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琳
摘 要:为了能有效对实验水质的监测工作施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都非常重要,它们是水质监测数据可靠与准确的保障。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实验水质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引言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作为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为准确的监测数据的取得提供了先决条件。完善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能够令针对水质的监测技术与监测仪器规划化、先进化,提升水质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最终令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为民众所相信。
1.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对实验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验过程的监视来将其中的不合格与不满意因素加以排除,最终取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其实质是一系列用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作业技术与作业活动。质量保证的目的则是证明实体可以满足质量要求,为此而施行的全部证实活动都可以归类进质量保证,但其实施范围必须是质量管理体系以内。因为对监测质量的提高与对数据准确性的保证一直在实验水质监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用于确保这两项关键因素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2.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实验水质监测中的实施措施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相当于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完善,应从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分别是前期保证、过程控制、数据保证。
2.1 前期保证方面
(1)监测人员素质
监测人员的自身素质对实验水质监测数据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无论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有多繁多、多先进、多现代化,其操作者依然是人,监测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经验程度、操作技巧等个人素质才是决定监测数据是否可靠准确的最直接因素。
因此,实验室的监测人员至少要有能达到监测项目要求的能力素质,在上岗前必须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两方面的考核。另外,监测人员对计量学也应有一定的认识,包括计量知识、误差理论、统计理论等都要有所了解,工作过程中同时还要注重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监测能力。
(2)实验设施与环境条件
实验设施与环境条件是准确的监测结果的客观基础。现代化的化学分析对设备仪器的适合度要求很高,对设备仪器的合理配备和合理使用对实验能否成功有很大影响,因此设备仪器一定要长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其能保持完好、精确。为了给仪器提供最适合的工作环境,要以空调、通风橱之类的设施来控制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这一措施不但能确保实验设备仪器的工作环境,而且能令实验室更加整洁有序,对实验人员的健康有益。
(3)检测方法
实验水质的检测方法需要从两方面去选择,分别是适用性和合理性。实际选取的检测方法要与实际实验情况相适应,平衡适用性和合理性,严格甄别其中的可选步骤,力争将所选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提到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检测工作中标准方法并不完全适用,比如需要使用操作特殊仪器的工作、需要制备或处理特殊样品的工作、需要进行追加检测的工作,对这些类型的检测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编写适用的作业指导书,达到规范步骤和方法的目的。
(4)实验药剂
分出专人来进行对实验室中标准物质与化学试剂的管理工作,保管、使用、出库、入库都要确实登记,每次实验开始前对所需试剂都要进行检查,对已过期或产生变质的试剂及时处理和替换,为实验实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这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避免了因实验试剂问题引起的实验失败,降低了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对实验水质监测的经济意义很大。
(5)检前处理
水质样品在送交检测之前需要进行检前处理,首先进行分样工作,由质量管理室对上交的样品与采样记录统一分样并标明样品编号;然后对样品进行清点,并填写监测点位、监测项目、项目等各项样品记录;最后将密码标签贴好。以上工作完成后才会把样品与分样任务单交给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工作。
2.2过程控制方面
(1)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控制是一种过程控制的手段,对实验室中的多项指标都能直接反映出来,包括纯水质量、试液的配制质量、试剂的纯度、容器洁净度、滴定终点误差等。一旦空白试验的试验值偏离了规定值,要在正式试验前找出原因并予以排除。
(2)精确度
对精确度的过程控制可以分为加标回收分析和标准物质分析两部分。其中加标回收分析的用途是对实验水质监测的完整系统进行评价;而标准物质分析的目的则是对实验室的样品检测精度加以衡量。
(3)精密度
对精密度的控制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对平行样的分析、对校准曲线斜率的控制、对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对平行样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实验水质监测的具体精密度;对校准曲线斜率的控制能够降低因各种客观条件而引起的误差;对质量控制图的绘制能将实验水质监测中分析得到的数据情况直观地体现出来,让看图者对这些数据是否受控一目了然。
2.3 数据保证方面
(1)校检检查
为了保证实验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需要确保监测数据和实验记录都真实、完整、可靠。对监测数据的要求包括四方面,分别是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准确性;对实验记录的要求则是实验监测过程牵涉到的全部成文记录都要进行校检,无论是监测计划、监测方法、监测环境还是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对监测数据和实验记录进行严格谨慎的校检,保证以上要求无误达成。
(2)核实数据
实验过程难免牵扯到部分质量控制数据,对这些数据相关人员要加以核实,对超出标准的质控数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在报告上有所讹误。
3. 结语
对以上三方面工作的加强是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实施的有效措施,给实验水质监测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将实验中的问题与困难大大削减,不但能令水质的监测结果更准确,更能进一步提高水质监测报告的社会公信力。优秀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充分保证了实验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相信会在未来长期发挥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齐文启,孙宗光,石金宝.环境监测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侯剑英.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山西水利,2007(1).
[3]梁涛.浅谈水质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11).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