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峥嵘
在群众运动中成长
1903年2月10日,宛希俨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宛大屋的一个小地主家庭。他从小聪颖过人,在县立高小上学时,成绩非常优秀。14岁时,宛希俨考入武昌启黄中学,不久任学生会主席。在这里,他认识了吴致民、梅电龙、李子芬等进步青年,并结为知己。他们经常一起聆听恽代英等革命家的讲演,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思考并讨论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在宛希俨看来,当前的这些社会问题并不是四书五经所能解决的,在新思想的熏陶下,他决心努力寻求革命真理。
1919年5月至6月,武汉地区掀起响应北京“五四”运动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在恽代英、林育南的领导下,宛希俨和同学们走上街头,沿街散发传单,呼吁民众共同反对侵略者与卖国贼,要求北京政府拒绝签和约,给学生以爱国自由。在武汉学生联合会的组织下,各校开始罢课,并于6月1日举行示威游行。湖北督军王占元、省长何佩瑢调集大批军警镇压学生运动,酿成“六一”惨案。惨案发生后,热血沸腾的宛希俨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的浪潮,他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各种形式抗议军警暴行,鼓动商界罢市、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湖北当局慑于群众运动的迅猛发展,被迫释放了惨案中被捕的学生,公葬死难学生并优抚其家属,赔偿惨案造成的全部损失。武汉地区的学生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使宛希俨经受了一场斗争的洗礼,他由此发现“全国人民之大团结”才能“为大规模之运动”,逐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1920年春,宛希俨加入林育南、谢远定、李书渠等人发起的健学会。5月,他与陈学渭等人发起成立了以“本互助的精神,切实做人和研究适用的学术为宗旨”的进步社团——武昌人社。健学会和人社都是在恽代英首倡的互助社影响下成立的小团体。10月,恽代英亲自参加健学会,与会员一道阅读进步书刊。宛希俨受恽代英、林育南等人的影响,逐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并开始阅读有关理论书籍。其中,恽代英送与他的《共产主义ABC》,宛希俨爱不释手,常常废寝忘食地反复阅读。通过学习,宛希俨心里长期存在的一些疑问,渐渐地找到了答案。
1921年9月,宛希俨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在这里,他更加勤奋而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升。1922年5月,宛希俨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他以个人身份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于次年参与协助建立国民党南京区党部,兼任第一区党部常委。这一时期,由于宛希俨等人的努力,南京国共两党在许多重要活动中都实现了合作。
宛希俨还利用寒暑假回乡探亲机会,与旅沪、旅宁的黄梅县同学吴致民、熊映楚、王一飞、李子芬等人发起建立黄梅平民教育促进会、少年黄梅学会,组织群众、进步青年学习革命理论,同时筹建黄梅党团组织,领导开展群众运动和反霸斗争。1924年5月,中共黄梅县委成立,宛希俨兼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在县委的领导下,黄梅县的农运、青运迅速蓬勃开展。1925年初,中共南京小组分为中共南京支部和中共浦口支部,同属中共上海地委领导。宛希俨任南京支部书记,主持南京党组织的工作。8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在上海正式成立,宛希俨当选为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
5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上海爆发,当时正在上海的宛希俨亲身经历了这场斗争。他回到南京后,立即向东南大学学生会作了报告,旋即奔走于南京各学校,筹备召开全市学生大会,声援“五卅”运动。6月3日上午,南京各界万余人在公共体育场集会。会上,宛希俨报告了上海“五卅”惨案经过,号召各界同胞一致奋起,积极声援。会后,各校学生手执小旗、臂缠黑纱,上街游行示威,一路上呼口号、散传单,声势浩大。到达下关时,正值英商和记蛋厂工人下班,宛希俨当即派学生拦住工厂大门向工人作演讲。在学生们的宣传下,次日上午,和记蛋厂工人集体罢工。
此后,宛希俨和曹壮父、吴致民等人以东南大学学生会的名义,常驻下关指挥罢工运动。为使斗争进一步深入,他们把政治罢工和争取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向买办资产阶级提出增加工资待遇等13项复工条件,并在下关大舞台成立工会,组织动员全市30万工人参加大罢工。面对英方镇压,宛希俨等4人出任调查委员,撰写《南京和记案调查报告》,刊登在上海《民国日报》上,严正驳斥了英帝国主义的狡辩。
11月3日,全国学生总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临时代表大会,反对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政府密谋的关税会议。宛希俨代表南京学生前往出席,被推选为审查委员会委员,并代表大会授权在记者招待会上报告此次学生会议对时局问题的看法。他的讲话义正词严,说服力强,给全体与会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底,宛希俨赴广州,出席1926年1月1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调至武汉工作。
巧做党的喉舌
回到武汉后,宛希俨受命协助中共武汉地委委员董必武创办《楚光日报》,并任主编。
《楚光日报》于1926年3月24日正式创刊,是在中共武汉地委的实际领导下以民间报纸名义公开发行的四开日报。社址最初设在锦春里2号(今汉口铭新街3号)。《楚光日报》由董必武以“郭炯堂”的化名创办,名义上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机关报,但因其主编宛希俨和工作人员龚孟贤、刘竹贤、祖山竹、秦君侠都是共产党员,所以实为湖北共产党组织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北伐军进入武汉以前,该报以“灰色面目”出现,慎重而巧妙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北伐军进驻武汉以后,该报先成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辖之报纸”,后才明确为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的大型日报,实际是共产党的喉舌。
董必武十分器重宛希俨,事无巨细,均与之商讨,更将办报的重任委托于他。由于当时的湖北还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若在报纸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就会遭到查禁。董必武告诉宛希俨,《楚光日报》开始不要办得太红、太革命,先让报纸站住脚跟,取得阵地,然后一步步发展。宛希俨根据董必武办报的指导思想,报纸创刊初期,其评论的色彩并不浓重;而取得合法地位后,则开始大量报道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消息,不断揭露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并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宛希俨还常常深入工人、农民和学生中,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并亲笔撰写反映群众斗争的报道文章,或在社会新闻版上经常刊登有关消息。6月9日,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汉口各界汉案周年纪念大会”启事,以显著位置刊出汉口“六一一”惨案(1925年6月11日,英国士兵在汉口射杀聚会群众,死40人,伤数十人——编者注)纪念宣传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收回租界”“撤销领事裁判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严惩杀人凶手”等口号。同时还在题为《再论复验红契与民间疾苦》的社论中揭露军阀吴佩孚对湖北人民的横征暴敛和各省军阀争夺地盘、荼毒民生的罪行。
《楚光日报》以其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场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日销售量一度高达7000余份;同时也引起了湖北当局的注意。1926年7月和8月,《楚光日报》两次被汉口警察厅查封,宛希俨和编辑夏绮被拘捕,后经营救出狱,报纸被迫停刊。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后,《楚光日报》移交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主办,直至1927年汪精卫叛变后最终停刊。
北伐战争高潮到来前夕,宛希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部署,筹备召开了国民党汉口特别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二次代表大会。宛希俨是两次大会主席团的执行主席,会上均被选为国民党汉口市党部执行委员、常委兼宣传部部长。
北伐军占领武汉三镇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开始分批从广州迁往武汉。为适应形势需要,中共中央秘书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军委等机关也由上海迁到武汉。11月下旬,宛希俨调至《汉口民国日报》任主编。
撰发檄文讨蒋
《汉口民国日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国民党中央党部、湖北省党部、汉口特别市党部三家名义创办,受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大型革命报纸。其编辑方针系由瞿秋白、蔡和森领导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制定,由董必武主持具体工作。沈雁冰回忆称,这份报纸“实际上直接受党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是党中央的机关报”。该报于1926年11月20日正式发刊,平时出对开3大张,遇有革命纪念活动,还加出半张特刊。其社址设在当时的武汉散生路忠信二里4号(今汉口江汉路泰宁街2号),宛希俨、高语罕和沈雁冰先后担任总编。当时,全报社不过20余人,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
《汉口民国日报》并无专职记者,“为求题材丰富,消息灵通起见”,从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重庆等地聘请业余兼职通讯员撰稿,或由有关单位直接供稿。从内容看,《汉口民国日报》公开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和政策,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土豪劣绅的罪恶,揭发和批判国民党右派破坏统一战线、破坏革命事业的阴谋活动,并以大量篇幅发表国内外革命运动的消息,特别是农民运动、工人运动以及青、妇、学、商各界革命活动的消息;报道北伐战争胜利的喜讯以及国民革命军进入长江、黄河流域后武汉风起云涌的大好革命形势;宣传农讲所为革命培养干部的典型事例。
1927年1月3日,英帝国主义在汉口租界调水兵上岸武力驱赶集会群众,造成“一三”惨案。惨案发生后,宛希俨等人一面以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代表的身份出面交涉,一面则在《汉口民国日报》上连篇披露惨案真相,报道武汉及湖北全省人民群众抗议活动的消息,并奋笔疾书了社论《收回租界问题》。
而就在同日,蒋介石乘国民政府第二批成员到达南昌之机,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政治会议第六次临时会议,背弃广州原议,提出将国民政府搬到南昌,以便于他对国民政府进行控制。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阴谋,《汉口民国日报》先后发表了宛希俨署名的社论《要求中央党部国民政府立即迁鄂》《现在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等文章,揭露并批判蒋介石违抗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关于迁都武汉的决定,擅自主张迁都南昌、欲将国民党中央和政府置于其北伐军总司令部控制之下、叛变革命进行分共的阴谋活动,指出其对革命运动的危险性,提出了目前的斗争任务是要促进党的统一、军事的统一,由党指挥军队。同时还指出,国民党内目前的矛盾,不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问题,而是国民党自身的矛盾问题,与其造谣说国民党“共产化”,不如说共产党“国民党化”,如果国民党丢弃民主化、革命化的使命,丢离社会主要基础农工,无异于宣告自己死亡。不仅如此,3月19日,他又以《蒋介石竟反对恢复党权》为标题,详细报道南京市国民党党部被无理宣布解散,九江市党部、市总工会被武装捣毁,4位负责人被惨杀的反动暴行,指名抨击蒋介石。27日,宛希俨在《汉口民国日报》发表社论,首次公开提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郭沫若在南昌所写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也被宛希俨拿到《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
批蒋之外,群众运动也是《汉口民国日报》关注的重点。3月,由毛泽东在武昌都府堤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开始在武汉陆续发表。宛希俨以《湖南农村斗争内容之分析》为题,于3月4日和5日在《汉口民国日报》上连续发表毛泽东的报告。为突出农民斗争的意义,宛希俨在发表这篇报告时,特意加了一个副标题“为封建势力与民主势力之消长”。报告发表后对当时的农民运动起了极大的指导与推动作用。
4月,宛希俨被调至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机要科长,协助秘书长林祖涵展开工作。不久,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为此,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国内外的严重局势,决定到南昌组织武装起义。宛希俨服从革命需要,投笔从戎。他奉命为起义做准备工作:一方面指示各级工作人员转入地下活动,一方面整理文件,清理枪支弹药。直到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后,他才与爱人黄慕兰和部分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一起,携带着文件和部分武器,搭乘去九江的船只,离开了武汉。
战斗到最后一刻
船抵九江后,宛希俨因病在庐山住了几天,于7月27日到达南昌。陈潭秋向他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即陈潭秋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宛希俨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28日,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派刘伯承、聂荣臻来到小校场三益巷(今陈家井6号),同中共江西省委宛希俨、黄道等人举行秘密联席会议,商讨有关武装起义的问题。刘伯承、聂荣臻在会上传达了前委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行动计划,希望省委做好工作,组织群众配合起义。宛希俨、黄道代表江西省委表示:一定发动群众,坚决支援起义部队,配合斗争,保证起义顺利进行。
会后,中共江西省委在松柏巷女子中学召开了省、市党团员骨干分子会议。宛希俨代表省委在会上作动员报告,他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了,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到处惨遭屠杀。但是,革命者是杀不绝的。这次贺龙、叶挺部队集中到南昌,要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是党中央决定的,前委具体布置的。我们党员和革命团体要做好配合起义的准备,保证起义胜利。”宛希俨最后要求大家回去立即行动起来,但要严格保守秘密,严防敌人破坏。此后,各级组织纷纷召开相应会议,为配合武装起义做好准备。起义前夕,根据党的决定,陈潭秋、宛希俨等江西省委领导成员转入地下斗争,不公开参加起义。
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并取得胜利。5日,起义军撤离南昌,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朱培德部明令封城,大肆搜捕屠杀革命者,全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陈潭秋、宛希俨等省委领导继续留在南昌,巧妙隐蔽身份,坚持地下斗争。当时,中共江西省委机关设在南昌一家姓徐的酱园店中,店主徐老夫妇的儿子、媳妇都是共产党员。陈潭秋化名徐国栋,公开身份为这家店铺的二老板;宛希俨则化名徐国梁,扮作小店员。如遇国民党警察、特务来店盘查,全由陈潭秋和宛希俨应付,他们对答如流,没有引起军警们的怀疑。
在这段时期,宛希俨的主要任务,是和陈潭秋等恢复中共江西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宛希俨无所畏惧,继续开展工作。他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为省委起草文件,并通过秘密交通送到各地党组织负责人手里。宛希俨还编写了《如何做艰苦细致的秘密工作》的小册子,阐述了保密与安全纪律的重要性,规定了秘密工作的要求和开展地下斗争的条件,并亲自到一些秘密联络点,挑选并培训人员开展地下工作,这些对于指导当时的地下斗争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他还将全国各地秋收暴动的胜利消息编成小册子,下发到基层,使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的同志们受到极大鼓舞。在大家的努力下,他们不仅与南昌城内的秘密机关有联系,还与方志敏所在的中共赣东北特委、赣西南特委以及井冈山前委都保持了联系。在当时险恶的环境中,省委机关安然无恙,工作从未停止。
1928年2月,为了进一步发动农民武装暴动,中共江西省委将全省党组织划分为赣东、赣南、赣西、赣北4个特委,宛希俨奉命到赣南兼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2月13日启程前,他来到医院,向刚刚生产结束的妻子黄慕兰告别。他们在《汉口民国日报》工作时相识,两人志同道合,经董必武介绍于1926年冬在武汉结婚。来江西后,黄慕兰任省委秘书兼交通员。而如今,这对革命伴侣即将分离,宛希俨告诉妻子:“我奉中共中央指示,调到赣南特委工作,如果此行顺利,就来接你们母子上山;如有万一,你要服从党的安排,把孩子送回黄梅老家,交给祖父祖母抚养,长大成人好继续革命。”
宛希俨到赣南以后,通过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建立起了赣南地区的革命武装,大余、于都、信丰、万安等地先后爆发了农民暴动。对此,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调动大批军队进行镇压,一方面指使警察、特务在赣州城内进行搜查。3月下旬,中共赣南特委机关遭到破坏,宛希俨等2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不幸被捕。
在狱中,宛希俨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利诱劝降,经受了种种酷刑折磨,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1928年4月4日,宛希俨在赣州城内卫府里英勇就义,年仅25岁。
(作者单位:湖南省平江县爽口中学。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