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梁君艳
创业需要10,央视只是1
本刊记者 / 梁君艳
王利芬是央视第一个博士,曾经历过央视最好的时光。作为业务精英,如果不入官场,难以想象她在央视的未来。
王利芬家的餐桌旁种着一棵小树,已经伴随了她9年。就在她离开央视后、上线优米网前,树上的叶子神奇地全部换新。
2010年3月17日零点,王利芬将服务国家电视台的这段时光归零。她在微博上宣布:我已辞去央视公职,创办优米网。
16年前的初秋,一个穿着红衣白裤帆布鞋的高个短发女记者,坐着拖拉机在山西运城走村串户,时而跳进灌溉池,时而掀开砖土拔起水管。她向县长和县委书记发问:有没有建一些假蓄水池?有没有应付领导开现场会的情况?数次田间穿梭和一连串质问,终掀开了山西运城渗透工程的造假真相。严重干旱和缺水的运城,短短两个多月建成可灌溉100万亩的六七万个渗灌池,绝大多数灌溉池都是假的。
那个红衣记者便是刚刚从北京大学毕业4年的博士生王利芬。彼时,她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任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正在广西北海迎宾馆就餐,看到这期《透视运城渗灌工程》,陷入沉默。夫人劳安劝慰他多吃一点,他将饭碗一推,低声说道:不吃了!
王利芬因这期轰动中南海的节目而名声大噪。
光环之下的王利芬,也是一个搏命劳模。从1994年到2009年,她从记者、编导,做到主持人、制片人,其间先后参与过10档节目,曾在一年内生产了11期、每期时长45分钟的深度调查节目,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王利芬经历过央视最好的时代。做记者的央视时光,在她眼里是新闻激情燃烧的日子,那时的新闻节目锐利,新闻人志向满满,台里每周都有业务交流,她的梦想是成为法拉奇那样的记者。
“那个时候的央视非常值得人尊敬。那个地方真的打磨了我。”2014年9月5日,坐在优米的总裁办公室,王利芬对央视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以一种朴实又安全的路线对《博客天下》评论老东家。
《大国崛起》的总策划人、山西作家麦天枢曾对《透视运城渗灌工程》报道做出评价:“我没想到当时还有新闻记者以这样的方式,能触及我们社会包括我们政治体制、基层政治、基层经济活动当中这么深刻的问题,第一次感觉到了电视的这种新闻监督作用,原来它是这么的艰难,但同时比较平面媒体,它又是这么的自由。当时很赞赏王利芬这样记者的风格。”
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
王利芬把自己从央视离职的原因归结于对创业的向往和自由人生的掌控。她在央视创办主持的商战真人秀《赢在中国》点燃了她的创业热情。《赢在中国》吸引了15万怀揣梦想的创业选手加入,集结了数十位像马云、史玉柱、柳传志这样的企业领军人物现身点评,王利芬因此也被外界称为“创业教母”。《赢在中国》成为她创业的基石。
她告诉《博客天下》:“我的人生是有限的,我在央视已经十几年了,我觉得差不多了,该熟悉的,该挑战的,都经历了。”
如今,王利芬坦然地说,自己不怎么关心现在的央视,也不看央视的节目,“我的公司够忙了”。
她不是第一个投身商海的央视女主持人。在她之前,《正大综艺》栏目主持人杨澜和《欢聚一堂》栏目主持人李静已自主创业。
王利芬认为自己不是那种离开曝光度就活不下去的人。比起凭借曝光维系能量,她更喜欢自主掌控,无论是掌控人生,还是掌控公司。
在优米,王利芬每天以素颜示人,依然雷厉风行,依然是个工作狂,会用最短的时间在办公室里就餐,也会在深夜回复工作邮件。问她如何兼顾家庭与工作,她直言:“不可能兼顾。”但她觉得自己活得自在,家人支持她。她信奉女人要独立自强的人生哲学。“一个女人没有脑子,或者没有能力,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各种大大小小可悲的事情都会在她身上发生。”她说。
无论在央视还是在优米,她都异常卖力工作。如今作为老板的她,更在意效率。“为什么我们公司还能活下来,很重要的是效率比较高,执行力比较强。”最近,她出了一本《穿布鞋的马云》,自称只花了不到一星期写出。在这个全世界聚焦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时刻,她突进疾行,赶在阿里巴巴上市日推出新书。
公司里的人不叫她王总,而称其为王老师。很多员工追随“王老师”而来,是她的粉丝。比如优米网主编杨博琦,原来是《赢在中国》的编导,后来王利芬释放出创业信息,“我就扑过来了”。
接受采访时,央视的职业印痕时不时在王利芬身上流露。她不喜欢回答“最”的问题,会以老师和过来人的口吻说:“我以前当记者的时候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其实没有‘最’……”
在央视练就的娴熟职业技能,帮助她恰如其分地应对提问,即使在芮成钢这样的敏感问题上,她也十分淡定:“在这个节骨眼上去评价芮成钢是很不合适的。有些事儿知道了,太可惜了,仅此而已。我没有机会也没有精力去管它,那是我曾经经过的一个地方,出现的一些人和事,已经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她强大的气场和高超的技巧,让她充当起公司发言人来显得游刃有余。这是央视带给她的财富之一。她强调说,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是在职场上本身就做得非常优秀。“你在职场上一定是个好手,然后才考虑创业,要是在职场上都是窝囊废,想都不要想创业,门都没有。”
曾经,王利芬的梦想是成为法拉奇那样的记者。
评价起创业前的自己,王利芬显得自信满满:“在央视所有领导过我的人,没有不喜欢我的。他可能不喜欢我的个性,但所有的领导对我是非常好的,因为我太拼命了。他们把一件事情交给我的时候,我没有废话,给我一个纸条,我就把它变成一个节目,组里有任何困难,跟领导无关,我自己克服,哪个领导不喜欢?体制内也好,体制外也好,即便在很多创业公司或市场公司,我发现像我这样的人都非常少。”
她曾经的上司、《新闻调查》前制片人夏骏用“拼命三郎”、“高分”来形容王利芬。夏骏告诉《博客天下》:“王利芬极其有韧性,不怕难题,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这种素质即便在出色的记者中也非常罕见。”
正是这股做事卖命的女汉子干劲,让王利芬在繁杂的央视里赢得各类机会,甚至坐上央视二套资讯室主任的位置。王利芬说:“我在央视从来没有关心过工资,你们可能觉得我唱高调。我做主任时,还拿着制片人的工资,后来我们台长说,你们一定要让人拿到处级的工资。”
创办优米前,王利芬一直走着典型的中国式精英路线。她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是央视的第一个博士,然后去美国进修,参加各种经济论坛。
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她结识了对他创业影响最大的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央视的积淀,在提升王利芬知名度的同时,也助她结识了一帮最优质的中国商人。马云、柳传志、史玉柱后来成了优米网的投资人。大众耳熟能详的许多商业大佬,几乎都登上过优米讲堂,为优米录过培训或访谈视频。优米网旨在为创业者、职场白领和学生为主的人群,提供职场软实力培训或分享创业经验。
离开央视的日子,对王利芬来说,是一段冒险的商业旅程,自由的探索路上,充满艰难与残酷。
刚创办优米网时,王利芬就碰了壁,她原本想模拟马云“贩卖实物”的淘宝,做一个“贩卖智慧”的C2C网站,但用户并不买单,上线两周后,王利芬果断叫停,随后她干起老本行—推出视频节目《在路上》,卖给电视台,这成了优米网当时最大的营利来源。
为了公司的发展,王利芬曾不得不裁掉一批追随者,“该开就得开”。
创办优米网时,她一口气招收了60余名应届生,很多不乏她的粉丝,如今那届应届生只剩下4人,已成长为公司骨干。
如今,优米网已经实现盈亏平衡,锣声亦不再。早期,为了鼓舞士气,公司每成交一单生意,王利芬安置的锣就会被敲响一次。
总结央视到优米的职业转变时,王利芬对《博客天下》说:“创业需要的是10,央视那才是1”。
那其余的9是什么?“销售,财务,人力,法务,领导力,跟资本打交道,团队的拓展,团队的凝聚,文化的打造,多了,这些东西,哪一条,里面都是一个深渊。”
在如今也已离开央视的夏骏看来,王利芬身上有一层理想主义色彩,喜欢挑战自我,有超脱世俗层面的追求,她这种顶尖业务人才如果要在央视继续进阶,很可能就要进入官场,但那个环境不一定是她所求的,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后来者,她的创业之路也并不容易。
王利芬曾为《赢在中国》主题曲《在路上》作词: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
“如果还有机会回央视主持,你会回去吗?”《博客天下》记者问王利芬。
“我就没有考虑过这个事儿。怎么可能?这个公司天天这么高速运转。”她答得爽直。
《透视运城渗灌工程》里的那个红衣记者,选择不再留恋她的央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