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保
摘 要:本文从危险废物产生类别、行业分布、处理处置特性角度分析顺德区危险废物的产生现状。弄清当前危险废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区危险废物的综合管理措施和处理对策,为后续危险废物的防治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危险废物、现状、处理对策、顺德区
危险废物是指一类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和传染性的废物,在操作、储存、运输和处理处置不当时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带来重大的威胁[1-3]。若不加强对危险废物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会严重的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甚至可直接危害人群健康及生命安全[4,5]。顺德作为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全区工业体系庞大、门类繁多。危险废物来源广泛、情况复杂,且成分难以把握,产生量大。随着全区危险废物数量不断增加,其远距离、跨区域运输难以核准,各个环节监管难度大,环境污染隐患较大。宏观把握全区危险废物的产生类别、行业分布及其处理处置等特性是加强安全监管和排除环境安全隐患的切实需要。因此,开展全区危险废物的摸底调查和分析危险废物的产生现状,对于科学管理危险废物意义重大,也是制定科学管理防治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 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以2012年为基准年,对全区危险废物展开调查。调查工作结合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工艺节点,采取物料守恒和单位产品危险废物产生量的经验系数统计等方法,调查危险废物来源,对其产生、转移、利用、贮存和处理处置环节进行统计,汇总全区危险废物产生总量。
1.1 危险废物的种类
据统计,2012年全区危险废物产生量22464.8吨,且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大于200吨的企业有20家。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统计废物种类,全区共产生18类废物,其中粉尘飞灰的产生量最大,年产生量是4500吨,占全区总量的20.03%;其次是表面处理污泥HW17,主要来源于金属除油、除锈等过程的废水经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其年产生量是4127.0吨,占总量的18.37%;含铅废物年产生量是2445.3吨。2012年全区危险废物种类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顺德区危险废物类别分布情况
1.2 行业分布状况
从行业分布状况来看,顺德区共有56大类行业产生危险废物。由于行业特性和废物产生节点不同,导致不同行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有很大的差别。据调查统计,2012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顺德区三个最主要的危险废物产生行业,其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占全区总量的29.79%、19.38%和15.89%。危险废物行业分布状况如2所示。
图2 顺德区危险废物主要行业分布状况
1.3 处理处置流向
当前全区危险废物归宿主要包括综合回收利用、焚烧和填埋这三大类。医疗废物由卫生管理局单独监督管理,要求医院、诊所和社区服务站与资质签订处理协议,定期申报其产生量。2012年全区医疗废物总产生量是1630.7吨,全部交给佛山威立雅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处置。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是20834.1吨,其中可综合利用的有11156.7吨,可焚烧的废物有4986.0吨,可填埋的量是4691.4吨,分别占全区工业危险废物总量的53.6%、23.9%和22.5%。部分种类的废物最终处置方式模糊,如废包装桶和抹布分类不明确,不仅包括可焚烧废物,还包括可综合利用类的废物。截止2012年底顺德区还没有建设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设施,如焚烧炉、安全填埋场等处置场所。危险废物主要是通过企业与资质单位签订合同后,远距离、跨区域运输至深圳、广州和惠州等周边城市的24家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包括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等危险处置单位。
2. 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不够完善
环保部门获取废物产生及处理处置归宿主要依赖企业自行申报登记,申报登记数量少,同时统计指标仅限于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利用量、贮存量、排放量和处置量5项,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需要。全区产生危险废物企业面广量多,且环保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淡薄,少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严重,申报登记制度执行率不理想。
2.2 来源不清楚及处理处置不规范
全区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小规模企业广泛存在。企业普遍缺乏环保管理人员,危险废物产生节点、种类、数量及最终去向难以准确掌握。且部分企业没有申报、不转移、不处理或者交给超经营范围内的企业进行处理等问题,交换体系不完善,处理实施技术落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不容忽视。
2.3 生产工艺落后且堆存状况令人担忧
部分企业发展早,环保要求低,准入门槛不高,落后的生产工艺仍广泛存在,单位产品所产生的危险废物量大,对其控制和管理的难度高,致使申报量与实际产生量偏差明显。贮存仓库和容器不规范,甚至没有设置单独的危险废物存储场所,危险废物与生活垃圾随意混合堆放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露天堆放的危险废物被雨水淋湿析出渗滤液并随雨水进入附近的水体,易燃易爆废物露天堆放,没有任何危险废物的何的防治措施,安全隐患较大。
2.4 综合利用水平低和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全区危险废物基本没有回收利用的资质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全部是跨区域转移到周边城市进行处理处置,综合利用水平低。近年危险废物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较多,需要人员落实;日常监管任务与人员配备差距较大,任务繁重,人员配备明显不足。
3. 处理对策和措施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管理好全区的危险废物,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做好污染防治。一方面采取政策、技术和经济等手段防治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从危险废物中提取可再生利用的成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多途径和多角度控制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危险废物。endprint
3.1 建立污染防治战略管理体系
危险废物的管理首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顺德区要实现这一目的,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建立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应参与企业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处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过程。相关部门要完善危险废物管理的实施细则,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项目审批,逐渐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削减入手,把减量化作为危险废物监管的第一道关口,对已产生的危险废物应该完善申报登记制度,积极推进生产系统废物的回收和利用水平,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废物。
3.2 危险废物的技术防治对策
废物污染防治需从预防和治理两个角度出发。预防是最优化的控制技术,应该从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阶段就尽可能地避免和防止危险废物的产生。治理侧重于污染的避免、减轻和消除,包括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等活动所涉及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区还没对统一规范废物贮存容器、暂存场所规范化标准建设程度不高,运输车辆和线路还没完全规定,这均导致废物难以实现全过程监管。政府部门应该规范危险废物收集容器种类、设置符合标准的贮存场所和隔离防渗体系,严格规定运输转移的车辆和线路,确保废物从源头到归宿的全过程防治。
3.3 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全区10个镇街,其废物产生量区域差异明显,且年产生量低于1吨企业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产生量低、环保意识不强且远距离、跨区域运输繁琐等因素导致无法确保危险废物的最终归宿合法化,非法倾倒现象难以避免。顺德区政府应该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危险废物集中转运中心建设和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敢于打破因行政区划造成的废物流转障碍。及时收集责任区域范围内的废物,实时分类,定期组织其转移,促进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置。
3.4 鼓励公众参与危险废物的管理
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社会对危险废物及其危害和防治的重视。鼓励公众参与危险废物的管理,壮大社会监督队伍,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促进管理部门对新的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相关机制,鼓励相关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废物管理的宣传、培训和技术交流。公众参与废物管理有助于政府宏观把握辖区内废物的收集、处理和最终去向等各个环节,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的运行管理。
4. 结论与建议
全区危险废物来源广、数量大,各个环节均存在环境风险,必须进行综合防治。由于顺德区管理制度不完善、堆存状况不规范、处理和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难以监督和管理。要实现废物的全过程管理目标,各级政府需要从战略高度完善管理制度,提升防治技术水平,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引导公众参与,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标准规范的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危险废物防治对策,最终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的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旭兰,张淑娟与杨宇,广州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广东化工, 2013. 40(4): 150,10.
[2].张萍与杜伟,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科技信息, 2008(24): 659.
[3].曹广林与井涛, 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调查方法、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 价值工程, 2012. 31(11): 283-284.
[4].吴文华, 内蒙古固体危险废物的处置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环境保护, 2008(6): 50-51.
[5].资慧琴与曾立云, 中国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 30(6): 7-8.endprint
3.1 建立污染防治战略管理体系
危险废物的管理首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顺德区要实现这一目的,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建立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应参与企业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处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过程。相关部门要完善危险废物管理的实施细则,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项目审批,逐渐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削减入手,把减量化作为危险废物监管的第一道关口,对已产生的危险废物应该完善申报登记制度,积极推进生产系统废物的回收和利用水平,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废物。
3.2 危险废物的技术防治对策
废物污染防治需从预防和治理两个角度出发。预防是最优化的控制技术,应该从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阶段就尽可能地避免和防止危险废物的产生。治理侧重于污染的避免、减轻和消除,包括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等活动所涉及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区还没对统一规范废物贮存容器、暂存场所规范化标准建设程度不高,运输车辆和线路还没完全规定,这均导致废物难以实现全过程监管。政府部门应该规范危险废物收集容器种类、设置符合标准的贮存场所和隔离防渗体系,严格规定运输转移的车辆和线路,确保废物从源头到归宿的全过程防治。
3.3 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全区10个镇街,其废物产生量区域差异明显,且年产生量低于1吨企业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产生量低、环保意识不强且远距离、跨区域运输繁琐等因素导致无法确保危险废物的最终归宿合法化,非法倾倒现象难以避免。顺德区政府应该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危险废物集中转运中心建设和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敢于打破因行政区划造成的废物流转障碍。及时收集责任区域范围内的废物,实时分类,定期组织其转移,促进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置。
3.4 鼓励公众参与危险废物的管理
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社会对危险废物及其危害和防治的重视。鼓励公众参与危险废物的管理,壮大社会监督队伍,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促进管理部门对新的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相关机制,鼓励相关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废物管理的宣传、培训和技术交流。公众参与废物管理有助于政府宏观把握辖区内废物的收集、处理和最终去向等各个环节,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的运行管理。
4. 结论与建议
全区危险废物来源广、数量大,各个环节均存在环境风险,必须进行综合防治。由于顺德区管理制度不完善、堆存状况不规范、处理和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难以监督和管理。要实现废物的全过程管理目标,各级政府需要从战略高度完善管理制度,提升防治技术水平,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引导公众参与,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标准规范的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危险废物防治对策,最终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的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旭兰,张淑娟与杨宇,广州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广东化工, 2013. 40(4): 150,10.
[2].张萍与杜伟,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科技信息, 2008(24): 659.
[3].曹广林与井涛, 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调查方法、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 价值工程, 2012. 31(11): 283-284.
[4].吴文华, 内蒙古固体危险废物的处置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环境保护, 2008(6): 50-51.
[5].资慧琴与曾立云, 中国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 30(6): 7-8.endprint
3.1 建立污染防治战略管理体系
危险废物的管理首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顺德区要实现这一目的,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建立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应参与企业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处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过程。相关部门要完善危险废物管理的实施细则,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项目审批,逐渐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削减入手,把减量化作为危险废物监管的第一道关口,对已产生的危险废物应该完善申报登记制度,积极推进生产系统废物的回收和利用水平,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废物。
3.2 危险废物的技术防治对策
废物污染防治需从预防和治理两个角度出发。预防是最优化的控制技术,应该从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阶段就尽可能地避免和防止危险废物的产生。治理侧重于污染的避免、减轻和消除,包括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等活动所涉及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区还没对统一规范废物贮存容器、暂存场所规范化标准建设程度不高,运输车辆和线路还没完全规定,这均导致废物难以实现全过程监管。政府部门应该规范危险废物收集容器种类、设置符合标准的贮存场所和隔离防渗体系,严格规定运输转移的车辆和线路,确保废物从源头到归宿的全过程防治。
3.3 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全区10个镇街,其废物产生量区域差异明显,且年产生量低于1吨企业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产生量低、环保意识不强且远距离、跨区域运输繁琐等因素导致无法确保危险废物的最终归宿合法化,非法倾倒现象难以避免。顺德区政府应该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危险废物集中转运中心建设和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敢于打破因行政区划造成的废物流转障碍。及时收集责任区域范围内的废物,实时分类,定期组织其转移,促进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置。
3.4 鼓励公众参与危险废物的管理
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社会对危险废物及其危害和防治的重视。鼓励公众参与危险废物的管理,壮大社会监督队伍,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促进管理部门对新的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相关机制,鼓励相关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废物管理的宣传、培训和技术交流。公众参与废物管理有助于政府宏观把握辖区内废物的收集、处理和最终去向等各个环节,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的运行管理。
4. 结论与建议
全区危险废物来源广、数量大,各个环节均存在环境风险,必须进行综合防治。由于顺德区管理制度不完善、堆存状况不规范、处理和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理处置的各个环节难以监督和管理。要实现废物的全过程管理目标,各级政府需要从战略高度完善管理制度,提升防治技术水平,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引导公众参与,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标准规范的监督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危险废物防治对策,最终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的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旭兰,张淑娟与杨宇,广州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广东化工, 2013. 40(4): 150,10.
[2].张萍与杜伟,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科技信息, 2008(24): 659.
[3].曹广林与井涛, 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调查方法、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 价值工程, 2012. 31(11): 283-284.
[4].吴文华, 内蒙古固体危险废物的处置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环境保护, 2008(6): 50-51.
[5].资慧琴与曾立云, 中国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 30(6): 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