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君
摘 要:在悠久的中华文化历史上,“竹、梅、松”历来被称作“岁寒三友”,以“风雪知筋骨”之意来颂扬它们的高风亮节。而在紫砂艺术造型艺术中,“岁寒三友”造型或分或合亦被广泛运用。
关键词:紫砂;《岁寒三友》壶;造型
1 引言
在悠久的中华文化历史上,“竹、梅、松”历来被称作“岁寒三友”,以“风雪知筋骨”之意来颂扬它们的高风亮节。而在紫砂艺术造型艺术中,“岁寒三友”造型或分或合亦被广泛运用。
2 《岁寒三友》壶的创作手法
紫砂艺术“岁寒三友”造型中的竹型茗壶,可以说是最为普遍广泛的。竹型茗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紫砂花器体系中的一棵奇葩。竹节、竹段、捆竹等竹型茗壶造型,无一不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翠竹那种清秀挺拔、潇洒飘逸的风采。古人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中国文化的特色仿佛就决定了竹型茗壶的被喜爱度,再加上竹型题材的茗壶款式丰富而广泛,自然形态的竹型茗壶历来为广大人群所喜爱。竹型茗壶隶属于紫砂花器的范畴,它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法,通常可以分为写实和在几何壶体上装饰二种。但以竹入题的茗壶,一般它的作者都是“寄于形”而“神于意”,所以艺术的表达除了劲竹的形象外,更是竹中君子的精神。因此,有人说好的竹型茗壶,贵在意韵,难在寓意,妙在通灵,而达到“壶、竹、人”三者合一就是它最完美的境界。而要成功创作设计一把紫砂竹型茗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要在立意上下功夫,就是作者需要通过它所表现的艺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茗壶的神与魂;其二要在制作上下功夫,艺术之所以谓之艺术,掌握成熟的艺术技艺是最基本的条件。具体地说,在材质上选配合成要贴题贴意,在造型上展示风采要切题切意。
在紫砂艺术造型中,梅型茗壶的运用也很普遍,为大多精于花器的紫砂工艺师所采用。论其因由,大概可以归为中华文化中“梅”之造型代表着傲立风雪的高节。在紫砂艺术造型历史上,梅型茗壶中的“梅桩”等特色造型可谓开辟了紫砂花器的一种新的境界,深深影响了紫砂艺术的发展趋势。曾有诗云“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历代文人雅士对“梅”的喜爱可见一斑。由此,从另一层面上促进了文人文化与紫砂艺术的联系,反过来也因为文人文化的加入,使得梅型茗壶的造型层出不穷,更加丰富而富有文化气息内涵。可以说梅型茗壶所具有的特立风骨间接对紫砂文化形成融诸般文化长处于一身的特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俗语云“梅花香自苦寒来”,历代而来“梅”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至爱,也为寻常百姓所喜爱。而这从另一个侧面带动了紫砂艺术的传播与影响力。
“悬崖常青不老松”,既是人们对松的赞誉,又恰好吻合了紫砂艺术造型中松型茗壶的发展情形。松型茗壶一直以来是紫砂花器造型中的一个大类,许多工艺师以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见解去诠释它的形与它的神。对于紫砂松型茗壶,它与竹型茗壶、梅型茗壶有着太多的相似,从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到它在紫砂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 结语
我们可以把紫砂艺术造型中的竹型茗壶、梅型茗壶与松型茗壶归于一类,它们之间的区别也许只是工艺师个人主观的偏爱,因为它们都展现了君子般的高节和画卷般的艺术。因而,“竹、梅、松”被冠以“岁寒三友”,以一个整体而更多地出现在紫砂艺术造型的创作中,竞相争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