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荐
作 者:司马迁 撰 韩兆琦 主译
出 版:中华书局
《史记》
摘录:太史公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屦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推荐人:
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副处长 刘明德
小时候书法老师告诉我“学书法讲究学古不学今”,这一思想对我影响很深,读史我也喜欢慢慢品读。2013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花了整整一年读完了这部传世巨著。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字字珠玑;一百三十篇,篇篇锦绣。畅游其中,我读到了中国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归于“人间正道”;更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凝于“浩然正气”。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于我而言,“修人间正道、养浩然正气”为自己的一个座右铭,以此树为人之本、立处事之节。太史公曰:“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书房
文Ⅰ伍启林
面对书籍,我有双重身份:读者,编者。读书,是为了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编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对书籍的感情,也是双重的:作为读者,对书是相当的敬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对作者非常崇拜,崇拜他们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见解,进而崇拜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理解;作为编者,又对书有一种敬畏,总担心经过自己手中修改编辑出去的书有任何大小错误,贻害读者,哪怕是一个错别字、标点,都感觉担不起那份责任。
读到一本好书,除了让人获得知识以外,还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恍如享受了一餐美食,陶醉其中。
从个人的喜好来讲,自己对几类书是百看不厌的:古代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军事题材作品。初中时好不容易找到一册《中国文学家的故事》,反复读了多遍。时过30多年,仍对书中的内容记忆犹新,其中选录的一些诗句至今还能背诵,这就是好书的魅力。如果遇到一本不怎么样的书,心情就会变坏。一方面反感作者的胡说八道,另一方面也轻视编者(出版者)的唯利是图,因为亵渎了书这种神圣的东西。
当编辑久了,职业习惯会随身带着走,见到有文字的物品都会审视一番,把目光停留在一些关键词句上,看看是否准确无误。其实编书的人也是有风险的。说近一点的例子,2013年人教版中学初一语文课本中有多处错误,出错之处简单得连学生都看出来了。尽管编者站出来道歉,但给学生造成的伤害却是永久的,使他们不再相信、崇拜书籍的权威。说远一点的例子,清代嘉庆时期编《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书成送嘉庆皇帝审阅,发现有一处“高宗纯皇帝”写成“高宗绝皇帝”,经查是誊录官笔误,校对官也未校出。这事如果在清初大兴“文字狱”时发生,肯定要诛灭九族。好在嘉庆皇帝还算心软,只是处罚当事人“革职,永不叙用”。
成人读书,是为了收获知识,了解社会,提升自己的水平;学生读书,是为了升学考试,提高自己的成绩。编者编书,是为了谋生,是职业。所以,读书是享受、是学习,就要读好的书;编书是工作、是奉献,就要编好的书,才对得起读者、对得起社会。(作者系贵州省档案局(省地方志办)业务四处处长)
《之江新语》选读
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
文化产品不能故作“清高”,不屑于讲“票房价值”,不能再走创作—获奖(省优、部优)—“搁”优的老路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这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更难讲是先进文化。没有市场,作品给谁看?宣教功能怎么发挥?先进性又体现在哪里?
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一致的,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是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创作和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经典
现代语录
我们确定不移的口号应当是:少当点“领导”,多做些实际工作,也就是少发一些空泛议论,多提供些事实,特别是经过检验的事实。(列宁:《论教育人民委员会部的工作》1921年2月7日)在日常生活中改变党的工作方式,改造党的日常工作,使党成为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党不但不脱离群众,而且日益接近群众,唤起他们的革命意识,发动他们参加革命斗争,这是一件最困难但又最重要的事情。(列宁:《政论家札记》1922年2月底)
书架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作 者:厉以宁 著
出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读懂中国》
作 者: 李宇宏 著
出 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
作 者:贺国强 著
出 版:人民出版社
《创新者的窘境》
作 者:[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著 胡建桥 译
出 版:中信出版社
鉴赏
《我和我的村庄》
(油画)
马克·夏加尔(1887-1985),生于俄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把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
此画创作于1912年,充满了作者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运用的是超现实表现方法,内中有野兽派和立体派影响,而这其实正是夏加尔心灵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