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的可视化新闻路径

2014-09-15 11:13滕瀚
网络传播 2014年6期
关键词:卫报新闻报道可视化

滕瀚

可视化新闻是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为支撑,以可视化为基本载体的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数据新闻”的内涵就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可视化新闻的具体呈现离不开数据这一核心要素,很多数据新闻都是以可视化新闻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西方最早的数据新闻实践历史可以追溯到1821年5月5日《卫报》创刊第一期一篇关于调查未成年教育系统的报道。虽然当时的报道已经和现在的数据新闻或是可视化新闻都不能相提并论,但《卫报》却始终以一个急先锋的形象对可视化新闻和数据新闻进行探索。2009年,《卫报》网站开设“数据商店”版块,下分“大数据”,“数据新闻”“数据博客”等细分频道。同年3月,英国《卫报》成为全球第一个成立数字新闻部的报纸。此后,英国《卫报》专业记者制作出了“2012伦敦奥运会数据图表”“你快乐吗?”“BBC是如何开支的”“英国人死亡的原因”“中国人每年有多长时间度假”等大量高质量的视觉图表新闻。这些可视化的图示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让读者快捷、轻松地了解信息。《卫报》也成为了可视化新闻报道的领跑者。

《卫报》可视化新闻特点

第一,开放的公共数据平台。可视化新闻是信息过载时代的信息过滤器,几乎所有可视化新闻制作的背后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对于某些报道来说,编辑手中所掌握的数据远远不能满足甚至无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英国《卫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将制作新闻所使用的数据完全公开,在“数据博客”页面上,所有数据新闻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可以免费下载,供公众用来作进一步分析。

公开数据平台,与其说是一种尝试,不如说是一种策略,英国《卫报》通过原始数据公开化,加强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度,这种互动性带来的是可视化新闻内容的极大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原来的新闻报道被不同的用户加以个人化,再通过将个人化后的数据新闻再度社会化,进一步扩大新闻产品的传播和应用范围。不仅如此,由于这一平台对所有的受众都是公开透明的,所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原来或者是经过他人修改后的可视化新闻报道进行重新的编辑和修改。这就使得原本可能出现偏颇的新闻,在经历了众多受众提供数据、参与修改后变得更加客观真实。

第二,积极与新媒体嫁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新媒体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探索与之融合与嫁接的新路子,成为了很多传统媒体的选择。英国《卫报》在这一过程中,就充分地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即把新兴媒体的工具性价值发挥出来的同时,使其成为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利用社交媒体搜集信息。在《卫报》一个特色栏目“新闻博客”中,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就是采用滚动的方式,将读者在社交媒体上对事件的文字报道、图片、视频甚至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评论名全部整合到一处,成为报纸网络上不断更新的报道的一部分。而后,再据此进一步加工成印刷版的定稿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分析新闻。在某些可视化新闻发布以后,《卫报》会利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介与数据新闻方面的专家进行互动,以达到数据新闻价值的再生能力,力图将数据新闻对新闻事实的讲述展现得更加清晰明了。

第三,专业的可视化制作团队。支撑着《卫报》引领可视化新闻报道最前沿的不仅仅是它先进的理念,公开的数据和高度的媒体融合,还得益于它有一个专业化、全方位的可视化新闻制作团队。2009年3月,英国《卫报》成为全球第一个成立数字新闻部的报纸。数据新闻团队由五人组成,其中Simon Rogers是数据新闻项目的创立者,编辑“数据博客”和“数据商店”等栏目;John BurnMurdoch本人既是记者也是数据研究者。其他成员并非全职的数据新闻记者,同时还隶属于《卫报》的不同部门,从事其他新闻采编工作。《卫报》的数字新闻部针对新闻选题搜集分析海量数据,在收集、过滤、分析数据后,通过图表、地图或互动效果图等形式进行数据可视化转化,从而完成视觉化新闻叙事过程。

新闻可视化路径探析

目前,国内媒介都在有意识无意识地积极运用可视化新闻的报道样式进行新闻报道。凡是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的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收到了读者的好评。这是因为,可视化新闻本身凝结着新闻制作者更多的智慧劳动,体现着编辑们的思考方向和逻辑路线。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海量数据的信息时代,可视化新闻把这些由数据构成的现象总结出精髓和本质,让读者更加方便地获取新闻背后的故事。

第一,更新观念,平面新闻立体化。要想使得国内可视化新闻进一步发展,首先必须更新观念。从思想上意识到可视化新闻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报道模式,还必定引领一场新闻报道样式的革命。目前,国内的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仍然把可视化新闻视作新闻报道的一个有益补充,并狭义地把可视化新闻等同于图表新闻、表格化新闻。这显然都在思想根基上存在问题。

第二,借力受众,“独家”新闻“众包”化。《卫报》为了使更多的受众参与到可视化新闻报道和制作过程中来,其网站为用户提供培训课程, 教授用户制作数据新闻的方法。对数据感兴趣的用户可以自己查证新闻中的数据源头,从中发现隐藏的新闻。媒体数据团队和用户之间搭建了合作平台,集体协作生产新闻。“独家新闻”在当前媒体环境式微,那么“众包”化的新闻就显出了它的优势,即通过受众广泛参与到新闻制作过程中来,赢得受众对于新闻本身的关注和进一步诠释。

第三,构建团队,新兴报道规模化。构建专业化的团队,这一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一家报纸在将信息转换成可视化的新闻图表时,需要有新闻素养、技术素养与艺术素养的人员协力合作。欧美知名报纸通常拥有一个得力的视觉团队,一个相对完整的视觉团队大致包括选题策划、文字摄影摄像记者、数据编辑、美术设计、电脑制图、版面编辑和网页设计等层面的人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卫报新闻报道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可视化特色分析——以《卫报》和《财新网》为例
“自拍杆”
推倒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墙——前《卫报》网站视频节目主管三问融合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