过对安徽台高清媒资系统方案设计思路的分析,笔者在业务系统设计和建设中得出如下经验:一是既要符合技术发展潮流,又不能盲目超前,既要遵循业务系统设计的共性,也需要个性化的考虑;二是业务系统要适配本台特有的业务模式,适配本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骤;三是明确业务系统与其他生产系统特别是播出系统的关系,建设针对性强、安全可靠的业务系统。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几点,才能使业务系统直接产生实际效益,真正成为台内业务发展的助推器。
1)首创的双媒资架构(经过安徽省科技厅的查新)。安徽台高清媒资系统在国内创造性地提出双媒资架构,根据素材属性和保存方式等要素分为中心媒资系统和播出媒资系统两大板块。中心媒资和播出媒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全台节目素材的归档、管理、回迁、备播等业务需求。但两者又各有所侧重。
中心媒资面向全台各制播子系统、收录系统、新媒体系统提供服务,核心功能是确保包括历史资料和及时资料在内的珍贵素材的长期可靠保存,并保证素材可以得到有效的再利用。
播出媒资仅为播出域提供服务,直接为播出系统提供电视剧为主的外购节目的备播,简化了文件化备播流程,减少无谓的网络数据流量,大大提高了备播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播出系统的安全。
2)高标清兼容的设计。一是系统架构上采用FC+以太双网架构;二是在网络、存储的带宽设计上充分满足高清素材的码率要求;三是在线存储和近线存储的容量设计充分考虑高清素材的存储需求;四是采用高性能工作站,所有的视音频板卡支持高、标清输入、输出;五是后台软件和客户端软件全面支持高清素材,专门针对高清节目的合成效率进行优化。
3)融合性的流程设计。所谓融合性的流程设计是指,把媒资的业务流程与台内现有的各业务流程尽可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贯通。特别是播出媒资的流程设计中,把电视剧及外购节目的审片、剪辑、送播、归档、回迁,以及广告、导视、宣传片制作提交等流程有机融合起来,很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整合业内先进技术。如融合性的设计方案、智能检索方式、先进的音频解决方案、完整的新媒体支持等。
5)进行了完善的安全设计。电视台的业务系统建设中,安全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在安徽台的高清媒资系统设计和建设中,对互联平台平滑升级、完善安全隔离机制、播出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考虑和设计。
安徽台高清媒资系统包含4台共260 Tbyte容量的在线存储,2套IBM-3584磁带库,每套磁带库可提供2 560 Tbyte的近线存储容量,支持近57 000 h、50 Mbit/s高质量视音频资料的存储和再利用,可根据需求扩展至32 Pbyte容量,存储700 000 h高质量素材;存储平台均采用双盘阵互备技术,数据库采用主+备+第三备模式,关键设备全部采用冗余设计,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不间断运行;提供了完全符合广电总局媒资编目规范的完整编目功能。
安徽广播电视台高清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从2010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2011年4月份完成安装调试,进入试运行,2011年12月通过验收。系统已实现预先设计的各项流程和功能,完成项目建设目标。目前系统使用情况稳定,满足使用需要。安徽广播电视台电视高清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于2012年7月通过专家鉴定,获得广电总局科技创新三等奖、安徽省广播影视科技创新一等奖。安徽广播电视台电视高清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安徽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电视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对推动全省广电行业媒体资产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数字安徽、信息安徽”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
[1]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EB/OL].[2013-11-15].http://wenku.baidu.com/link?url=27pZP6abYloP⁃rEmTETyZMAvOkyPPxUxSfkfFfsYM8yO2K4SknfKNLKDdy3e5oK JUpj0CQearHMt1R7C-N3CkwjQ5KAswgq3PSo5vDSwe8zK.
[2]徐品,李绍彬,王玉霞.媒体资产管理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曾亮,杨建德.基于服务型媒资构架全台互联互通网络——电视台全台网实现探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1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