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张小阅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传播载体,近几年来借助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然而,无论是其创作团队还是传播平台,都具有鲜明的草根性、小众化甚至非主流的特征,虽为大众所接受却并未被大众所熟知,更是与主流的宣传模式泾渭分明。地方新闻网站如何积极引导并主动作为,为本土微电影产业发展提供新平台、大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微电影产业孵化巧解发展之“困”
东莞微电影业组织松散,生存空间狭窄。相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东莞微电影起步不算太晚。早在2004年,东莞首部探索短片《十二夜探戈》诞生,可视为东莞微电影文化的开端;2006年,东莞首个电影兴趣小组“观音像”成立;2010年,一批民间创作团队相继推出《莞少时》《寻子》《纹身》等多部微电影,标志着东莞微电影文化氛围逐渐形成。
微电影的活力源于草根,其潜在问题也源自草根。民间团队的作品有些非常有新意,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但由于他们大多是自发形成的组织,玩票居多,创作随意性大,有些工作室以追求猎奇、刺激、好玩作为创作方向,创作思路存在脱离现实、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三脱离”现象,因此创作出的作品显得晦涩难懂,观众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此外,2013年以前鲜有微电影民间组织,各创作团队之间缺乏交流,组织松散,受众主要通过民间团队自发举办的公映活动来了解微电影,偏于小众化,社会影响力不足,大多数团队的生存空间非常狭窄。
东莞官方主动引导,微电影创作迅速升温。东莞微电影的悄然兴起,引起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为保持微电影活跃于民间的创造力,东莞市委宣传部以培育引导为主,并无强行规管。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新潮公开表示:“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东莞微电影创作,出台了系列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与奖励政策,希望借助纪录片和微电影的形式,向外界展示东莞的城市形象。”2012至2013年,东莞市委宣传部连续两年主办“发现精彩”原创DV大赛,并以东莞阳光网为活动官方网站,每年收集到近百部优秀作品。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个体爱好者拿起摄像机创作微电影,东莞本土微电影创作迅速升温。
与此同时,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日报社等媒体机构也纷纷投入微电影的推介和创作中。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与摸索,2012年东莞阳光网牵头成立了微电影产业项目组,主动担起推动东莞微电影产业发展的重任。
首先,发挥媒介特性,力促微电影创意产业孵化。从微电影的传播特性来看,它非常适合通过网络来推广;而且微电影有别于大电影,目前政府对电影的审核管制还未涉及这个领域,从宣传放映渠道来看,它难以从院线或其他播出机构进入公众视野。东莞阳光网不仅能为本土微电影传播提供优质平台,而且能借助其品牌优势以及与各大视频专业网站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推动本土微电影文化对外传播,拓宽传播渠道和社会影响力。
其次,依托东莞广播电视台的软硬件优势,东莞阳光网拥有丰富的演艺人才、摄制团队、先进的设备、庞大的客户资源、专业的营销团队和全媒体推广平台,这些都是传统媒体和个体广告公司难以企及的优势资源。所以,微电影项目启动之初,东莞阳光网就按照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去规划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重点,使其能稳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此外,大部分微电影团队缺乏资金支持,没有固定的推广平台,社会认知度不高,难以对接市场,产能有限。“有工开”是微电影团队一直希望保持的状态,但由于势单力薄,没有客户资源和高效的营销团队,很难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获得规模化、上档次的文化效益。东莞阳光网近八年的建设,积累了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在推广运营上有优势,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媒介特性,对接微电影团队与产业市场,形成微电影创意产业孵化的绿色通道。
打开通道,微电影产业发展走上正轨
突破创意孵化瓶颈,推动资源要素对接。东莞阳光网微电影产业项目上马之后,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平台作用,打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掣肘,推动本土微电影与其相关的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对接。
一是对接微电影创作团队。东莞阳光网在摸清本土微电影创作团队的状况后,先后与莞少时、80影像、86工作室等十多个活跃的微电影团队主动联系,确定合作意向与合作形式,整合订单资源,确立协同创作的思路。
二是对接客户资源与需求。东莞阳光网利用自身的营销团队与客户资源无缝对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微电影摄制和宣传推广方案。2013年,针对东莞特殊的行政架构,东莞阳光网微电影产业项目精准定位,创新性地把这种新型传播载体嫁接到镇街的传统宣传中,并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帮助洪梅、桥头、大朗、虎门四镇成功拍摄反映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产业的微电影,实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外,通过与行业协会对接,摄制家居建材行业微电影《设·界》,受到行业好评。
三是对接专业视频媒体。除了自身的网络播放平台以及东莞广播电视台强大的电视媒体播放资源外,东莞阳光网还利用其与56、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视频专业网站的友好合作关系,将本土创作的微电影免费推送至这些平台播放,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
四是对接生产要素资源。客户(或微电影团队)需要的演员、编剧、美术、灯光、拍摄、制作、设备设施等生产要素,均可通过项目组联系,实现资源整合与对接。
至此,东莞阳光网微电影产业项目较好地解决了本土微电影团队的产能、推广、协作等方面需求,也有效解决了企事业单位摄制微电影与宣传策划联成一体等问题,有效地完成了资源要素对接,突破了本土微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
主动引导,扶持草根创意融入主流文化。2013年,不少本土微电影创作工作室开始调整创作思路,把镜头对准现实生活,拍出了《衣恋情迷》《灯梦奇缘》《迷失的孩子》等优秀作品。东莞阳光网微电影产业项目组主动引导,为创作团队牵线搭桥,扶持源于草根的优秀创意文化走进主流社会,使处于边缘化的草根微电影逐渐融入更多积极向上、健康励志的元素,影响主流人群,肩负起传播优秀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媒体使命。同时,东莞阳光网也在着力挖掘自身优势与本土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了差异化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