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今年的全国高考,以大纲版旧教材为考试内容的省份已仅剩广西一家。2015年,我区的高考政治试题将以新教材为命题依据。分析今年高考试题特点,对明年备考作出策略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文综政治试题的特点分析
2014年全国高考我区的政治考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内时政为载体,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稳中求变、开拓创新、注重能力,完美实现了新旧教材的平稳过渡,试题呈现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的显著特征。
(一)试题整体结构稳定,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1.政治学科的题型、题量、考试范围、总体结构和要求等保持基本稳定
首先,在主观题与客观题两类题型中,主观题52分,客观题48分,整体赋分均衡;12道客观题均为选择题,其中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各4题,5道主观题中的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各2题、政治常识1题,内容分布均衡;学科内的分数分配亦基本稳定,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部分的分值比为36∶36∶28。
其次,客观题以组合选择题为“主旋律”,淡化了对考生计算能力的考查。12道选择题中,有8道为组合选择题,而且都是四选二,比去年少一道组合式选择题,占66.7%;计算题在今年的选择题中首次退出,相对降低了选择题的难度,淡化了对文科考生的计算能力的要求。另外,12道选择题中,有5道选择题,考生不需要看材料,仅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排除两个错误选项、做出正确选择,重在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另外7道选择题,考生只有在全面把握试题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对材料的分析、综合,才能做出正确选择,重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基础知识是指书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特点。今年的试题涉及如下基础知识:商品基本属性,生活消费,国民收入的分配,纸币与通货膨胀,产生不同意识的原因,意识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基本矛盾,公民政治权利,人民政协职能,政府的原则、职能,外交政策,政企分开、搞好国有企业,整体与部分,市场经济、供求与价格、财政,生产实践的作用等。
(二)新课程理念导向明确,完美实现新旧教材的平稳过渡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是高考的一个能力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能力目标。今年的试题坚持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统一,没有完全死记硬背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重点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试题难度不大,考生看上去都眼熟,但答题的灵活性强,能力要求很高;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必须在审题和答题的方法、细节上下足功夫,方可拉开成绩差距。
1.淡化旧教材的知识,强化新教材改革理念,实现新旧教材的平稳过渡
今年的试题,注重新教材改革理念,淡化旧教材知识,考查内容大多数是新旧教材中共有的知识点。在所考核的知识点中,完全考查旧教材知识的有第39(6)题“材料表明,棉花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占10%;少数题完全是新教材的说法,如第31题“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占4%。其他试题则做到了新旧教材知识的融合,答案中既有旧教材的影子,也有新教材的提法,完美实现了新旧教材的过渡,占86%。如客观题第26题中,关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旧教材的知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则是新旧教材都有的知识;第28题中,“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是新教材的内容,“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旧教材的观点。主观题更加注重新旧教材的融合,如第38(2)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意义”,既涉及旧教材知识中政企职责分开对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有重要意义、可以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也涉及了新教材知识中简政放权可以建立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按照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内容。
2.突出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要求考生活学活用,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鉴别问题实质,做出正确选择;主观题要求考生调动并运用知识去辨别、比较、描述、解释、论证、阐述,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首先,突出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2013年的主观题设问明确,所用知识清楚,难度不大。但今年的主观题,需要考生对设问做出认真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到试题的答案。如在解答第38(2)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意义”时,就必须内心明确铁道部是国家机关、代表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是企业,同时要清楚本题实际是要考生回答政企职责分开后,搞好国有企业对政府、对企业各有什么意义;再如第38(3)题“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表面上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很简单,但在回答该题时,应在明确国务院机构改革是部分、行政体制改革是整体之后,着重回答国务院机构改革在整个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整体对部分的影响;而回答第39(6)题时,则要求考生明确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再把生产实践范围缩小到棉花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来分析;等等。考生如果审题不清,就会功亏一篑。
其次,突出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辨能力。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也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态度,国家的方针、政策也不例外。如回答第39(5)题“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评析”,就需要考生辩证、全面地看待我国的棉花收储政策,对国家的政策用历史的观点进行分析:我国从2011年起对棉花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以支持价格敞开收购棉花,有利于保障棉花供给,同时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避免价格大起大落,这是政策的积极作用;但国家每年要支付的棉花收储成本约为300亿元,大量库存占用高额财政资金,影响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要求,违背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会导致价格机制失灵和棉花市场价格扭曲,不利于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政策的不足之处。为此,我国在2014年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自此,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走向终结。再如第38(1)题“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分析该题应知,国务院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方面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这就是它的不足,所以才需要改;同时考生亦应一分为二地分析国务院的机构设置,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及其来龙去脉。
3.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直面社会热点,背景材料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生活,这是2014年高考政治试题的鲜明特点。如第24题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某县橙子滞销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第25题讲到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第26题党的18大提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上试题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供求、价格、工资等问题。再如第31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系到国有制度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第32题公民的选举问题;第33题全国政协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议题建言献策;第34题国务院常委会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第35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出台,保护中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第38题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外交政策的调整;等等。通过这些时政材料,引导考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真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际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彰显改革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改革、发展、稳定是当前工作的大局,三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如果不能促进发展就是失败;稳定是改革、发展的保证,没有稳定,改革就不能顺利进行,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今年的试题突出体现了改革的重要性,如第26题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31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第32题改革我国的选举制度,让候选人从“纸上”来到选民面前接受“面试”,即让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制度的改革;第34题国务院常委会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第38题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的改革;第39(5)题对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评析;等等。改革试题涉及分数高达58分!
二、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
(一)立足教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高考虽然以能力立意为主旨,但能力的提高是以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的,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有区分度,越有决定意义。只有充分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够自如地运用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今年的基础知识试题比例达80%,难度相对较大的试题仅占20%。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书为本,回归教材,精心指导学生学会按考点整理知识,形成关于每个考点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把握每一个考点及其与其他考点之间的联系。
(二)提高审题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主观题的审题不准确是高考失分的重要原因。审题要先审问题,再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才能有的放矢、节省时间。审问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审材料,二审范围,三审主体,四审角度,五审对象。此外还要加上一审,即审分值。“材料”包括古今中外、诗词、著作、漫画、图表等;“范围”包括高中阶段学习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三部分知识;“主体”就是国家、企业、政府、党、公民、消费者、经营者等;“角度”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象”就是要说清的问题。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扩大就业?12分”这个题目中,“结合材料”就是材料设定,“运用《政治常识》”就是范围设定,“党和政府”就是主体设定,“为什么”就是角度设定,“重视扩大就业”就是对象设定(或者是客体)。解答每一道题,都应从这五个方面去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命题的要求,这是完整回答主观题的前提。
(三)注意答题方法的培养
俗话说,“百会不如一巧”。掌握了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审题技巧,有了一定的分析、综合和运用能力,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1.因果关系试题的答题方法
近几年因果关系试题考得较多,而且很多年有2道原因试题,如2013年原因试题有2题,而且均为小角度哲学原因试题。今年的如第38(1)题。此类题型一般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来回答,必要性是“存在的问题、法律上的规定、事物本身的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等”,重要性即“作用或影响或意义”。答题时就从“问题、要求、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整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2.“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之类哲学试题的答题方法
今年的第38(3)题,第39(6)题,都属于演绎式试题,而近三年的哲学试题均为此类试题。题型特点:设问有严格的条件限制,需要考生完整、全面地把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一要准确表述原理内容;二要结合材料进行说明;三是原理有几层意思,分析也应相应地分为几个方面;最后,分析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或危害。
(四)全面了解高考常考知识点
要对近四年常考的知识点引起高度重视。如政治常识部分: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政府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哲学常识部分(辩证法相对较多):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外因;人生观价值观;联系;发展;矛盾;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经济常识部分:商品的价值量;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扩大内需;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五)关注时事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试题体现“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考查方向,试题以经济、社会、生活热点为背景,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和主张,贯彻了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理念。要求考生充分把握时事热点、把握课本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每一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果学生平时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没有“活”的知识积累,要想准确地理解材料、组织答案是难以想象的。
总之,2015年的高考备考要特别注意答题方法和基础知识的储备,做到注重教材,立足基础,关注时事,明确解题方法和技巧,规范答题。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