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民
进入21世纪的中国艺术,后现代主义占居了艺术舞台中央,昔日的英雄形象好似没落了,“英雄远去”。但艺术的真谛并没有消失,艺术本真的内核永远存在。人们厌倦的是“高大全”、“红光亮”式虚假的“全能神”,更加渴求真实、亲近的形象。即便是小人物、微形象,极具真实和善良,那他也可以成为今日艺术舞台上最棒的主角。上海“后海派水墨”新锐画家宗锡涛,和其创作的水墨画——“小丑系列”,正是如此成为了引起中国南北画坛关注的“角色”,当然,宗锡涛的水墨小丑迅速蹿红也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条件”。
出生于1980的宗锡涛的确赶上了这个好时候,今日中国可谓当代水墨发展的利好天时;今天的中国是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百年后的中国,是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国力增长、民族自信提高至前所未有的水平。随之而来的,便是后现代语境下的多元文化选择,界限日益宽泛,更加包容。这些都是宗锡涛的水墨小丑出世的绝佳人文背景。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画坛开始把中国画即水墨作为问题提上了“议题”,于是,“改良”、“改造”之声半个世纪不绝于耳。到了“八五美术新潮”时,甚至关于中国画的“颠覆”和“没落”之说也甚嚣尘上。当时人们在谴责文人水墨脱离现实不作为、远离社会不担当时,亦在努力寻求一条水墨的新生之路。
回观中国绘画的历史进程,从思想意识和社会发展状态两方面审视,传统中国画题材与宗教、宫廷、士大夫、文人阶层关系密切,而与市井、百姓关系甚微。而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当时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徐悲鸿先生,提出“写实改造中国画”,从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角度,大力提倡到自然中写生,力图在中西绘画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创作道路,被推为“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也正是他及他的后继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术走向现代化。所以说,20世纪中国画发展之路就是一条融合之路。
如果说在八五美术新潮时期最为活跃的是出生于1950年代的艺术家们,那么当代艺术在中国迅速热闹起来时候,1960后的艺术家们就渐渐成为骨干力量了,而近年70后水墨艺术家的崛起,被业内谓之“新水墨”火了,改变了水墨画坛“主旋律”。当下水墨艺术热闹非凡,有以主旋律为先行的主题水墨;有以中西融合的实验水墨;有更加个性化的以70 后、80后为主力军的“新水墨”。这个以学院艺术为背景的水墨新方阵,70后艺术家更加成熟而居多,80后紧随其后在成长,但佼佼者凤毛麟角。宗锡涛是正在崛起的80后水墨艺术家中的代表性人物。
宗锡涛以马戏团小丑为创作题材的水墨系列作品,不单单是以圈内行家认可以及受特定收藏机构欢迎为标志的纯水墨艺术;也不是以获得大众艺术品消费市场为成功为目标的消费水墨艺术。他从时代的陈旧的主题束缚中挣脱出来,自我个性以及个人精神对创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他开始表述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并在社会文化空间中创作独特的艺术形象。他的水墨小丑系列创作既体现了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代特色,也体现了城市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他在创作中讲究笔墨技法创新与再现自然生活统一,强调艺术个性也关注社会生活。面对历史和未来,他追求现实的真实感。将传统绘画元素和现代情感,融入画作意境。张扬现实社会自然张力,追求世间人性真善美,或雄浑激荡,或秀美飘逸,彰显着一个新时代中国画家的真诚与才情,再现出中国绘画特有的传统魅力和时代意味。所以他的水墨《小丑》获得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金奖绝非偶然。时势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评价宗锡涛水墨系列《小丑》的创作,以当下水墨艺术之说,他可谓完全进入了当代水墨进行时之佳境。新时期中国美术就水墨而言有两个特定的学术名词:“新文人画”和“实验水墨”。简单概括一谓“文墨”,一谓“狂墨”,而宗锡涛的水墨却两者皆非——他是“超文”而“不狂”,可称之谓“酷墨”。他绘现实之酷;他画生活之爽。酣畅淋漓不矫情,笔墨走线不造作。宗锡涛水墨《小丑》的横空出世还得于他如此青春年华来到上海求学深造。宗锡涛本科原在山东师从60后学院水墨代表性画家姜永安教授,姜永安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毕业后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宗锡涛又考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再次师从姜永安。而前年因姜永安调任南京江苏中国画院,著名新海派画家领军人物张培成先生又成为了宗锡涛的专业导师。老师的认可和教导是对他最大鼓励,坚定了他在上海持续创作和推出水墨《小丑》的信心。又是那句老话,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跟了对的人,于是就成了。从齐鲁平原来到都市上海的宗锡涛走了出来,他和他创作的水墨《小丑》被日益关注,他不仅是后生代艺术之新锐,他也是后海派崛起之代表。
2014年7月7日晨改于京城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