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卧底老板》对培养理论的运用

2014-09-12 11:26:08樊亚洁
新闻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真人秀

樊亚洁

【摘 要】2009年美国经济持续低迷,真人秀节目《卧底老板》应运而生,它给美国人带来了工作的信心和价值观的修正。本文将其内容设计对“培养”理论的成功运用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利用大众传媒改善人们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信任度和认同感。

【关键词】真人秀 《卧底老板》 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概述

培养理论又称“涵化理论”、“教养理论”,格伯纳(Gerbner,1969)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这个意义上,格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培养理论的基本假设是:长时间收看电视的人,其对社会现实的看法更加接近于电视所呈现的景象。格伯纳认为电视文化可以培养和建构受众的世界观,使受众的主观现实更接近于电视媒介提供的符号现实,而非客观现实。

二、《卧底老板》的结构分析

2009年全球经济低迷,辛勤工作的美国人抱怨高薪总裁两耳不闻窗外事,员工中间充斤着对高薪总裁的不满,士气低落。《卧底老板》是美国CBS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他们跟踪拍摄了许多大型企业的高管离开舒适的办公室以匿名身份卧底进入自己的公司体验最基层的工作,亲身感受自己公司的规章制度,内部运作以及企业文化。《臥底老板》每集约43分钟,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片头占用2分钟左右时间作简单的介绍和预告,内容根据不同季包括了经济背景提示,参与拍摄的公司和总裁的身份,以及本集内容简介。第二部分是核心内容,在对公司的创业史及运营情况进行渲染之后会对卧底老板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也进行简单的铺陈,然后会分别将老板卧底工作的4到6个岗位分别记录,每个岗位会和一位职员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第三部分虽然时长不是最多的,但却是点睛之笔。这一部分老板会暴露身份并且亲自会面之前的几个职员,依据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家庭情况分别给予奖励(少数为惩戒),使得节目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完整性。

三、《卧底老板》中培养理论的运用

1、《卧底老板》中老板的表现

《卧底老板》第一季的影像资料播出于2010年,但是录制于2009年——美国经济跌落谷底的一段时期。当时的美国社会士气低迷,亟需精神领袖发挥作用。CBS电视台推出这一档节目可谓是迎合了受众、公司、媒体三方的利益并且对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老板的表现也符合观众的胃口。

《卧底老板》在对参与拍摄公司的选择上非常慎重而有代表性,其经济实力是基本的要求,同时需要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口碑都有一定的被知晓度,他们会尽可能的选择亲民友善的总裁形象,但同时非常注重其形象的广泛性,从第一季到现在的第五季,总裁形象包罗万象,有硬汉类型如全球最大婚纱零售巨头之一的阿尔弗雷德·安琪洛的总裁保罗·昆塔尔;有年轻有为型的GSI全球体育用品贸易公司总裁迈克尔·鲁宾;有现任家庭百元折扣零售店的白手起家的总裁麦克·布鲁姆,更有第三季首次出现的女总裁凯瑟琳·莫森——全球性特许经营机构FASTSIGNS总裁以及特立独行的折扣商店罗曼百货的史蒂夫·纽曼——出演的首位出柜总裁。多样化的总裁形象尤其是同性恋和女性元素的出现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帮助改善总裁高高在上的形象。尤其一些总裁的遭遇具有普遍性,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是蓝领家庭出身,经过自己的打拼创出一番事业,其家庭也各自有自己的情况。有的总裁家里有需要治疗的病人,或者身患残疾的儿女,也有许多总裁因长期打拼在事业的第一线而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回家后一室清冷的写实让许多人产生共鸣,同时《卧底老板》在节目中的表现也在某种程度上安慰了在职场上失意的美国工薪阶层。如Waste Management的总裁在卧底工作的时候因为表现不佳而被自己的员工炒鱿鱼,White-Castle快餐连锁店的总裁则是在卧底工作期间毁掉了4800个面包。他们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基层工作的技术性和难度性,可以增加员工对职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拉近了公司高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距离。《卧底老板》在这种“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包含了一定的虚构因素,使得受众当做现实来接受从而达到一定的培养效果。

2、对各类工作的认可度激发工作热忱

在《卧底老板》节目中,各位总裁深入到基层当中去,将公司运营最基本的环节一一体验,在一起工作的员工中几乎没有职位较高的人,都是一些奔走在生产线的辛勤蓝领们,他们拿着较少的工资,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却无法接触到高层人员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只能忍气吞声,如此情况配合在经济萧条的时代背景下才会爆发出广泛的不安和不满,此时的卧底工作如一剂强心剂安抚了员工不安躁动的情绪和心情。

在节目设置中,几乎每一集的程序和员工代表都具有一致性,如家庭不健全,身体残障或者养家糊口等类型员工的选择。以第三季第12集为例,总裁凯瑟琳·莫森参与了四份工作的实习。第一份工作是与管理中心经理Jenn一起进行踩点调查的工作,Jenn是最普通的典型代表,工作专注而吃苦耐劳,心甘情愿的接受工作的重荷,对公司充满热爱但也有不满和建议,这正代表了一个企业最需要的一类员工。第二份工作是进入生产线与Sheldon一起共事,Sheldon也代表了一类典型员工,他在训练新人时友善、简洁而有耐心,工作类型很多但效率非常高,有职业规划且性格讨人喜欢。同样的,他对公司流程也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试图改善它。家庭方面,他是一个单亲爸爸,这与众多的美国单亲家庭具有强烈的共鸣,并且有一个身患癌症的未婚妻,却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憧憬。第三份工作是与Gary—一名安装工人一起经历的一天。Gary工作非常认真勤恳,而且他的工作需要体力与技术,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轻松的工作”,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一名在年轻时因为无知而有过前科但是现在完全改过自新的人,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即将出生的儿子,居住在离工作地点非常远的郊区,生活艰难并且正在面临失去居所的窘境。可谓是集各种不幸于一身但却过得很幸福而努力的人。卧底的最后一天,卧底老板冒险与一位曾经见过面的特许经营人Scott会面,这一次的工作有些许危险性但安全措施齐全。Scot并不完全属于员工而是自主经营,而为了节省开支他自己学习并做了大部分的工作,因此他的工作量非常大,同时他有一个正在进行化疗的女儿,化疗需要他在金钱和精神上都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使得这个人物在设定上的精神意义更丰满,符合了美国大众“美国梦”更深层的含义。

《卧底老板》作为真人秀节目,使用的媒介是拥有最多受众的,接触时间最长的电视,不需要接触印刷媒介所必须的识字能力,可以扩大受众范围,电视拥有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使得现代人将“电视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渐渐重合,其感染力廣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员工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使得美国工薪阶层在收看时进行自我代入,获得一种“生活依然充满希望,只要努力就能收获”的认知,从节目中人物代表的身上进行对比而产生知足感,从而改善社会氛围。同时将员工和总裁的互动加入其中,让受众不知不觉中产生主人翁的精神,更好的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实现节目的社会效益。

3、“公司拯救论”的代入

在各个分集中,有许多员工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被“企业文化”拯救。如经历了人生重大打击后在多纳托披萨连锁店工作的Buffy,还有在身体状况很差的情况下进入便利店王国7-11的Dolores等,他们都面对着不同的人生困境,但都在各自的企业里找到了一份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这种价值的体现更多的不是在工作本身,而是企业所带给员工的精神支撑,他们的自白中多数会提及身边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乃至公司政策给予他们很多的心灵安慰和精神鼓励,使他们从前一段灰暗的人生中走出来,重新积累正面的能量去体会世界的美好。这是节目给予参与拍摄的企业最大的正面宣传和帮助,也是在传播过程中植入的一种思想催眠,培养理论在这方面的运用起了积极的作用。

4、适当的反面教材

真人秀的纪实性和娱乐性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所以其真实性也是最具争议的一环。在《卧底老板》中,几集之内便会设定几个反面的例子,如有的员工训练新人的态度极差,憎恨自己的工作,有的人只会指示他人干活自己却独享清闲,甚至有货车司机利用职务之便在校园里吸毒,种种反例都让人在观看过程中感到不适,却恰是这样的设计使得节目更加可信,这种不说教、不一面倒的传播使得这种“主观现实”更深的融入受众的脑海中从而渐次取代“客观现实”。

结语

“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是: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卧底老板》应时代之景而生,合理而成功的运用培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部分美国人的价值观,改善了整个经济市场的精神面貌和工薪阶层的工作士气,在最初的几季获得了超高的收视率。但随着一成不变的节目设置和经济境况的变迁,《卧底老板》能否继续在电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待观察。□

参考文献

①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③沃纳·赛佛林 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M].华夏出版社,2000

④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⑤廖圣清、丁国生编译,《请看传媒如何改变“上帝”—从培养理论的视角看美国电视剧对受众的影响》[J].《新闻大学》,1996(3)

⑥陈志强,《卧底老板在囧途》[J].《商界评论》,2010(8)

⑦石长顺、向培凤,《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建构》[J].《现代传播》,2006(5)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军事文摘(2023年14期)2023-07-28 08:40:26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智族GQ(2019年9期)2019-10-28 08:16:21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新闻前哨(2016年1期)2016-12-01 06:18:02
调查
综艺报(2016年15期)2016-10-15 01:54:28
从使用与满足角度探讨国内亲子类真人秀的走红——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6
我国真人秀粉丝经济研究
视听(2016年2期)2016-08-21 07:50:52
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分析与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7期)2016-07-19 10:12:05
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09:53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金色年华(2016年14期)2016-02-28 0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