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项目打造探究

2014-09-12 15:55周世恩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扎染丝绸层面

周世恩

2013年9月25日上午,“汉语桥——英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代表团的四位英国校长,在杭州求知教育集团学校(以下简称求知学校)陈群云校长等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校园、丝绸扎染展览馆等功能室。交谈中,英国校长们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所深深吸引,连连赞叹。随后,这些外国客人走进了学生们的课堂,和学生们一起感受了一堂极具民族风味的丝绸扎染课。普通的针线与丝绸通过巧妙地融合,经过扎、染、烫等环节,就能诞生出一块块样式精美的丝绸作品,神奇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丝绸扎染让这些英国校长们都新奇不已,一个个跃跃欲试,想要动手尝试下。而来自爱尔兰圣艾塔斯小学的副校长杰拉尔丁·丁娜汉娜女士更是对丝绸扎染大加赞赏:“太有趣,太漂亮,太神奇了!”她还表示,她非常有兴趣学习这门技艺,回国后她会将求知学校的丝绸扎染教学介绍给爱尔兰学校的老师们。

这位爱尔兰校长赞叹的,正是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丝绸扎染。一所学校的特色项目,能点起一位来自爱尔兰校长的激情,这个学校的特色项目确有独特之处和新颖之处。其实也不仅如此,这一特色被列入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借此特色,还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的研究,又成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艺术专项课题,学校完成了《丝绸扎染》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甚至因为扎染,学校出了名——先后接受了杭州日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教育宽频、杭州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媒体的采访,现在只要在百度上输入“丝绸扎染”这四个字,有几百个网站转载报道了学校这项内容。用杭报记者的话说,学校“出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真不太有,求知的这群孩子把这门消失的艺术给玩活了,让人重新领略了这门手艺,也让人想远了,目前,这手绝活“活”在这群孩子手中,“活”在求知学校,是不是有一天,能“活”在杭州这个丝绸之都的角角落落。

一个特色盘活一盘棋,一个特色带动多个特色发展,一个特色让一所学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撇开现象看本质,下面走进求知学校,透视一下一个特色项目之所以能发芽、生根、枝繁叶茂的秘密。

选择特色项目——视野决定高度

案例:求知学校所在地石桥镇,学校领导经过文化历史研究后发现,石桥曾是蚕桑重镇,这里有杭城最早的稠业会馆,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反映石桥蚕桑文化的诗句。于是,学校专门考察了湘西的土布扎染工艺,才确定让丝绸文化携手湘西古老的扎染工艺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实践探索中亲近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他们研究相关历史,多维度进入丝绸文化领域,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校本课程建设不但让古老的扎染艺术在求知学校孩子们的心田里扎根、发芽、绽放,也造就了求知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丝绸扎染,本是湘西的民间技艺,却成为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

分析:如何选择学校的特色项目?从表面上看,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的缘起,来自于一次灵感的触动,实际上,这无意的灵感触动,其实也是一次选择学校特色项目的过程。如何选择适合学校的特色项目,使特色项目能在自己的学校发展、壮大,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在这里,姑且把如何选择学校特色项目,叫做特色项目的定位。

为学校选择特色项目,就像企业为自己设计产品一样,譬如生产手机的企业,要开发一款受消费者欢迎的手机,首先,需要弄清消费者的需要,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去设计手机的大小、功能、系统。学校选择特色项目,颇像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考虑“消费”群体——学生的需要。特色项目的消费者为学生,学生不喜欢的特色项目,肯定不是好的特色项目,换言之,这个项目也不能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学生的需求、学生能整体参与,是学校选择特色项目的第一要素。从这一点上讲,求知学校毫无障碍,因为扎染特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人人可以参与其中。如果特色项目受众面小,失去学生的基础,就只能成为无根之木,无土之基。

其二,要考虑“产品”开发的便利、实际——师资。若没有热爱扎染的教师,没有掌握扎染技术的教师,求知学校就无法开设这样的课程,更无法形成这样的特色。在教学材料上,如果没有杭州盛产的丝绸,满足了扎染课程开设的便利,就无法保证大面积的学生能参与扎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若有的学校想打造“玉石鉴赏”特色项目,那难度无疑如登天,因为学校无足够资金购进大量的玉石,即使学校毗邻玉石市场,玉石老板也不可能放心大胆地将如此贵重之物交至学生。

其三,要考虑“产品”可以升级——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就是一个可以不断升级换代的“苹果手机”,刚开始,只是兴趣小组“苹果二代”,接着列入校本课程“苹果三代”,随之申报区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苹果四代”,到现在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成为“苹果五代”。未来,扎染可能越走越远,那就是“苹果六代”“苹果七代”。在升级的过程中,消费群体也不断地扩大,从个别班级参与,到全体学生参与,全体学生参与又带动社区社会人员参与,社区社会人员参与又带动其他地区的学校参与。

其四,要有开阔的视野——历史文化视野。可以根据地方的历史做文章,从民间文化艺术角度考虑,让“风筝”“皮影戏”“剪纸”“地方特色戏曲”等民间艺术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可以做历史的文章,研究地方建筑、地理、服饰等。国际全球视野,可以开设国际视野系列课程,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其编写的系列校本课程,就极具国际视野,也符合外语学校特征。但是,要注意在选择时,切口要小,开口要大。打个比方说,一个学校可以选择航模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符合切口小的要求,随着发展,可能这个项目逐渐扩大到车模、小科技制作,最后形成了科学小研究、小实践的特色项目。

一句话,选择决定未来。好的特色项目的引入,必定会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学校土壤中,发芽、生根,活得满室生香,生机勃勃。

打造特色项目——管理造就奇迹

案例:当初,学校也觉得孩子们不过是玩个新鲜,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的,但是,孩子们用实践证明了那句话: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求知学校周莉芳副校长发现这可能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一次契机后,就领着学校的全体师生一股劲儿往前走。学校为了扎染在学校生根落地,先是在美术课堂中试点扎染教学,试探中高年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何,接着在全校铺开教学,与此同时培训师资,将兴趣课变为校本课程。等到扎染取得一定成绩后,学校又编写了扎染的校本教材,申报与扎染相关的课题,通过课题的引领,提高教师对扎染的认知和教学水平,拓展扎染校本课程的文化内涵。待到时机成熟,学校将扎染一步步推向社会,让扎染从学校走出校门,成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媒体采访报道的对象,成为了杭州市民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

分析:再好的想法,如果不实践,就会沦为空想。学校特色项目的打造也是如此,如果特色仅仅停留在想法的层面,这个特色就不能实现。从上述杭州求知学校扎染特色项目的打造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学校扎染特色项目的萌发、形成、成熟,是有规划和步骤的,是有的放矢的。这种规划和有的放矢,就是一种特色项目的管理。实现特色项目,实现有效的管理,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其一,有一个好的校长。要办好特色项目,校长就要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思想也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要坚持不懈地领导教师实践尝试,要对特色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校长具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没有这一点,学校的特色项目就难以实现。

其二,有一支特色的教师队伍。这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关键。特色队伍从哪来?全靠校长的发现、挖掘和培养。这所学校从发现一位美术教师,开始逐步培养了一支特色教师队伍,其中的辛苦和经历我们无法得知,但是,我相信,如果没有一支特色教师队伍作保障,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的实现肯定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其三,要有特色课程。这里的课程既包括特色教材还包括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求知学校,在特色课程实施之后,总结自己的经验,然后依据学校的实际和特色课程开展的实际,编写了《扎染》校本教材,把只是一门兴趣课的扎染提升到了校本课程的地位。同时,学校依据扎染开展了各种校园特色活动,例如学生用扎染作品做百家衣、制作杯垫、扇子、灯笼等生活小用具。学校还联合杭州丝绸博物馆举办“弘扬传统工艺,展现求知风采”大型展示活动,通过扎染论坛、扎染交流活动、扎染作品展示活动,形成了特色的校园文化。

其四,有特色的教学制度创新。求知学校将特色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特色课程的实施。不仅如此,学校还紧紧围绕着扎染特色,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划、制度,并且定期开展特色活动。

其五,有特色成果。杭州求知学校建立了一个扎染艺术博物馆,里面不仅详尽地介绍了扎染的起源、发展,并且展示了学生优秀的作品,这些特色成果,是特色项目开出的花,结出的果。特色项目的成果展示,不仅是学校特色项目的宣传阵地,而且能激励学校教师、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特色项目的创建之中,取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不仅如此,学校扎染教室旁,还有一个占地面积十分大的展示厅,可谓投资巨大。可是,这个展示厅的功能,仅仅用于学生上完一节课后的作品展示。这看似有些资源浪费,但是这个展厅对学生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因为一节课后,学生能在展示厅内看到自己一节课后的学习成果,最终收获学习上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这个角度上看,求知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学生的快乐和幸福,更能激励学生投入地参与到特色课堂之中,从而产生蝴蝶般的效应,推动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的发展。

成就特色项目——沉下去走出来

案例:杭州求知学校为了提升教师扎染特色项目的教学能力,2006年,申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子课题。随后,还申请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并顺利结题。杭州求知学校有一个值得尊敬的荣誉,那就是杭州市民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据介绍,学校的扎染博物馆和扎染课程是对外开放的,每到周末,杭州市民可以免费到学校参观扎染博物馆,参加扎染的培训,当然,周末周日的管理,是交给社区去管理的。

分析:这里所说的成就特色项目,当然要向管理要效益作保障,但是真正成就一个特色项目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能从区域辐射到全国,乃至世界,必须要沉得下去,走得出来。

特色项目的发展和形成,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学校层面。这时的特色项目,仅仅是兴趣小组式的特色,登不了大雅之堂,也可以不叫特色项目。

第二个层面,区域层面。这时的特色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甚至也有了特色项目的校本教材,兴趣小组式的活动开展也上升到了校本课程的开展,但是缺乏科研的动力。

第三个层面,全国的层面。这时的特色项目,注入了源头活水的科研,形成了围绕特色项目而开展的特色活动,形成了文化的积淀和内涵。

第四个层面,世界的层面。这时的特色项目,完成了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转变过程,又从“阳春白雪”走向了“雅俗共赏”,学校的特色项目的开展从封闭走向了开放,所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学校的教师、学生,而是大量群众和学校。

特色项目从一个低级层面发展到一个高级层面,无疑是有机缘巧合,亦或是管理、人才作为催化剂的,但我认为,一个特色项目能从学校层面走向世界层面,其中最重要的催化剂当属“沉得下去”和“走得出来”。沉得下去,无疑是指科研。科研对于特色项目来说,至关重要,从小处讲,它可以让特色项目从“下里巴人”的角色走向了“阳春白雪”,培养了一批具有特色项目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从大处说,它是将特色项目理念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延伸了特色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沉得下去,还指特色项目的文化内涵能沉淀下来。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的与众不同,令人眼前一亮,关键是在它的文化内涵,从物质文化来说,学生作品的成果最终演化成扎染博物馆里的展品,特色项目演化成非物质遗产,这是很多具有特色项目的学校无法比拟也无法超越的,这种无法比拟和超越,正是特色项目的文化能沉淀下去的成果。

特色项目能从学校层面走向世界层面,另一个重要的催化剂,无疑是能“走得出来”。

走得出来,是指特色项目的辐射性。惠及学生,无疑是特色项目的目标,但是特色项目仅仅停留在惠及学生上是远远不够的,特色项目还应该走出校门,惠及周围,通过学生影响家长,通过学校惠及社区,甚至让一个社区、市区也拥有这样的特色。在这里,赘言例举四川一所小学的特色项目:四川省一所小学,地处秦巴山区,学校所在的县是内陆城市,工业底子薄,交通不便,邮电、能源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所学校距县城还有40公里,其中有26公里碎石泥土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但其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农村的特色),在良好地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常年坚持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在剪纸、刺绣、纸扎、泥塑、根雕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使这所学校所在的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剪纸艺术之乡”,被四川省命名为“四川省文化特色之乡”。一所学校带动了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所学校的特色极为鲜明,同时也因为学校在特色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并不停留在学校层面,而是创造机会让特色项目融于周边,融于社会,这样的特色,才会让学校的特色项目有着真正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杭州求知学校虽然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也在身体力行中,因为,他们正在把特色项目向社会开放,他们的扎染获得“杭州市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的荣誉。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特色项目走向高的层面,融于社会,辐射社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管中可以窥豹,一叶可以知秋,剖析杭州求知学校丝绸扎染特色项目的形成,相信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特色项目打造和特色学校建设的管理者应该有所启示。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猜你喜欢
扎染丝绸层面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丝绸情调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