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报纸系列报道获奖作品分析

2014-09-12 06:57陈佳
新闻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获奖作品

陈佳

【摘 要】中国新闻奖是我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其评选活动本身旨在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引导作用;其获奖作品要求内容真实,主题鲜明,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反映时代特色。1997年中国新闻奖增设系列报道奖项评选,本文选取第七届至第二十二届报纸系列报道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归纳,探求历届报纸系列报道作品的规律、特点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系列报道 获奖作品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自1991年以来中国新闻奖已评选了23届。经历20余载的发展,中国新闻奖由最初的13个评选项目增设到28个,总计有5028件作品获奖。从第7届开始,报纸、广播和电视都增设了“系列报道”(包括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奖项。系列(连续)报道类作品必须从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中各选1篇代表作(件)文字稿,要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报道全面有深度。

本文选取1997年到2012年共16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系列报道获奖作品进行文本统计分析,尝试从统计数据上发现十几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报纸系列报道的规律、特点和变化。一方面从获奖数量、报道题材、刊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另一方面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状况探究外部影响因素。

一、获奖数量

中国新闻奖共设三级等次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特别情况下评选出极少数的特别奖。获奖作品总数从第1届的153篇作品发展至第22届的289篇,数量将近翻倍。在这二十几年间,获奖的报纸系列报道作品共有211篇(包括2篇特别奖)。中国新闻奖从第7届开始设立报纸系列报道奖项,当时的获奖篇数只有7篇,第17届获奖篇数达最高19篇,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奖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报纸系列报道质量的提高,系列报道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

中可以看出,第15届到第18届,报纸系列报道获奖篇数占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比例较高。以2005年为例,它对新闻界可以说是一个丰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纪念抗战胜利60 周年、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是拥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报道主题,杨业功、丛飞、王乐义、洪战辉、孟二冬等人的事迹更是为以典型人物宣传为主题的系列报道提供了丰富素材。

二、作品题材比例

所谓系列报道, 即是围绕同一重大事件、社会问题或主题,将已经全部显现并已为报道者充分认知的报道对象,按计划分若干独立的篇章,作多层次、多侧面的依次连续推出的报道形式。①系列报道的优势在于,它既能透视报道题材进行探索与反思,写出引人注目的深度报道;也能有规模地反映地区、行业和重大典型的风貌、成就、经验和事迹,对社会民众产生强大影响。

中国新闻奖历届获奖新闻作品都紧扣时代之脉搏,着力传颂主旋律,堪称该年度的要闻总汇,其题材更是偏重社会发展形势的缩影。笔者将第7届至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中获奖的报纸系列报道作品进行题材分析,大体将报纸系列报道的题材做了大概分類,根据题材比重分为:“经济建设”、“典型人物”、“时事政治”和“其他”,其中“其他”类型中包含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法律治安、抢险救灾等主题,因为每届获奖作品题材在以上几类主题上分布过散,故将其划为一个类别中。

1、经济建设

从图1可以看出,从第7届起,每届都有以经济建设为主题的系列报道作品获奖。90年代末我国经济逐步快速发展,新闻工作者也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注重把握报道时机,选择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现象,挖掘出经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经济健康发展。比如,19 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成长中的产业集群》就是在我国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和崛起之势下,选择了包括浙江诸暨珍珠产业集群、广东东莞家具产业集群、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等13 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产业集群,深入剖析其发展经验,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②如今,经济新闻系列报道已经日益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被新闻学界和业界普遍认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报道方式。

2、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题材一直都是我国新闻宣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人物题材的报道,一般都是新人物,新人物具有时代精神的感召力,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的特征,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宣传价值。③ 早期中国新闻奖中关于人物题材的报道多是通讯题材,但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许多变化,各阶层群众的生活状况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对人物报道的要求也趋于多样性、多层面,不再只限于领导干部、军人、工人等传统人群,而是对教师、农民、公益人士等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有所关注,这正好是系列报道的优势之所在。报道也不再只是一味塑造英雄式的宣传,更多的是贴近生活实际,从不同侧面报道人物对象,他们甚至可以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人物,可能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引发了社会思考或者反映了社会问题。所以对典型人物报道的视角从精英人物逐渐转向平民化。比如第17届获奖作品《荣辱观的生活解读》,9篇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其中有公交车司机、汽车装配工、管道疏捞工、交通警察、蔬菜商贩等,作者以9名普通人物的人生经历为素材,从生活的视角,通过报道揭示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大主题的生活化内涵。④

3、时事政治

历届中国新闻奖作品都与重大事件有直接关联,而时事政治题材自然占有较大比例,在报纸系列报道中也有所体现。政府将媒体视为向人民群众传达执政理念和政治主张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时事政治为题材的系列报道往往需要有全面的策划,而且策划得越是精心,报道效果越好,使人们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国家发展的状况与方向。从对获奖的报纸系列获奖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政治题材的报道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年度重大政治事件,如19届获奖作品“拉萨3·14事件与达赖集团的分裂本质”系列报道、21届作品《上海世博会纪略》等;二是对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解读,如22届获奖作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从生活一线探经济热点难点》、18届获奖作品《依法治国十年》。

三、刊发单位分析

从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不难发现虽然每届地方性报刊获奖总数较高,但平均到每个省份就不多了,而中央级党报党台以及各省市级党报党台几乎垄断了中国新闻奖各级奖项。笔者分析了从第7届起的16届获奖报纸系列报道作品,《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报刊的作品基本占了一等獎获奖作品总数的近一半。而中国新闻奖评选设立系列报道以来,获得特别奖的报纸系列报道只有两届,分别是第8届《人民日报》的《展示新成就迎接十五大·学习篇》和第10届《光明日报》的《亲历炮火》,两者皆是中共中央机关报。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细则》规定:“评委会在坚持评选标准的基础上,在同等条件下,要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新闻单位、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新闻单位、广电媒体与报纸媒体,内宣媒体与外宣媒体,关注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等方面的作品”。⑤从图2中可以看出,近4年来,中央党报作品垄断获奖作品的现象已经得到些许改善,《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逐渐受到评委们的青睐,但一些市场化程度高、在受众中享有较高影响力的报刊,例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媒体的作品,却仍然很少见到。

结语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社会进入了信息获取碎片化、扁平化、快速化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系列报道也随之发生改变。一方面,在选择报道选题时应深入浅出,多关注社会底层群众的生活,敢于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引发社会思考,与广大读者产生更多共鸣;另一方面,系列报道是一个化零为整的报道形式,每个篇章都围绕着统一的主题,却又各是相对完整、独立的个体。在互联网时代,系列报道同样要追求时效性,这就要求报道必须根据内容选定相应的篇章结构,提高整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从而适应当下的传播环境。中国新闻奖作为全国新闻作品的最高奖,报纸系列报道必须精心策划,提高整体质量,才能获得具有感染力、影响力的精品之作。□

参考文献

①彭朝丞,《浅议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与深度报道的区分》[J].《新闻界》,1997(4)

②吴玉兰、张祝彬,《经济新闻系列报道策划探析——以近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新闻界》,2012(5)

③肖艳,《中国新闻奖题材内容述评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8

④郑保卫,《精心策划 通力合作 深度开掘——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系列报道作品评选综述》[J].《青年记者》,2007(23)

⑤李兴达、王玉招,《“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定量研究》[J].《现代视听》,2009(3)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选登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与“菌”相伴 健康相随
获奖作品
2018年荷赛奖获奖作品精选
上期主题黑白去色 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