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兆光
虽然集体扎堆超市O2O,但京东、苏宁、顺丰看起来各怀心思:与传统零售商相比,缺少线下实体店的支撑一直被认为是京东模式中的软肋,一是缺少线下体验造成消费者购买决策不充分使退换货率长期居高不下;二是与消费者缺少实体纽带而变得“关系脆弱”,很容易形成流失;三是居高不下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也使京东的包袱越来越大。苏宁与京东恰恰相反,拥有庞大的实体店资源,在淘宝、京东的攻势面前却一直处于守势,充分发挥实体店资源,打通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是苏宁近几年的战略重点。顺丰则是要缓解“四通一达”的竞争压力,“四通一达”崛起的原因在于扎根电商,适应了电商爆发的节奏,而顺丰则因为与电商的脱节,长期退守“写字楼+高端商务快递市场”。
问题正在于此,京东、苏宁、顺丰们带有过强弥补自身既有业务缺陷的战略意图,而不是把精力集中于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于是“京东的实体店像个广告展示台,顺丰的嘿客像个快递收发点”,并没有形成对业务的促进。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消费习惯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为企业重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商流”提供了技术条件,企业的确要顺应这种变化。
但怎么变化,消费者超市购物关注便宜、便利、体验的基本诉求是不变的,如果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京东、顺丰的实体店,很容易得出结论:谁会到实体店看看照片,然后用手机下单,再回到家里等着收货?再极速的快递,比我家楼下的便利店更快吗?这些店的成本,会比现有便利店或者超市更低吗?一点都做不到!
一句话:超市O2O的确是趋势,但这几家企业的做法都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