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飞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例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心脏起搏器充电,手机无线充电等[1-4]。相比于传统的有线能量传输,无线能量传输具有灵活性高,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用于高湿环境等诸多优势。
尽管无线能量传输具有诸多优势,但低效率问题却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瓶颈[5]。目前常用的无线能量传输方案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采用分离式变压器模型进行能量传输。为了提高能量传输效率,可以采用对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初级和次级进行电容补偿。
本文针对电磁感应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初级和次级补偿问题,列出了4种补偿方案,推导了补偿电容的选择过程,通过系统仿真,评价了4种补偿方案。
对于普通变压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缠绕在铁芯线圈上,这种情况属于密耦合,在初级次级电磁感应过程中几乎没有磁通量的损失。而电磁感应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初级次级线圈的耦合则属于松耦合。图1为电磁感应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典型结构示意图。这种耦合方式漏感大,降低了系统传递的有用功率。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一般需要在系统的初级和次级加入补偿电容。
初级补偿电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抵消初级漏感抗和次级反应感抗,次级补偿电容则主要是为了减小次级的无功功率[6]。
图1 电磁感应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示意图
根据电路的拓扑结构,可将电容补偿分为4类:初级串联-次级串联补偿(SS)图2(a);初级串联-次级并联补偿(SP)图2(b);初级并联-次级串联补偿(PS)图2(c)和初级并联-次级并联补偿(PP)[7]图2(d)。4种补偿电路的结构分别如图2所示。
图2 电容补偿电路
通过加入补偿电容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其关键问题是选择合适的补偿电容。
对于未加入补偿电容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次级获得的功率为:
以初级串联-次级串联补偿系统为例,当在系统中加入了串联补偿电容,如图3所示。此时次级获得的功率为
在式(2)中,当时,P取得最大值,即次级获得最大的功率。故补偿电容为:
而次级反应到初级的电压为:
式中Z为次级电路的总阻抗。对于次级串联补偿电路,其次级电路的总阻抗为:
代入式(4),可得次级电路反应到初级电路的阻抗为:
对于初级串联-次级串联补偿补偿系统,其初级电路的总阻抗为:
为使初级电路呈现纯阻性,需要使式(7)虚部为0,可得:
对于其余的3个补方案,其分析方法与初级串联-次级串联补偿电路的分析方法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分析无线能量传输过程中电容补偿的效果,现利用MATLAB对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进行仿真,系统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系统参数
为了方便讨论,这里取L1=L2=L,L的变化范围为0至100 μH,图3为加入初级串联-次级串联补偿电路后系统次级获得的功率,可以看出,电感在80 μH左右,该类补偿电路使系统获得最大传输功率。
图3 初级串联-次级串联补偿次级获得功率
图4 为四种补偿网络次级获得功率的对比。从图可以看出,在电感较低时,采用初级并联-次级并联补偿可以使次级获得较高的功率,但其缺点主要是随着电感的增加,传输功率迅速衰减。而初级串联-次级并联补偿则对于电感的变化不敏感,次级获得的功率一直比较稳定。因此,当系统电感较大时,初级串联-次级并联补偿和初级串联-次级串联补偿可以看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图4 各补偿网络效果对比
针对电磁感应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初级和次级补偿问题,列出了4种补偿方案,推导了补偿电容的选择过程;通过系统仿真,对4种补偿方案的补偿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初级并联-次级并联补偿在低电感情况下补偿效果较好,初级串联-次级串联补偿和初级串联-次级并联补偿在高电感的情况下补偿效果较好。
[1]赵兴福,魏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上海汽车,2012(6):3-6.
[2]陈玉芳.一种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进行体外无线充电的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007):19-21.
[3]Cook N P, Sieber L, Widmer H.Antennas for Wireless Power applications:U.S.Patent Application 12/210,201[P].2008-9-14.
[4]孟庆奎.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5]曹玲玲,陈乾宏,任小永,等.电动汽车高效率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2012,27(8):1-13.
[6]张鹏翀.小功率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7]安慰东.提高随钻系统中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效率的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