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疗效的影响

2014-09-13 05:50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宫颈癌辅助化疗

刘 翼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人数还在逐年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1],因此,宫颈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符合个体化差异的有效方案的制定就非常重要。除了常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出现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用于宫颈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胜利油田胜利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8例ⅠB2-ⅡB 期根治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其中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新辅助化疗+根治术(动脉组)50例,行静脉新辅助化疗+根治术(静脉组)68例。118例患者均为ⅠB2~ⅡB期,年龄24~65 岁,中位年龄42.3岁。所有患者均经宫颈活检病理确诊,病理类型均为鳞癌。临床分期:按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标准,动脉组中ⅠB2期13例,ⅡA期20例,ⅡB 期17例;静脉组中ⅠB2期12例,ⅡA期35例,ⅡB 期21例。2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动脉化疗组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一侧股动脉。具体方法:于右腹股沟中点处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切开5 mm,经右侧股动脉穿刺,精确选择至子宫动脉,造影后确认肿瘤部位及主要供血动脉,再注入化疗药物,然后使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化疗药物为联合化疗: 顺铂50 mg/m2、长春新碱1.0~1.5 mg/m2、丝裂霉素 10 mg/m2。

静脉化疗组68例,采用全身静脉化疗,方案同动脉化疗。化疗后3周,2组患者均由2位高年资妇科主治医师手法触诊,并结合B超、CT等观察复查,综合判断肿瘤缩小情况及临床分期改变,以此来决定手术治疗或重复化疗。本研究118例中,化疗1个周期95例,2个周期23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评价标准,化疗的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75%以上,宫旁组织明显变软,或宫旁浸润较明显改善;部分缓解(PR):化疗后肿瘤的体积缩小50%以上,没有新的病灶出现;稳定(SD)或无变化:化疗后肿瘤的体积缩小小于50%,或增大不超过25%,无新病灶出现;进展(PD):肿瘤病灶体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2]。

近期有效率(缓解率)=(完全缓解病理数+部分缓解病例数)/总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造影表现

动脉组所有病例均见肿瘤血管增粗、变形、紊乱,造影可较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甚至肿瘤浸润范围、深度。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复查造影,见肿瘤血管基本消失。

2.2 疗效判定

动脉组中,46例化疗后阴道出血、腰骶疼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阴道出血在化疗后1~3天基本停止,症状缓解有效率92.0%(46/50)。静脉组68例中,症状缓解有效率为82.4%(56/68)。2组症状缓解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期疗效,动脉组CR 10例,PR 33例,SD 7例,有效率为86.0%;静脉组CR 11例,PR 37例,SD 19例,PD 1例,有效率70.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化疗后手术情况

动脉组和静脉组全部118例患者,化疗1~2个疗程,均在化疗结束后21~30天内由同一组手术者行广泛子宫全切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取样,其中年轻患者(年龄小于40岁)保留卵巢,并移位至同侧结肠旁沟第12肋缘下。动脉化疗组病例术中见子宫动脉内有细小的海绵颗粒,癌灶内可见坏死,无明显宫旁浸润、粘连,手术容易分离。在手术时间方面,动脉化疗组平均为3.2 h,静脉组平均时间为3.5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50 ml、62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

2.4 2种方法对预后不良因素的影响

动脉组和静脉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旁浸润率、脉管癌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阴道切缘未净病例。见表1。

表1 2组宫颈癌患者化疗后的预后不良因素发生情况(例,%)

2.5 2组不良反应比较

主要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损害见表2,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表2 2组化疗毒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宫颈局部癌灶直径>4 cm及有宫旁浸润的患者,如果直接行手术治疗较困难,在术前进行化疗,待癌灶缩小、宫旁浸润减少或消失后再行子宫颈癌根治术+腹主动脉清扫或取样术[3]。

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优点可以总结为:①早期化疗可防止或延缓远处转移;②肿瘤细胞活力降低,手术时不易播散入血引起转移;③手术后会出现免疫抑制,术前新辅助化疗可避免体内有残留的肿瘤细胞在术后转移;④可以了解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指导术后治疗;⑤肿瘤体积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干净。

新辅助化疗给药途径有静脉全身化疗、子宫动脉栓塞化疗。静脉化疗是1种全身化疗,给药方法简便,治疗费用相对较低。静脉化疗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无需大型仪器及专业人员配置,并且有一定疗效,因而大中小型医院都在广泛使用。近年,随着动脉插管和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无论是动脉化疗还是静脉化疗,对于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肿瘤直径>4 cm、病灶出血较多或宫旁浸润明显者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症状、缩小局部肿瘤、改善宫旁情况,使肿瘤在短期内缩小,逆转肿瘤临床分期,为患者创造手术机会,提高手术切除率。

近期评估2种NACT方案的结果表明,采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较全身化疗具有以下优势:①最大的优势在于首获效应。通过插管超选择至子宫动脉,将化疗药物直接灌注到肿瘤局部的供血血管,这样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明显提高,肿瘤局部首获效应,杀灭肿瘤的效果就大大提高了。有学者研究认为,局部化疗药物浓度每增加1倍,杀灭肿瘤的效果可提高10~100倍[4];②避免了首过效应。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射到肿瘤局部,避免了全身用药时药物经肝肾等组织时被破坏排泄的首过效应;③顺铂是宫颈癌的主要化疗药物,它以游离型发挥作用,静脉给药时到达癌灶的顺铂75%~90%为结合型,而子宫动脉给药,顺铂大部分首先以游离型到达肿瘤局部,减少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机会,避免其转化为结合型而失效,因此动脉化疗较静脉化疗疗效高。王平等[5]比较了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不同化疗途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统计了1997年9月至2003年9月华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74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结果,动脉化疗与静脉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1%、83%,化疗后手术率分别为为67%、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化疗组和静脉组3、5 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化疗不良反应相比也无明显差异。结论是2种化疗途径疗效相近,静脉化疗因简便、经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献[6]报道动脉栓塞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与直接手术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也较之减少。本研究表明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缩小肿瘤体积、改善宫旁浸润、减少脉管癌栓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等方面明显优于静脉化疗,并有消化道反应小、骨髓抑制发生率低等优点,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4-265.

[2] 夏彩凤.新辅助动脉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7.

[3] 孙晓梅,温宏武,廖秦平,等.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3):166-169.

[4] Tiersten AD,Selleck MJ,Hershman DL,et al.Phase Ⅱstudy of topotecan and paclitaxel for recurrent,persistent,or metasistatic cercival carcinoma〔J〕.Gynecol Oncol,2004,92(2):635-638.

[5] 王 平,彭芝兰,张家文,等.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不同化疗途径的疗效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4):227-230.

[6] Serur E,Mathews RP,Gates J,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stage IB2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J〕.Gynecol Oncol,1997,65(2):348-356.

猜你喜欢
宫颈癌辅助化疗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跟踪导练(二)(3)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