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荣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衡水053000)
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是指将护士编入医疗小组,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为固定的同一组病人提供连续、全面、全程、安全、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的责任制护理模式。我科作为我院的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开展责任制护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水平,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于2012年2月开始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经过近2年的运行,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科室病床55张,其中ICU监护室14张病床。收治范围为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年完成各种心血管介入等微创术230例次。医生、护士配备情况见表1。
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前,科室医疗团队分为3个小组,各组所负责的病室交错在病区中。虽然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但医疗组与护理组无固定搭配,每位护士均参与夜班轮转,只能做到每位病人每天都有责任护士分管,不能做到连续、全面地负责。经常出现医生找不到管床护士,而护士由于频繁倒班对病人病情掌握出现断层现象。各项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指标均达不到理想目标。
表1 科室护士及医生的人员配备情况
1.2.1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的人员职责与分组
科室原有医疗团队保持不变,3个小组中每组分管15-18张病床,组长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组员由1-4名具有中、初级职称的医师和进修、实习医师组成。将护士按职称、工作年限、业务能力及个人气质特点等进行整体搭配后分成3个护理责任组,分别与3个医疗小组相对应组建医护合作小组,同一组的护士和 医生共同管理固定的一组病人。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由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5年以上)担任,组员(初级责任护士)由4-6名护师(士)及进修、实习护士组成。除护士长和办公、药物治疗及帮班3个辅助班外,全科所有的护士(包括护理组长与组员)全部担任责任护士,每人分管本组病人1-9位(如心血管介入早期病人专人专护,待心血管介入或康复期病人每名护士最多负责9位)。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护理责任组长除担任责任护士负责所分管病人的一切护理服务外,还负责指导和检查同一组其他责任护士的工作,协助组员完成部分高难度护理操作及抢救工作,负责带教 、实习护士,护理责任组长每天参与医疗组床边查房,掌握本组病人的病情、医疗护理重点及特殊医嘱等,每天至少巡查本组所有病人2次。
1.2.2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护士倒班
护士实施“三八班制”(8:00-17:00;17:00-1:00;1:00-8:00),中午安排1h组内护士相互代班午餐时间,减少了交接班病人的次数,从而相对增加了为病人护理的时间。护理组长(每3个月轮换1次)固定白班,组员参与夜班轮值后,仍回原组担任责任护士。夜间护士双人值班,分别分管病人。当节假日住院病人减少,或因产假、病假造成护士人数不足,责任护士分管病人不少于5人或超过9人时,实施弹性安排护理工作,由护士长调整组员,组长不变。
1.2.3实施方法与数据采集
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和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入院接诊、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 水平、康复指导、提供生活照顾等15个项目;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责任心、业务能力、配合抢救、正确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报告等15个项目;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包括工作负荷、工资与福利、工作被认可、个人成长与发展、同事关系、家庭与工作的平衡等15个项目。每个项目设计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选项,选前2项为满意,选后2项为不满意。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来源于医院护理部的检查结果。医生对护理工作和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来源于科室的自行调查结果。护理服务质量,如最满意护士的人次数、病人感谢信中点名表扬护士的人次数、病人投诉、医患纠纷、医疗护理问题等方面的数据来源于医院纪检办公室的记录。2012年6月采集的数据为实施前数据,2013年6月采集的数据为实施后数据。
1.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1) 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情况见表2。
(2) 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见表3。
表2 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满意度调查情况
表3 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护理服务质量情况(n/年)
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通过强化医生与护士的密切配合,使二者共同承担与病人提供连续、全面、全程、安全、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责任,使医护患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更加方便、直接和具体,从而容易实现“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研究显示,良好的医护合作是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消除疾患,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本研究表明(表2),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满意度是指病人接受医疗护理服务的直接体验和亲身感受。在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后,同一组病人由同一位医生和同一位责任护士负责,责任护士可以更贴近病人。一方面,方便了病人认识和熟悉医生、护士;另一方面,护士所分管的病人集中,减少了无效劳动合同,加强了对病人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后,通过“定组、定人、定岗”,医生、护士均能准确把握各自的角色,将工作职责放于首位。护士与医生一起查房,共同讨论医疗护理的重点和病人的病情进展,注重信息分享及互帮互学,有利于临床诊疗方案落实和病人康复。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护士们工作量明显增加,“三八班制”、护士工作站前移的床旁护理服务制、连续的白班工作和夜班轮值等,使护士的劳动强度增加,体力消耗增大,工作压力增大。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有调查显示,护士对缓解工作压力和提升工作满意度的有效应对措施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是工资福利、自我提升、工作量减轻。因此,医院各级领导不但要以增加薪酬作为激励因素,还应该把自我价值实现也作为激励因素,以不断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升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
责任护士与医师密切配合,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责任分组后,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对各自所分管的病人全面负责,为其提供出入院护理、治疗、病情观察、围手术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记录等工作,同一组的初、高级责任护士之间既分工明确又合作协调。责任护士参与医生的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全面掌握病人的诊断、病情、治疗原则及方案、社会心理状况、护理重点等情况,故观察病情时更有侧重点,能更加及时、有针对性地为病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组长(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急危重、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并发症等重点病人的护理,保证了重点病人得到更好的专科护理服务、生活照顾和医护患沟通,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了医护患纠纷。
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是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护理制度改革尝试。我院自2000年引入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以来,一直着力于培养护士“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和技能,先后举办“除了打针发药,我们还能为病人做些什么?”、“怎样当好一名优秀护士”、“怎样当好责任护士?”等护士讨论会;开展邀请病人及其家属、科主任担任评委的健康教育技能、护患沟通技能等护理技能竞赛;完善了一系列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的规章制度和风险预案,如各岗位护士职责和工作程序、病情观察指引、专科急危重症抢救护理预案、防意外(防跌倒、防走失)的风险评估与告知制度、医护患纠纷的预防与报告处理流程等;制作了一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如病人入院指导、心血管介入指导、出院指导等,落实了一系列激励护士的奖惩制度,如将医德医风服务质量列入科室护士的绩效考核中重奖重罚、对护士加班登记按累计时间给予补休等。
综上所述,实施医护合作型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密切医生、护士、病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作用,促进初级责任护士的成长,达到“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目标。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熊秀娥,肖晓玲,张连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216-218.
[2]孙秀杰,康维强等.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2012,18(34):3-5.
[3]李伟强,杨舟.病人满意度调查调查分析[J].人民军医,2005,19(7):1136-1138.
[4]杨晓莉,苏小茵,张俊娥.医护合作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7):1136-1138.
[5]徐丽,于明峰,阮海涛,等.深化责任护士包干负责制的护理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