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孤苦伶仃,穷困潦倒,这是对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的较好概括。
永恒,光耀千古,熠熠生辉,这是对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作品的极好诠释。
梵高生在乡村,曾做过普通的职员,还当过传教士。他精力旺盛,爱走极端,在遭受挫折和失败后,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的作品已经跻身广为人知的珍贵艺术品的行列。
梵高是孤独的,生活在平凡之中,死一般的沉寂,不被人欣赏,一个人孤独的死去。
“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某些深刻的,某些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有留恋。”梵高曾经这样说。“而我像爱着自己的生命一样爱着梵高,梵高的画,梵高的忧郁……”我们能从这些话中体会到了梵高的绝望,世人的冷漠。
梵高是一匹良驹。生活在平凡之中,他和他的作品不被人们赞赏、敬仰。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坚守着,义无反顾。
在他死后,他的作品沉寂了几十年后却是大红大紫,他也开始被世人所仰慕。在天堂的他是应该感到欣慰还是悲伤?他生活在无尽的孤独中,可这比死亡还要痛苦的孤独,让他受尽了折磨,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于是他选择了孤独的死去。
他的一生是孤独的,而他的作品却是激情洋溢的,他的一生是短暂的,而他的作品却是永恒的。《向日葵》在拍卖时,以3990万美元高价拍出震惊世界。而他早已死去的主人是感到欣慰还是悲伤?他到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深思呢?他的如火一般的《向日葵》是他向世界发出的最后的低吟。
梵高是孤独的,但是梵高却坚守这份孤独,执着的坚持着。如“剧作家”般,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梵高在谈到他的作品时,对这种坚定、执着的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他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摒弃了一切后天学习的知识,对那些自以为是的学院派的教条主义极为反感。他就这样一直坚守着,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梵高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用他的全部身心,拥抱着一切。
难道他是颗恒星,注定永远孤独?生前的他体现着“剧作家”般的“艺术追求”,却无人认可,但他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从不言弃。
坚守这份孤独之美,也许才是现实中的永恒之美!
名师点评
读完此篇文章,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作者对梵高一定有着非常多的了解,估计也快要到了痴迷的地步了吧!这是一篇考场作文,但是我们不应怀疑,其实作者功夫早就下在考场之外了,没有平时的日积月累,断不会写出如此文章来。
作者把握住了梵高精神的实质所在——孤独。这也正是许多评论家所总结的。作者却从这孤独之中,看出了深意。梵高的执着的孤独,体现着“剧作家”般的“艺术追求”,从不言弃。最后作者点出文章的主旨,“坚守这份孤独之美,也许才是现实中的永恒之美”。
(张志先)
阅卷评分
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总分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