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从2009到2014

2014-09-15 16:35骆瀚
中华儿女 2014年17期
关键词:青奥会国际奥委会南京

骆瀚

南京青奥会的大幕缓缓落下,掌声、欢笑声在中国的上空经久不散。

青奥会对世界来说是个新生事物,但对南京的孩子们、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运动员,无疑是一席充满挑战与乐趣、欢乐与友谊的盛筵。相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韩国最大报纸《朝鲜日报》提出的中国“鸟巢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中国青年人,更加重视文化传承、以更加自信与包容的心态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青奥一代”更显得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他们的未来,无论对于南京、中国还是世界来说,是真正的前途不可限量。

由此追溯,5年前那些为中国申办青奥会殚精竭虑、奋力拼搏的人们则更显远见、更难让人忘却。他们,是中国“青奥一代”的铺路人。

“与青奥共成长”不只是口号

时间回到2009年9月,南京青奥会申办委员会成立后的5个月,申办青奥会的报告最后定稿的日子终于到了。

整个报告分为15个专题,对国际奥委会提出的98项问题进行了逐一回答,总篇幅达147页5万多字。青奥会申办委员会的委员们对报告逐行逐句地做着最后的审定,邓亚萍和杨扬对报告中非运动员青少年参与青奥会的方式想得很细;南京大学的潘知常教授和南京体育学院王正伦副院长对优秀的文化传统怎么通过一次盛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了深入探讨,就“理念遗产”和“文化教育”两个核心主题亲自主笔进行修改;南大外语学院王守仁院长和研究生院许钧院长领导的申办报告英法两个翻译组的专家教授们,在确保英法文本能够符合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将报告的行文渲染得更具青春活力。

“青春”这个词,或许对所有申办委员会的委员来说都已不再新鲜,但对青奥会的渴望,对中国青少年在这样一次国际盛会绽放的期待,在所有委员们的心中却是同样的青涩、滚烫。

在报告的整个编写过程中,原申办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委书记,现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始终认为,在青奥会这样的国际盛会上,文化、体育、教育的融合性对青年人成长更加重要。“这将促进国际青少年的合作,促进文化与科技的交流,在扩大‘中国名片影响力的同时,帮助青少年树立理想和价值观,是正能量。”

报告集中会审三次,分别请北京奥运会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外联司原副司长张清、外交部翻译室主任谢燮和、复旦大学英语教授孙骊为申办报告进行修订把关,并请北京奥运会申办报告的最后审稿人、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青奥会申办报告最后审稿人、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最终审定申办报告的英法文本。

报告成文的过程,就是青奥会申办理念形成的过程。最终,南京青奥会申办围绕“卓越、友谊、尊重”这个青奥会的核心价值,确立了将以青年为主体,把文化教育活动放在与体育竞赛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力争把南京青奥会打造成融体育、文化、教育于一体、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世界体育盛会。青奥会文化教育活动将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通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建奥林匹克教育师范学校、组织奥林匹克青年文化节、推行青奥使者计划、举办青年训练营、探险营、辩论会、狂欢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教育活动,为全世界的青年人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了解彼此,沟通未来的舞台,力争让南京青奥会为全世界的青年留下丰厚的遗产。

至此“与青奥共成长”不再只是一句简单的申办口号,它即将变成一次长达5年,波及南京、中国乃至世界青少年的精神远足和生活经历。

为了“让奥运走进青年”而拼搏

“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走进奥运”是中国申办青奥会的理念。为了这个理念,2009年11月,上万名青少年汇聚在南京奥体中心,展示南京百万青少年对青奥会的期盼;2010南京元旦长跑活动里出现“盼青奥”的主题;南京的小学生用他们亲手绘制的2014张卡片拼成了奥运五环形状,全国各地青少年的声援信件、邮件纷至沓来……南京市民调中心民调结果显示,有97.35%的南京市民支持申办青奥会,93.38%的人愿意当志愿者,年龄在35岁以下的群体中,有96.52%的人想当青奥会志愿者。这一数字背后是南京市民实实在在的行动,南京人的热情感动了国际奥委会。

为了这个理念,申办委员会主任朱善璐在飞往加拿大做最后冲刺的飞机上,十几个小时一直在忙着审查各种准备工作,哪怕是在候机室,大家也在紧张地修改材料、有的人桌前堆着一大堆方便面……临上场还有4小时的时候,有专家提出修改意见。陈述团成员通力合作,终于在陈述前1小时,完成了陈述词和PPT内容及图像翻译的修改;陈述前的1个小时,陈述团7人进行着紧张复杂的“走场”操练。

申办青奥会的现场陈述者,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受文对报告精髓身有体会,在此前讨论,王受文曾动情地说:“我们的孩子整天被课业所累,现在中国的学生近视眼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国的孩子需要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14岁初中生的父亲,举办青奥会,是我的梦想。”他的话让听者动容,而他一口流利纯正的英文,脱稿侃侃而谈的风范更让国际奥委会官员瞩目。看到陈述结束后全场的热烈气氛,代表团顾问、国家体育总局原外联司副司长张清喻称此为申奥成功的“亮点之一”。

成功来得如此不易。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报出“南京”,朱善璐确认后立刻跳了起来,高举双手,做出胜利姿势,陈述组组长朱长会偷偷抹去了眼角的泪:“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那样的时刻,我控制不住。”“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几天朱主任很少到餐厅吃饭,很多时候是随手拿起桌上的饼干咬上一口。想到大家为青奥做的这一切,我的眼泪就哗地下来了。”

其实朱善璐虽然很少到餐厅吃饭,但他特别注重最后几天的早餐时间。

外联组组长李保平回忆说,自己每天跟朱善璐主任去国际奥委会委员们住宿的酒店吃早餐是重要的推广策略:“朱主任说,不管是王宫大臣、还是最知名的国际运动员,都得吃早饭啊,那咱就到吃早饭的地方‘巧遇他们,利用这样的机会向他们介绍南京,增强亲切感。我个人觉得这招还真是起到了作用,利用吃早饭的休闲时刻向委员们介绍南京这样一个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城市引来了他们的好感。这样的早餐每天都要吃两个半小时左右,虽然时间长,但是最后也不知吃了什么,全忙着说南京了。”

“特别要感谢我们在加拿大的华人华侨,他们的服务和付出同样应该铭记。”外联组组长李保平说,听说南京要来申办青奥会,当地的华人华侨积极主动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最后来开车的竟然有不少是企业老总。让我们感动的是,很多华人华侨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来帮忙。一位著名的皮肤科医生全家都成了我们的志愿者,这名女医生把诊所都关了,甚至没时间回家陪孩子吃饭。”

这就是我们这个可爱的民族,一旦有了共同的目标,众志成城、忘我拼搏者随处可见、青春嘹亮之歌处处能闻。

无数个难忘的身影

南京申办青奥会成功消息传来的那一天,虽然下起了雪,作为申办报告主笔之一的大贺集团南京分公司总经理李慧珍还是觉得里暖洋洋的,她这样记述自己当天的经历:“凌晨四点,我和同事们驱车赶往白马公园,因为马上要在那里举办一个庆典仪式,省委市委的领导均要出席,还有各个学校、团体的学生、志愿者,要共同庆祝这圆梦的一刻。从凌晨开始,我的手机就没有停过,各方朋友获悉南京申办成功都发来了短信,有一名上海世博的专家还即兴赋诗一首,让人感动万分。雪越下越大,天慢慢发亮,热情的南京人克服雪天路滑,陆陆续续地来到白马公园,庆典仪式如期顺利举行。我和所有参与青奥项目的同事通宵准备庆典活动,身体疲惫,心里却是激情澎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青奥的一分子,这一天的成功和荣耀,有我们奋斗的心血和汗水。南京申办青奥成功,圆了南京人的一个梦,也是圆了我们自己的梦——在这样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中,留下了我们的身影。”

“昨晚在开幕式现场,心情很不平静。无言的感动,有些地方含着泪水看。”朱善璐用“空前震撼,极大成功”来形容自己眼中的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他说:“南京青奥会没有辜负国际奥委会的期望,没有辜负世界青少年的期望,有理由相信这届青奥会一定会精彩、成功。”

功已成,无数为此搭桥铺路者的矫健身影让人难忘。”

责任编辑 李菡丹

猜你喜欢
青奥会国际奥委会南京
南京大闯关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洛杉矶将2024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让给巴黎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南京青奥会掠影
世界华人协会主席一行点赞青奥会
青奥会少吸PM2.5让人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