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国

2014-09-12 01:40李梅
兵器知识 2014年7期
关键词:军工以色列

李梅

以色列虽然国土狭小,却是众所周知的中东军事强国,这不仅在于其部队战斗力强,还因其拥有强大的国防工业。据统计,以色列有近300家军火公司,每年向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军火,年收入达到20多亿美元,这对其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以色列十分重视与亚洲国家的军事工业合作,对我周边安全也带来了重要影响。

起步及发展

以色列现代国防工业的起步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早期,面对不断增加的有敌意的阿拉伯人口,犹太组织开始自制手榴弹和爆炸装置。上世纪30年代初期,“哈加纳”(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见2014年6期《兵之国——以色列的军事力量》)建立了一批秘密的轻武器制造厂,这成为以色列军工企业的摇篮。1948年以色列复国组织成立了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但直到第一次中东战争时,以军的装备还几乎都是二次大战结束后各国的遗弃品。为了使这些老掉牙的装备能继续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并尽可能延长其寿命,以色列开始着手组建专门的国营工厂,对这些武器装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形成了以色列国防工业的雏形,但在当时也只是修修补补而已。在以色列独立后的头二十年,军事工业公司生产了大量基础型武器装备,包括著名的“乌兹”冲锋枪,但其它一些先进武器还靠进口。

使以色列国防工业发生巨大转变的是1967年的“六日战争”。当时法国对以色列实施了武器销售禁令,取消了达索公司的“幻影”飞机等大量军火订单。这使以色列清醒地认识到,以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必须发展自主的军事工业,减少对外国的依赖,并最终达到武器装备全部自给。此后以色列的军火生产从轻型武器制造转变为尖端武器研制与生产。在美国等先进国家的技术支持下,以色列开始大力发展包括飞机制造在内的先进工业能力。例如,这一时期以色列国有飞机制造厂以法国“幻影”为原型仿造了“幼狮”(题图)。现在著名的IAI公司在1953年成立时只是一个武器维护工厂,而在这一阶段与美国深度合作,从转包方变为了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的联合生产厂,使工作岗位从原来的4000个猛增到14000个。这一阶段以色列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部分军工企业都发展成具有研究、设计和生产能力的综合性企业,军事科研水平也逐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并具备了一定的自行研制和生产能力。这为以后打赢第四次中东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奠定了基础。

长期以来,以色列将国防工业视为立国之本,其年度国防经费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平均为25%;对国防工业的投资占整个工业投资的50%。这使其国防工业在中东地区增长最快、技术最先进,其中50%以上的产品出口。目前,以色列最大的20家公司中有8家主要依靠军事合同,5家最大的公司中有3家主要生产防务产品及向军方提供服务。

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了较完整的国防生产与管理体系。全国从事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公司近300家,并涌现出如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拉斐尔公司、以色列造船厂等十几家规模巨大、举世闻名的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涵盖了从军工科研到武器生产,从各种军用飞机、坦克、舰艇到电子、通信设备等几乎所有军用产品的领域。以色列的军事工业包括国营(占80%)、私营和与美英法等国合资的企业三大类,由政府和国防部共同管理。以色列著名的军工科研机构有十几家,如拉斐尔武器发展局、海法技术大学、武器研究中心、航空航天学会、韦兹姆研究院(研究核技术)等。

这些企业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有1000多种:陆军武器包括全部步兵武器(自给率95%),各种门类、各种口径的火炮及弹药;空军武器包括先进作战飞机、无人机及其机载电子设备,常规炸弹及先进导弹等;海军武器除潜艇和大型舰船外,能生产各种功能的小型舰船和先进的舰舰导弹等。以色列还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及运载工具,还靠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射了系列卫星。

典型军工企业

军事工业已是以色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类从业人员高达30万人。

以色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IAI)IAI是目前以色列国内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航空航天防务公司。该公司始建于1953年,当时名为“贝德克航空公司”,5年后更名为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IAI已成为世界级军工企业,2010年收入就达到31.5亿美元。目前,该公司拥有1.5万名雇员,下属5大集团:军用飞机集团、民用飞机集团、贝德克航空集团、埃尔塔系统集团、导弹与航天系统集团。

IAI的产品以航空领域为主,主要包括多种无人侦察机、“哈比”反辐射无人机、“费尔康”系列预警机等,还负责以空军F-15、F-16等主力战机的升级维护工作。著名的“苍鹭”无人机就是IAI的众多“拳头产品”之一。除航空领域外,IAI也涉足其它领域且建树顿多,如海上的“迦伯列”系列反舰导弹、“超级德沃拉”系列高速巡逻艇;航天领域的“地平线”系列侦察卫星,以及构建国土防空领域的“箭”系列反导系统等。值得一提的是,IAI下属的埃尔塔(ELTA)集团,是目前全球顶尖的高科技电磁传感器公司,涉及的研发领域包括“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ISR)、“情报、监视、目标捕获和侦察”、“空中早期预警与控制”及其它关键电子技术部件。

以色列军事工业有限公司(埃尔比特)

埃尔比特系统公司(Elbit,以下简称埃尔比特)是以色列军工的另一巨头。近年来,埃尔比特是以色列发展速度最快的军工产业。该公司成立于1967年,曾用名为埃尔比特防务电子公司。在过去30多年中,其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再加上自体成长,已逐渐成为一家身价数十亿美元的国际防务公司。目前,埃尔比特拥有1万佘雇员,是当今高科技军用电子设备和C4ISR领域的“领头羊”之一。

埃尔比特下属的塔迪兰通信公司,除能生产长寿命、高能量的特种锂电池,还主要负责为以色列国防军(以下简称IDF)研发军用通信设备。其最新产品是专为特种部队设计的PNR-1000型战术通信系统,具备包括“双工语音通信能力”在内的多种先进功能,采用动态网络架构,可与远程通信网络相连接,可在城市作战环境中,为特种部队提供持续、空前的远程通信能力。endprint

在军用机器人领域,埃尔比特也处于世界前列。其代表作有VIPer(“多用途便携式侦察机器人”的缩写)系列无人地面车。这种无人车专为城市战设计,可由一名士兵遥控。其底盘经过特殊设计,可通过多种不同障碍物。按尺寸,该系列有迷你型和大型之分,还有一种武装型,可搭载9毫米“乌兹”冲锋枪或40毫米榴弹发射器。埃尔比特还与IAI合作,联合组建了G-NIUS无人地面系统公司,开发大型无人车辆。

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拉斐尔) 拉斐尔公司是以色列军工的第三大巨头,成立于1948年,拥有5600名员工,目前已成功完成从国防部控股公司到商业公司的转变,是当今全球最具创新性的防务公司之一。

提起拉斐尔公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导弹系统。著名的“怪蛇”、“德比”系列空空导弹,“巴拉克”、“斯拜德尔”(SPYDER)系列防空导弹,“铁穹”反火箭弹拦截系统等,都是该公司的抢手货。其中,“铁穹”系统已经过实战检验,曾有效拦截了60多枚从加沙地区射向以色列的巴勒斯坦火箭弹。专为“梅卡瓦”Mk4主战坦克研制的“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也是该公司的代表作之一。此系统在2007年黎以冲突中经历过实战检验,成功拦截过俄制9M113“短号”反坦克导弹。经过轻量化改进后,最新的“战利品”系统可安装在装甲车和后勤支援车辆上。拉斐尔公司的另一主打产品,是“长钉”系列反坦克导弹。上述武器装备,每款都有独特之处。该公司还是遥控武器站、“保护者”无人水面快艇和“利特宁”光电瞄准吊舱等新锐尖端装备的主要生产商。

除上述三大军工巨头,以色列还有一些规模稍小的防务公司,这些公司也都有较强而独特的研发生产能力。例如,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简称IMI),其建立时间可追溯到以色列建国前的1933年。IMI不仅是以色列国有企业,还是IDF的几大装备供应商之一,以各种轻武器和弹药为主营业务,不少产品闻名遐迩,如“乌兹”系列冲锋枪,“加利尔”、“塔沃尔”系列突击步枪,“内格夫”轻机枪和“沙漠之鹰”大口径手枪等,“铁拳”主动防御系统也是其代表作。

特点也鲜明

注重外部技术合作,引进与创新相结合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被以色列视为敌手的伊朗、叙利亚等国军事实力大增。于是以色列开始重新审定国家防务战略,加大军费投入,在充分挖掘本国军工企业最大潜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美英等国军工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与外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以色列军工企业掌握了许多最先进的武器技术,大大提高了以色列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例如,以色列军工企业利用与美国特殊的外交关系,通过军用采购合同和联合研制等方式大力发展军事科研与生产能力。1986年1月,以色列麦茨雷特公司从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引进3套(每套包括58架无人机)“先锋”近程无人机系统,这成为以色列今天傲人的无人机技术的基础。80年代,拉斐尔公司从美国洛马公司引进了“瞪眼”空地导弹技术,以促进本国空地导弹技术发展,产品甚至返销美国空军。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则把美国的波音747客机改为运输机,把波音707运输机改为加油机和预警机。通过引进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成为以色列军工企业创新的基础。

此外,以色列还十分注重对比分析东西方武器装备的优缺点,将优点兼而取之。如在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工业将缴获的大量苏式坦克进行了改进,并投入战斗,取得很好的实战效果。以色列通过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军事技术合作,采用许可证生产、购买专利、共同研制、合作生产等方式,发展国防高科技,在不少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产的作战飞机、导弹、坦克和火炮均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例如,上世纪60年代,以色列购买了法国达索公司的“幻影”战斗机,并接受该公司的技术援助。以色列技术人员通过法国此后的改进,掌握了许多技术,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以色列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此后虽然法国中止与以色列的合作,但通过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努力,窃取到了法国“幻影”战斗机及发动机的制造图纸,并根据实战经验和试飞结果对该机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最终在美国帮助下推出了“幼狮”战斗机。这使以色列从一个航空工业技术几乎是空白的国家,一跃成为航空技术先进的国家。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广泛技术基础 以色列军工的科技水平能长期保持世界较高水平,与其重视发展高科技产业、拥有大批高技术人才有直接关系。以色列目前科技人员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居世界首位,大部分科技人才都集中在国防工业部门。如拉斐尔武器发展局5000名员工中就有35%是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蒂尔防务系统公司属一家咨询公司,50名工作人员中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军事专家和善于解决装备实际问题的专家;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电子集团5500名雇员中有60%以上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同时,以色列十分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引进,吸引了世界上不少有学识的专家学者,特别是近10年来一批批俄罗斯专家的加盟,使以色列的技术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此外,以色列还利用军工产业在国内突出的地位,与民间企业建立直接或间接联系,以巩固技术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例,其国内与互联网产业有关的公司就多达1050家,其中大多为软件开发商,另有710家电讯产业公司;其国内有3.74万人从事软件开发,1.54万人从事硬件开发。这为以色列军事工业奠定了广泛的技术人才基础,成为以色列军工产业蓬勃发展的源动力。

对外政策灵活,政治与经济利益互补 由于以色列周边形势险恶,因此其十分重视地区外部的国家关系,并采取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这与美国和俄罗斯等军事工业大国截然不同,使其在政治和军贸方面左右逢源。例如,除了穆斯林国家,亚洲国家与以色列基本上没有多少历史过节,中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情况也基本类似。此外,相对于美国及西欧一些国家,以色列国防工业出口所受的政治制约也较少。只要以色列认为这个国家不会对其安全构成战略威胁,那么该国就很容易买到以色列武器。在冷战后相对和平的时期,亚洲一些国家不愿意、也没有实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研制新装备。于是,为提高现役武器性能、延长服役期,“改装”成了最佳选择,这也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军品改装市场。由于以色列曾引进了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武器,又通过战争等渠道获得过大量苏式装备,因此他们对东西方装备体系均可兼容,对武器的改装更是博采众长。endprint

在利用灵活的政治外交政策获得大笔军火利益的同时,以色列还十分重视利用军火贸易改善国家关系,扩大对外政治影响,打开孤立的外交局面。例如,2004年1月,以色列与伊斯兰国家土耳其达成协议,提供先进的坦克和军用飞机制造技术,并帮助其完成美制F-4和F-5战斗机改进。1992年利用印度向其求购武器的机会,促成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以色列向其出口经过改进的轻型坦克,促成了正常外交关系的建立。近年来,其还利用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特殊关系,同时向两岸输出军火,获得经济利益,并以此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换取在中东问题上的政治态度。

加强军工扶持,建立军贸自主机制 多年来,以色列一直注重开拓国际军火市场,用出口赢得的利润扩大生产,达到为以色列国防建设服务的目的。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虽然以色列开始开拓国际市场,但难以与美苏等军工大佬竞争。为此,以色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大了对大型军工企业的扶持。以色列原来的军工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国防部和总参谋部负责军事工业。如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和拉斐尔武器发展局过去都没有独立经营的自主权。以前以色列政府控制着国防工业的80%,而改革后许多国防工业逐步变成私有企业。例如,1991年11月,以色列内阁经济委员会决定,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在行政上挂靠国防部,经营上拥有自主权,使该公司从行政型企业变为经营型企业。改制后,拉斐尔局成为拉斐尔公司,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像正规的商业公司那样运作,大大促进了军火出口。在政府的支持下,一些私营公司发展迅猛。例如埃尔比特公司靠为东欧国家老式战斗机更换电子设备,同时生产防化装备和坦克自控系统脱颖而出。

定位高端军品路线,全面扩大市场份额 当前,为了扩大在军火市场上的份额,在稳定传统亚非拉第三世界出口市场的同时,以色列国防工业也在逐步开拓北约等西方和俄罗斯等传统军火输出大国市场。以色列军工企业认为,西方国家的出口市场相比第三世界国家更为稳定,发展潜力也较大,因而更加重视西方国家市场。拉斐尔公司积10年之功的杰作“长钉”反坦克导弹就是以色列向西方军火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目前,芬兰、波兰、荷兰、英国等国都选择了“长钉”。美国一直扶持以色列的国防工业发展,不仅每年提供1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在许多项目上还提供资金支持,如给予以色列军工企业军品合同。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可免费获得许多美国政府不允许转让给其它国家的国防高新技术,这就大大加速了以色列国防技术的发展,成为其占领西方高端军品市场的基础。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外,以色列还积极拓展俄罗斯等传统军火出口国家市场。2010年9月,以色列与俄罗斯签署了一项军事合作协议,主要内容是向俄罗斯出口先进的“鸟眼”和“探索者”等无人侦察机。

与亚洲国家的军事合作

以色列在亚洲军火市场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它为该地区的客户提供了一种除购买美、法、英、俄武器装备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其在提供武器装备时,几乎没什么附加条件,而且所提供的武器性能优异、价格相对低廉,加之亚洲地区特殊的国际政治与地缘关系,使得以色列国防工业产品大行其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开放的军火输出,已经对我国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印度:军事合作助力“导弹梦” 印度是亚洲地区引进以色列技术和产品最多的国家。1992年,印度和以色列建交后,印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两国贸易中增长最快的就是军火交易。据一些分析家估计,它至少要占以印贸易总额的一半。可以说,军火交易已经成为带动印以战略关系发展的龙头。

印度与以色列军工合作的重点在印度梦寐以求多年而长期徘徊不前的导弹技术领域。借助以色列的技术,折腾了30多年的印度“导弹一体化研制项目”近年来总算逐步告一段落,同时也意味着双方合作的新高潮即将开始。目前,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正在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埃尔塔公司以及拉斐尔公司展开技术合作,开发新式陆攻型巡航导弹。以色列还将帮助印度设计和开发先进的战略战术导弹,包括用7~10年时间使印度拥有射程达1000~3000千米的弹道导弹,这将显著提高印度的战略威慑能力。印度之所以如此看重以色列在导弹领域的帮助,据说是因为来自以色列的技术使得印度“烈火”、“大地”系列弹道导弹的性能更加完善,同时“蓝天”等地空导弹的技术稳定性也显著提高。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和印度从2009年起研发的“巴拉克”8中程舰空导弹也被要求增加射程,使拦截距离从原来的70千米拓展到超过150千米。印度还希望用印以联合研制的机动防空系统替换掉空军使用了几十年的俄制S-125“伯朝拉”地空导弹。借助以色列技术,印度全面启动了多层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不但引进了以色列的“绿松”预警雷达,而且在其PAD和AAD等拦截导弹上也可以看到以色列技术的影子。

除了导弹以外,印度在无人机、电子产品和火炮等基础领域也与以色列有着广泛的军事合作。印度是亚洲各国中采购以色列无人机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IAI公司目前已经将新开发的人工智能无人机程序提供给印度。这种技术可使整个无人机机队协同动作,对比目标信息(这样可获取更清晰的显示图像)并在密集建筑群中对其进行有效攻击。这将极大提高印度军工系统的无人机开发能力。此外,以色列埃尔塔公司还为印度生产了“费尔康”预警机系统。在与以色列进行预警机合作的过程中,印度也得到了大量先进雷达和电了设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和工艺,在此基础上印度正在研发本国的小型预警机。以色列索尔塔姆公司是一家火炮制造企业,很久之前就打入了印度火炮市场。该公司的一个重要经营项目是为现役老式火炮进行升级,以使它们能满足现代战场的作战需要。早在2000年,印度就与索尔塔姆公司签订了一项价值4750万美元的合同,将印军180门M46式130毫米苏制老式火炮改进为39和45倍口径155毫米火炮。按照签订的第二份合同,索尔塔姆公司还为印度提供另外220~250门火炮的改进组件。

泰国:偏爱基础军工产品 泰国是以色列军工产品引进较为典型的国家,其没有配套的军工体系,而且军工产品采购多为基础性武器装备。早在1985年,以色列就为泰国空军的F-5E/F战斗机提供了升级服务,加装了LN-39惯性导航系统、AN/ALR-46雷达告警接收器、ALE-40电子战/红外诱饵发射器等。泰国还是以色列无人机的重要用户。而以色列的TAR-21突击步枪在泰国也有大量装备,采购数量超过15 000支。此外,泰国还采购过以色列的巡逻艇和导弹武器等。

新加坡:侧重侦察警戒系统 新加坡一直认为其作为地位重要、国土狭小的国家,在安全模式上与以色列类似,因此长期将以色列作为仿效对象,希望建立一个军事强国,以确保其复杂的安全环境。新加坡除采购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的“搜索者”无人机外,还引进了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制的“赫尔墨斯”450型无人机。新加坡空军还是拉斐尔公司“利坦宁”目标指示与侦察吊舱的主要用户。安装这种吊舱后,老式战斗机的战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受到云层阻档和电子干扰的情况下。新加坡也采购了先进的以色列预警机系统,在“湾流”公务喷气机基础上改装而成,已于2009年交付使用。目前新加坡对这型预警机的技术细节向外界透露的并不多,不过新加坡国防部已证实它的探测距离要比新加坡空军现役的E-2C预警机远,超过了370千米。此外,新加坡也采购了以色列的“巴拉克”导弹系统。

中国:热衷高端受限产品 中国政府与以色列有着长期良好的外交关系。由于以色列军工产品大多衍生于西方技术,因此在西方国家长期对华禁运情况下,以色列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军工技术的窗口,军事合作大多集中在西方严格限制的领域。比如众所周知的中国与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合作计划,以及“哈比”反辐射无人机项目。以色列与中国台湾也有着长期而深入的军工技术合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台湾就引进以色列“迦伯列”导弹技术,研制了“雄风”1反舰导弹,成为了台湾反舰和巡航导弹的技术基础。台湾的导弹艇和无人机也有着以色列技术的痕迹。

除了上述国家和地区,以色列还与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在无人机、航空电子产品、反恐装备等领域有着长期合作。由于亚洲地区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亚洲市场对于先进武器装备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因此以色列开始逐步通过直接出口产品,或与当地军工企业合作等方式,继续在军售方面保持强劲态势。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地区敏感性,以色列向亚洲国家提供的军工产品欠缺大型武器平台,这虽然限制了军贸效益,但保证了政治与外交的灵活性。不可回避的是,以色列与亚洲国家的军工合作,使得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值得关注。

[编辑/山水]endprint

猜你喜欢
军工以色列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吉尼斯世界纪录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任意门
军工行业ETF 8月22日登陆上交所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以色列IWI公司ACE SAR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