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技术结构特征、比较与中国的对策

2014-09-14 01:56余慧倩博士
国际贸易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技术份额比重

余慧倩 博士

一、当前全球贸易技术结构的特征及与中国的比较

贸易技术结构是贸易结构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厘清贸易关系、分析贸易模式、制定贸易政策、拟定贸易战略的重要基础。贸易技术结构的分析比较建立在贸易商品技术含量测度基础之上。通过将商品技术结构测度深入到SITC四位数编码程度,得到了关于全球贸易技术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低收入、高收入国家贸易技术结构两极分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世界经济展望》中的收入划分依据,全球所有贸易国家(及地区,下同)可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四种类型。图1显示了2012年四类国家以及全球整体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随着国家收入水平的上升,低技术商品出口比例急剧减少,中等技术商品出口比例急剧上升,且中高和高技术商品出口比例也快速提升。

高收入国家的贸易技术结构具备非常明显的“橄榄形”特征——中间大、两端小,即:出口最多的是中等技术商品,占比高达45%;高及中高技术商品合计占比25%;低及中低技术商品合计占比30%。由于高收入国家贡献了七成左右的全球贸易额,所以全球整体贸易技术结构与高收入国家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也呈“橄榄形”结构。而其他三类国家贸易技术结构离“橄榄形”差距甚大。低收入国家出口最多的是低技术商品。2012年,低技术商品出口额占低收入国家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56%;低和中低技术两档商品合计占低收入国家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90%;高技术商品出口比重接近于零。中低收入国家情况有所改善,出口最多的是中低技术商品,占比达45%。中高收入国家仍以中低技术商品出口为主,但其中等技术商品出口比重显著高于中低收入国家。

(二)美德日贸易技术结构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和第四大出口国,其贸易技术结构都优于全球整体水平,详见图2。2012年,三国贸易技术结构中的高和中高技术商品出口比例相仿,约为26%~27%,高出全球整体水平约5个百分点。其中,日本的低及中低技术商品出口比重在这些经济体中是最低的,为14.2%;德国的这一比重为18.3%;美国的这一比重稍高,为28.4%。这主要是因为其出口中包含较多的农产品与初级原料。美国农产品和初级原料出口比重较高并不代表其技术水平的落后,这与其所拥有的优越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密切相关。从其出口数据来看,SITC0“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和SITC2“非食用原料”类商品占美国低技术商品出口一半以上的比重,也可视为是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物技术水平高的体现。美国的低及中低技术商品出口比例(28.4%)虽然在发达国家中算是较高的,但是与全球整体水平(38.6%)相比,美国的这一出口比例仍然是较低的。欧盟技术实力不容小视,它是全球最大的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商品出口地。作为一个整体,其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商品出口比例在全球所有经济体中是最高的,为27.7%。

(三) 中国贸易技术结构在中高收入国家中居于上游水平

按照IMF的人均国民收入划分方法,2010年中国由中低收入国家新晋成为中高收入国家。比较来看,2012年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这一群体中居于上游水平。具体表现在:高和中高技术商品出口比例(分别为2.4%和10.3%)高于后者(分别为1.9%和7.8%);中等技术商品出口比例(45.1%)显著高于后者(36.7%);中低和低技术商品出口比例(分别为31.8%和11.4%)显著低于后者(分别为40.7%和12.8%),参见表1。

尽管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在缩小,但截至2012年,仍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表现在:高和中高技术商品出口贸易比重较全球整体水平低约8个百分点;中等技术商品比重偏大,较全球整体水平高出约5个百分点;低和中低技术商品出口贸易比重较全球整体水平高,约高出3个百分点。当前,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橄榄形”特征还不够显著。东盟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经济体水平,尤其在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型产品出口上与中国多有竞争。研究发现,东盟的出口技术结构方面与中国接近,中国在高和中高技术商品方面更有优势,出口贸易技术结构高于东盟,参见图2。

(四)中等技术商品比重提升带动中国贸易结构优化

近20多年来,中国贸易技术结构变迁的最主要特征是,实现了以中低和低技术商品向以中等技术商品出口为主的转变。中等技术商品占比的明显扩大为推动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朝着“橄榄形”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占中国出口金额的比重由1992年的30%提升至2012的45%。低和中低技术商品占中国出口比重大幅下降。1992年二者合计占中国出口60%的比重,2012年这一比重已降至42%。高和中高技术商品占中国出口比重提升较慢。1992年二者合计占比约11%,2012年合计占比小幅提升至13%。中国中等技术商品出口比重的提升,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中低与低技术商品出口比重的下降中置换得到的。这是中国制造业禀赋优势发挥的结果,也反映出中国对资源、能源型初级产品出口更加审慎的态度。

图1 2012年全球四类经济体贸易技术结构比较

图2 2012年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体贸易技术结构比较

表1 2012年中国与全球以及中高收入国家出口贸易技术结构比较 单位:%

二、世界主要经济体五类技术商品的全球份额

表2分别列示了四种收入类型国家的五种不同技术类型商品的全球贸易份额情况,以及世界代表性经济体的五种不同技术类型商品的全球贸易额份额情况。

(一)四种收入类型国家的全球贸易份额比较

全球贸易活动的国别主体也呈两极分化。2012年,低收入国家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汇总份额仅为0.2%;高收入国家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汇总份额为66.7%。商品技术等级越高,这种两极分化态势越明显。高收入国家在各类商品贸易中所占份额随商品技术类型的提升而提升,其最具贸易竞争力的商品是高技术商品。而低收入、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均表现出贸易份额依次递减的特征。这证实了“越是技术水平高的商品,高收入国家贸易竞争力越强”这一特征事实。高收入国家在全球中高及高技术商品领域内的贸易份额超过80%;在全球中等技术商品贸易中,高收入国家也占有70%以上的份额。在全球低和中低技术商品贸易中,高收入国家分别占36.1%和55.1%的份额比重。这也证实了发达国家间的国际贸易非常兴盛,北北贸易压倒了南北贸易。低收入国家仅有的0.2%的全球贸易份额几乎全部集中在低技术商品领域,其在中等、中高及高技术商品领域内的贸易份额几乎为零。若把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合并为一组,这一组占全球商品贸易的份额仅为5%左右。

表2的数据还澄清了当下一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即认为高收入国家在低和中低技术商品贸易中不太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实际上,高收入国家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贸易额的比重接近70%,其技术优势全面反映在各类技术商品上。当前,发达国家在各类技术商品上的贸易竞争力优势十分显著,这种状况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是难以撼动的。

表2 2012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占各类技术商品全球贸易额的份额 单位:%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贸易份额比较

美国、德国和日本是全球高技术商品出口前三甲国家。此三国不论是在商品出口总份额上,还是在全球高技术商品和中高技术商品出口份额上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三个国家不相上下,其国际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2.9%、12.3%和10.9%。

欧盟独占全球商品贸易约36.3%的贸易份额,是全球最大的高技术商品出口地。欧盟国家出口商品的技术竞争力不容小觑。欧盟在高和中高技术商品贸易方面合计占有全球50%以上的份额。作为一个整体,美、日、欧盟三家,共计占到全球商品贸易额的49.3%,占全球高技术商品贸易额的74.1%,占全球中高技术商品贸易额的68.8%。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从份额角度看,中国在全球五种技术商品贸易中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2012年,中国与美、德、日在中高和中等技术商品贸易领域这种差距已经缩小到非常小的水平,贸易份额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技术商品贸易领域。2012年,美国以占全球8.5%的出口贸易额贡献了全球高技术商品贸易12.9%的份额,德国以占全球7.7%的出口贸易额贡献了全球高技术商品贸易12.3%的份额,日本以占全球4.5%的出口贸易额贡献了全球高技术商品贸易10.9%的份额。但中国是以11.1%的全球出口贸易份额贡献了高技术商品贸易6.0%的份额。未来,中国在继续巩固和保持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优势与贸易地位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升在高技术商品贸易的全球份额。

东盟的贸易技术结构与中国非常接近,在个别技术类型出口比重方面东盟稍高于中国。但中国各类技术商品出口的全球贸易份额均高于东盟,在全球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商品出口方面,中国的份额几乎是东盟份额的两倍。中国的技术化商品整体竞争力较后者高。

三、中国外贸技术结构调整的目标导向与政策建议

(一)调整中国外贸技术结构的逻辑起点

中国从国际化融合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由此带来贸易发展量的扩大与质的改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研究中国对外贸易量的特征的同时,更应关注中国外贸活动质的改进,关注贸易商品技术结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的变化。

调整中国对外贸易技术结构的逻辑出发点在于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准确把握中国当前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新晋跻身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银行公布的收入排名中仍然挂后;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但离贸易强国仍有一定的距离。上文分析比较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与高收入国家和全球整体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三大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在中高收入国家中居上游水平,优于东盟等周边发展中经济体,这是中国目前在全球贸易梯队中位置的理性定位。

(二)中国外贸技术结构调整目标任务

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已经朝着高端化方向发展,最大遗憾在于高及中高技术商品出口比重的提升迟滞。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调整尚存很大提升空间。从近年来全球整体水平看,全球高和中高技术商品合计比重比中国当前水平高出将近8个百分点;全球低和中低技术商品合计出口比重比中国当前水平低将近3个百分点。不妨把高和中高技术商品合计出口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低和中低技术商品合计出口比重降低5个百分点,作为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的近期目标。大约相当于把低和中低、中等、高和中高技术商品这三大块的出口贸易比重设定在18∶45∶37的水平。

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情况来看,目前这三国高和中高技术商品合计出口比重约为27%,比中国当前水平高出将近14个百分点;低和中低技术商品合计出口比重约为20%,比中国当前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据此,可在上述近期目标基础上,将高和中高技术商品合计出口比重继续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把低和中低技术商品合计出口比重继续分别降低10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作为未来一段较长时期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调整的中远期目标。大约分别相当于低和中低、中等、高和中高商品这三大块的出口贸易比重达到23∶50∶27的水平,以及28∶50∶22的水平,至此中国贸易技术结构将具备非常典型的“橄榄形”特征。

(三)中国外贸技术结构调整的建议

第一,大力巩固并扩大中等技术商品出口比重,扩大中等技术商品的全球市场份额。积极利用好国内规模庞大、体系健全的制造业生产能力这张王牌,推动出口行业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规模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型,推动国内制造业的梯度有序转移,长期保持住中国在全球中等技术商品领域的生产优势,争取从欧盟和美国手中争夺更多的中等技术商品全球份额,扩大和巩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既有战果,夯实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

第二,着力提高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商品出口比重,全力以赴挤进全球高技术商品出口第一梯队。重点选择精密仪器、重型机械及设备、化学品等制造业领域,着力培养一批有潜力的制造业企业,攻坚克难打破技术瓶颈和封锁。着力促进实现高技术商品—高利润率、高附加值—高进入壁垒这一良性机制的循环,辅以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在追逐更大利润的同时推动产品技术含量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进一步压缩低和中低技术商品的出口比重及全球市场份额。利用市场化手段,淘汰和限制技术含量低、资源能源非友好型企业的发展。压缩纯资源型初级产品的出口数量。鼓励企业加强矿产品、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细加工,提高初级产品出口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提高初级产品向制成品的转化率。

第四,积极利用欧美强国在全球高技术领域的出口优势,扩大对其高技术商品的进口和技术引进。抓住中欧自由贸易区合作谈判等机会,千方百计争取欧美技术强国降低对中国高技术商品和技术出口的限制。加强从进口中学习,促进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提高得自国外的技术溢出利益,以推动缩小与高技术强国的技术差距。

猜你喜欢
高技术份额比重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首次实现供给全国负荷的50.4%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什么是IMF份额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父母只有一人留遗嘱,效力如何认定?
高技术条件下空袭与反空袭的作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