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县盐池谷地植被单元与地下水位、含水率关系分析

2014-09-18 10:06吕国华雷勇军
地下水 2014年4期
关键词:草甸荒漠化覆盖度

吕国华,雷勇军

(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831100)

新疆伊吾县盐池谷地位于县城以西的盐池乡,为一四面环山的封闭盆地,谷地面积507 km2。中部的托勒库勒湖(当地称为盐池)为谷地的最低处,海拔1 896 m,湖区面积约29 km2。盐池谷地寒冷多雪,降水较多,蒸发相对较小,草原植被较发育。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与植被单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决定植被单元交替与演化的控制性因素。随着水位埋深及含水率的变化,植被单元类型、生长状态及覆盖度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保护当地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止植被的退化及土地的荒漠化,应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程度。

1 植被类型

盐池谷地处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植被以草原为主体,根据生物学及生态特点,自山前向湖心依次划分为荒漠化草原、典型草原及草甸草原三个类型:

1.1 荒漠化草原

主要分布于山前洪积砾质平原,地形倾斜,面积422 km2。生长优势植物种类为戈壁藜、琵琶柴、岩蒿、麻黄草、白刺、骆驼刺等低矮灌丛,株高 0.3 ~0.5 m,冠径 0.3 ~0.6 m,株距0.5~4.0 m;伴生植物为羊草、芨芨草、羊茅、克氏针茅等,株高 0.05 ~1.0 m,株距 0.5 ~5.0 m。植被长势一般,植被覆盖度10%~30%。地表土壤类型为灰棕漠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无泉水溢出及地表径流。

1.2 典型草原

主要分布于托勒库勒湖外围,面积32 km2。生长优势植物种类为芨芨草、羊草、针茅等草本,株高0.05~1.2 m,株距0.05~0.5 m;伴生植物为盐爪爪、白刺等低矮半灌木,株高0.3 ~0.5 m,冠径 0.3~0.6 m,株距 0.5~1.5 m。植被长势较好,覆盖率60%~80%。地表土壤类型为草甸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附近有泉水溢出或地表径流。

1.3 草甸草原

主要分布在托勒库勒湖周边泉水溢出带,面积24 km2。生长优势植物为苔草,株高 0.05~0.20 m,株距 0.1~1.0 cm;伴生植物为羊草,株高 0.1 ~0.3 m,株距 0.1 ~0.5 m。植被长势良好,覆盖度80%~90%。地表土壤类型为潮土及草甸土,地下水位埋藏浅,为泉水溢出带,河(沟)谷内有地表径流。

2 植被单元与水位埋深关系

为研究植被类型与地下水位埋深关系,在托勒库勒湖周边开展了地面植被类型、覆盖度、长势等方面的调查,并通过探井揭露地下水位,根据水位与地表植被情况的对比分析,揭示植被类型与地下水位埋深存在的规律性(见图1)。各植被单元与水位埋深关系见表1。

图1 潜水埋深与植被单元关系曲线图

表1 潜水埋深与植被类型关系对应表

2.1 水位埋深与草甸草原植被关系

草甸草原水位埋深小于3.0 m,地表主要分布喜水的草甸植被,所占比例大于90%,水位埋深在3 m以内变化时,会出现植被群系的演替,但仍会保持草甸草原植被的格局。表现为当水位小于1.0 m时,植被主要为苔草,植被覆盖度约90%;水位在1~3 m时,植被仍以苔草为主,伴生羊草及盐爪爪等植物,植被覆盖度约80% ~85%;随着水位埋深的增加,苔草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羊草所占比例逐步增加,水位埋深大于3 m后,出现草甸草原植被的退化、消失,植被覆盖度小于80%。

2.2 水位埋深与典型草原植被关系

典型草原水位埋深3.0~5.0 m,属草甸草原与荒漠化草原植被的过渡带,地表植被主要为羊草、芨芨草等。水位埋深3~4 m以羊草、羊茅、赖草、碱蓬为主,植被覆盖度约70%~80%;水位埋深4-5米以芨芨草为主,并出现白剌、柠条等少量地带性植被,植被覆盖度约60% ~70%;水位埋深大于5.0 m后,会出现典型草原植被的消失,植被覆盖度小于50%。

2.3 水位埋深与荒漠化草原植被关系

荒漠化草原水位埋深大于5.0 m,与地下水埋深关联密切的植被比重很少(小于10%),且随水位埋深增加渐次消失,地带性植被比重也会随水位埋深增加而增大。荒漠化草原地表植被主要为戈壁藜、锦鸡儿、琵琶柴等低矮灌丛及羊草、芨芨草、羊茅、克氏针茅等草本,植被覆盖度约10% ~30%。洪积砾质平原中上部水位埋深大,地下水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地表植被影响的因素为降水量。

3 含水率与植被单元关系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份和养分进行生长,地表生长植物的种类、盖度及状态都与土壤的含水率密切相关。本次在不同的植被单元中开挖探井,采取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含水率,研究土壤含水率与各植被单元关系。通过对土壤含水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反映出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的过渡中,土壤含水率呈递减的趋势(见图2)。

图2 含水率与植被单元关系曲线图

3.1 土壤含水率与草甸草原草原植被关系

草甸草原土壤含水率最高,0~3 m深度土壤含水率平均值20.63%。地表生长优势植物为苔草,根系深度0.2~0.3 m。地表0~0.5 m土壤含水率最高,为20.37% ~28.47%,与苔草喜水的特性相适应。1.0~2.0 m土壤含水率递减,为15.77% ~17.50%。3.0 m时接近地下水位,因此含水率略有增大。表明随着水位埋深的增大,地下水位以上土壤中的含水率逐步下降,并引发草甸草原优势植被的逐步退化,向典型草原植被过渡,植被的盖度及长势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对含水率与植被覆盖度对应关系的分析,当0~0.5 m土壤含水率大于28%时,植被长势良好,覆盖度90%;含水率为20% ~28%时,植被长势较好,覆盖度80% ~90%;含水率小于20%时,植被长势一般,覆盖度小于80%。

3.2 土壤含水率与典型草原草原植被关系

典型草原土壤含水率次之,0~5 m深度土壤含水率平均值14.82%。地表生长优势植物为羊草、芨芨草,根系深度0.3~0.7 m。地表0~0.5 m 土壤含水率最高,为16.14% ~20.57%。1.0 ~5.0 m 土壤含水率 递减,为 8.37% ~15.15%。当地表土壤中含水率下降时,会引发典型草原优势植被的逐步退化,向荒漠化草原植被过渡。根据对含水率与植被覆盖度对应关系的分析,当0~0.7 m土壤含水率大于19%时,植被长势良好,覆盖度80%;含水率为15% ~19%时,植被长势较好,覆盖度60% ~80%;含水率小于15%时,植被长势一般,覆盖度小于60%。

3.3 土壤含水率与荒漠化草原植被关系

荒漠化草原水位埋深大于5.0 m,决定了地表土壤中的含水率最低,0~5 m深度土壤含水率平均值4.40%。由于含水率低,地表能生长的优势植物为戈壁藜、锦鸡儿、琵琶柴等,根系深度0.5~1.0 m。据统计,地表0~0.1 m土壤含水率最低,为 1.98%,0.5~1.0 m 含水率最高,为 5.95% ~6.50%。1.0 m以下土壤含水率略有下降,随土壤颗粒粗细的变化而有所起伏。根据对含水率与植被覆盖度对应关系的分析,当0~1.0 m土壤含水率大于6%时,植被长势较好,覆盖度20% ~30%;含水率为3% ~6%时,植被长势一般,覆盖度10% ~20%;含水率小于3%时,植被长势较差,覆盖度小于10%。

4 结语

综上所述,盐池谷地由湖区向山前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0~5 m土壤中的含水率呈递减的趋势,植被单元类型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的过渡,植被的生长状态及覆盖度也逐步降低。鉴于盐池谷地植被类型与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应控制谷地内农牧业生产对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地下水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或持续下降,防止湖区周边草甸草原及典型草原面积的萎缩,维护盐池谷地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谌天德,陈旭光,王文科,等.准噶尔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2006.

[2]侯光才,张茂省,刘方,等.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006.

[3]梁红涛,白铭,吕国华,等.新疆东疆地区煤炭基地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勘查报告.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2012.

猜你喜欢
草甸荒漠化覆盖度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山地草甸
基于NDVI的晋州市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辽宁省地表蒸散发及其受植被覆盖度影响研究
低覆盖度CO分子在Ni(110)面的吸附研究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