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德国航空工业彻底崩溃。上世纪50年代,德国分成两个国家,分别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东德)。原来效力于纳粹德国航空工业的许多德国专家,战后都被“邀请”到苏联各个航空研究机构供职,其中就有曾供职于容克公司,曾为容克Ju 287设计过起落架的布吕诺夫·巴德博士(Brunolf Baade)。容克Ju 287是当年纳粹德国的狂热航空梦想之一,这是一种中单翼轰炸机,安装2台或4台宝马BMW 003喷气发动机。该机最为醒目的设计特点在于采用了前掠翼设计,据说拥有很惊人的巡航速度。
战争结束时,苏联人获得了接近完成的Ju 287-V3原型机,并将其命名为OKB-1 EF-131,用于研究。该机安装两台喷气发动机,座舱设计类似容克Ju 88。但经过一番测试,苏联人并未将EF-131投入生产,而是将设计方案转给了阿列克谢耶夫设计局。该设计局在EF-131基础上开发了3种飞机,分别是I-21和I-212高速截击机,以及I-150轻型轰炸机。而当时这些研制项目实际上的技术负责人,正是鲁诺夫·巴德博士。但在许多当年苏联的技术文献上,你不会找到巴德的名字。原因很简单,作为东德人的巴德如果公开出现在项目组,可能难以获得苏联政府的拨款支持。
1955年6月17日,苏联图-104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喷气式民航客机之一,该机的巨大成功刺激了民主德国(即东德)政府,决定制造用于国内航线的喷气式支线客机。此时巴德已经被遣返回东德,成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巴德先是决定从纳粹德国的航空项目中寻找可用技术,当发现可供利用的成果并不多时,他开始从当年在阿列克谢耶夫设计局参与的项目中寻找资源——他立即发现I-150算是不错的参考。东德政府并不满足于仅仅开发一种喷气式客机,他们决定同时开发一种喷气发动机——皮尔纳014(Pirna 014)。这种发动机也由从苏联遣返的德国工程技术人员研制,与德国二战期间研制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非常相似。
1958年4月30日,首架原型机(DM-ZYA)由德累斯顿国营飞机制造厂(VEB Flugzeugwerk Dresden)制造完成,有人将该机称为巴德152,VEB 152或者干脆是德累斯顿152。这架原型机直接从I-150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上单翼布局,使用串列式自行车式起落架,两侧翼尖带有可收放辅助起落架,机首装有透明领航舱,倒是与当时美国B-47轰炸机有几分神似。1958年12月4日,巴德152完成了首次试飞,由于当时皮尔纳014尚未就绪,这架原型机使用的是苏联图曼斯基RD-9涡喷发动机。首次试飞持续了35分钟,一切顺利。但好景不长,就在1959年3月4日第二次飞行时,巴德152原型机在试飞55分钟后突然快速下降并坠毁,机上4名机组人员全部丧生。事故原因始终未能公布,据估计可能是由于燃油系统内有空气造成阻塞。
1960年7月30日,第二架152原型机152/II V4(DM-ZYB)开始地面测试。这架原型机起落架作了修改,改为前三点式,主起落架安装在发动机吊舱上,取消了翼尖辅助起落架和机首透明领航舱。同年8月26日,该机进行了22分钟试飞,这次152总算装上了东德自己的皮尔纳014发动机。9月4日,第二架原型机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飞,持续20分钟。9月7日,第三架原型机152/II V5(DM-ZYC)出厂,但就在该机出厂后不久,地面测试发现燃油系统存在严重故障隐患:在飞机大角度下降时无法正常供油。这一问题促使东德政府立即下令停止152项目的全部飞行试验。
此时巴德152项目面临的形势急转直下:美国波音707已经横空出世。而东方阵营内,当时苏联正在大力向社会主义盟国推销图-124喷气式客机。这种氛围下,苏联政府显然不希望有任何来自同一阵营的竞争对手,更不会支持152型的任何后续发展。反观巴德152自身,它的机身和动力设计都存在问题,飞机载荷偏小,航程过短。首架原型机上,行李舱空间被巨大的主起落架舱占据了许多,而上单翼巨大的翼盒又从上方挤压了天花板高度。无论是图曼斯基RD-9还是东德自己的皮尔纳014,推重比都显得不足,而油耗又相对较高。
迄今为止,苏联当局在巴德152项目问题上的角色尚未完全清晰化。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1961年东德政治局下令取消巴德152研发项目。东德政府的指令,几乎是摧毁了整个东德航空制造业——所有正在制造准备用于交付德国汉莎航空的近20架量产型152全被拆毁,作为废旧金属投入了熔炉。至于东德政府花费不少精力开发的皮尔纳014发动机,后来被改成扫雷艇用燃气轮机,从此与飞机再无渊源。至此这个耗资20亿东德马克的社会主义明星工程,就这样彻底终结。目前巴德152的全部遗存,就是保存在德累斯顿的一段巴德152机身部段。
责任编辑:陈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