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的起源之谜

2014-09-17 13:50田军州
佛山陶瓷 2014年8期
关键词:起源紫砂壶

田军州

摘 要:有考古发现,紫砂壶诞生于明代中晚期,1965年,在南京市郊江宁县马家山油坊桥挖掘的明嘉靖十二年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了一件紫砂提梁壶,这是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一件紫砂壶。

关键词:紫砂壶;起源;之谜

1 前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紫砂和紫砂壶,似乎是同一个概念,说起“紫砂”,自然而然地想到紫砂壶。其实,“紫砂”和“紫砂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泛指和特指的关系。国家新标准给“紫砂”的科学定义是“用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种黏土制成的,呈色以赤褐为主,质地较坚硬,且透气性能好的无釉陶器”。

2 紫砂的起源之谜

2009年初,南京博物馆、无锡考古研究所30余名考古工作者组成的考古队进驻宜兴展开考古工作,随后在宜兴新街镇西梅园铜官组、丁蜀镇蜀山紫云山一带,发现了25座东晋家族墓。墓中发掘了大批罕见的“阳羡青瓷”,从胎质上看,其原料均为宜兴特产的紫砂矿土和白土混合而成。由此可以推断,宜兴紫砂土在六朝时期已经开始普遍使用了。

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施工中发现了紫砂古窑遗址,才得到证实宜兴陶瓷生产的始于新石器时代。宜兴是个古老的县,始设县于秦,远在新石器时代,勤劳的人民就在这里开创了原始陶瓷生产活动。先后多次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古文化遗址七处,其中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五处。古窑址近百处,其中有汉代窑址三处,六朝窑址三处,隋、唐、五代窑址九处,宋、元窑址二十处,明、清窑址六十多处。因此民间传说,把越国的范蠡奉为“宜兴陶瓷创业的祖师”或“陶朱公”是不真实的。

镇江博物馆近年来在一座南宋古井里发现了两件紫砂壶。壶身、壶嘴、壶底用泥片捏成,壶颈部留有刀削痕,壶身留有很明显的手捏痕,并且上半截还施了釉。据考证,认为是宋代酒壶。从用泥粗糙,制型朴素,比较古老,在时代上可能早于南宋。不过今后还得作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更正确的结论。

紫砂陶土从无目的的使用到有目的的利用,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宋元时代宜兴陶器的胎质有更多的紫砂土成分,但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和具体的实物可以证明宋、元时代,有真正的紫砂器存在。

“紫泥新品泛春华”中“紫泥”是不是紫砂器呢?北宋诗人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一诗写于宋皇祐四年。蔡襄是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和梅尧臣、欧阳修都是好友。蔡襄于庆历四年10月,以亲老为由,乞领乡郡,授右正言,直史馆,知福州。庆历七年,蔡襄寄给梅尧臣龙凤团茶,此茶无需用茶壶来泡。

早期的紫砂壶是供煮水之用,做工粗糙,变化很少,形制仅有高颈、矮颈、提梁和六方长颈等,与明中叶后流行泡茶用的紫砂壶差别较大。供春,或非人名,为壶铭。明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下诏废除龙凤团茶,改用鲜叶制茶上贡,贡茶分为四品:“探春、先春、次春、紫笋”。适应泡茶之需要,紫砂壶应运而生了。吴仕父子及子孙爱好茶饮,吴仕读书寺中,见寺僧抟泥为壶,信手写上“供春”,合乎情理。

宜兴自古以读书为荣,轻蔑“百工技艺”,初期的紫砂壶,泥质粗杂,做工亦不够精细,近半个多世纪都不被世人看重,直至万历时大彬时,文人雅士的推崇,紫砂壶才日趋价重,好事者追根溯源,仿得吴仕书写“供春”二字的紫砂壶,误以为“供春”是制作紫砂壶的第一人,竞相仿制,如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入手”。后世所谓的“供春”壶,实为后人仿制的早期作品。

有考古发现可证紫砂壶诞生于明代中晚期,1965年,在南京市郊江宁县马家山油坊桥挖掘的明嘉靖十二年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了一件紫砂提梁壶,这是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一件紫砂壶。其特征完全与《阳羡茗壶系》的记载符合,属明代中晚期的紫砂器。以后考古发现的实物,其年代均不早于吴经墓中的紫砂壶。

3 结语

受煮茶器具的影响,提梁壶是较早出现的紫砂壶器形之一,僧帽壶最早为瓷器造型,出现于元末明初,主要流行于明初,主要为了示好北方游牧少数民族,而为之专门设计的马上饮用器具。所以紫砂僧帽出现于明代中期,也完全符合实际。endprint

猜你喜欢
起源紫砂壶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有缘千里来相系——浅析“系缘”紫砂壶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清明节的起源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万物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