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民
中国天然橡胶市场是1994年开放的,在此以前国产天然橡胶一直由国家定价和统一收购。从宏观上看,市场开放给中国天然橡胶生产业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例如:市场开放以来,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15 210元,比原先的国家牌价6 080元增加了9 130元,表明市场开放对橡胶生产业主是利好的。但市场放开后,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人为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影响,让广大天然橡胶生产业主很难把握生产经营自主权,始终置于受牵制的境地,特别是面对市场人为的超度炒作,更感到难以应对和束手无策,而且对天然橡胶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几个相关问题发表几点见解,愿借此领教于同行。
1价格变幻幅度令人生畏
截至2013年底,即市场开放20年,特别是2001-2011年10年间,橡胶价格从低谷上扬至历史最高峰,主产品国标-5号胶从每吨6 150元暴涨至42 460元,后者为前者6.9倍;浓缩乳胶从每吨3 800元暴涨至28 560元,后者为前者7.5倍。暴涨暴落固然有市场的力量,但很大程度上是人为超度投机炒作所致,当投机者面临自身利益将化为泡沫时,则本能地不择手段保护自己,根本不考虑橡胶生产经营者的感受。例如,2011年在欧美经济危机持续和天然橡胶供求关系紧平衡的情况下,国标-5号胶每吨炒至42 460元,完全是投机者人为超度炒作所致。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业主得到意外的收益,当然皆大欢喜;相反,橡胶下游加工企业却倍受煎熬,形成有人高兴有人愁的局面,天然橡胶市场被人为超度炒作扭曲了。
橡胶价格大幅震荡除了市场被扭曲外,对天然橡胶产业巩固和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例如:2001年橡胶价格跌至谷底时,国际天然橡胶价格每吨只有420美元,这个价格当时国际权威机构评价为近30年新低,东南亚产胶大国几乎引起恐慌,发展不再、更新推后、甚至废掉胶园改种油棕、有大片开割胶园因亏损而停产。时隔10年,2011年1月4日刚刚开市,胶价就像脱缰的野马冲破每吨4万元大关,达到42 460元,这种情况的出现,除投机者以外,橡胶生产业主和下游加工企业均始料不及。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生产业主忘乎所以,认为种植橡胶大把赚钱的机会来了,一下子把生产成本扩大到每吨28 700元,这个成本为10年前的3.4倍,明白人都会看到这是一种自取灭亡的危险信号。不出所料,2013年综合干胶平均价每吨只有18 900元,意味着每生产一吨橡胶就要亏损近万元。2014年到目前为止,每吨干胶只有1.6万元,部分生产业主已经陷入了困境。10年间价格震荡幅度高达7倍之多,这对每一位生产业主的经营才能都是一种严峻的检验。问题的关键是胶价趋好或暴涨时,没有建立价格风险基金,大手大脚花费,促使成本升高,因而对市场变化失去了最基本的应变能力,教训十分深刻。
2建立价格风险机制势在必行
橡胶市场开放20年,特别是后10年,价格起落高达7倍之多,面对这种严酷现实,为了巩固和发展天然橡胶产业,建立价格风险机制的问题已经客观地摆在生产业主的面前。橡胶生产业主思想上首先要知道,市场开放20年,天然橡胶综合平均价每吨为15 210元,其中:价格变幅最大的后10年,每生产1 t橡胶的平均收益是19 044元,不管你对价格暴涨暴跌持什么样的心态,是狂喜还是垂头丧气,不同时期生产的实际收益就是这么多。据此,对橡胶收益抱不切实际的奢望是不可取的,应该沉下心来,考虑建立应对市场风险的机制,提高市场应变能力,临危不惧争得主动。如果以20年平均售价为基数,当价格下跌至每吨6 150元也用不着惊慌失措,因为你最终得到的只是15 210元;如果以后10年平均价为基数,当价格暴涨超过每吨4万元时,也用不着忘乎所以,因为你最终得到的只有19 044元。由此看来,橡胶生产业主在生产经营收益上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橡胶生产业主经营智慧的重要表现。
橡胶生产业主在提升心态应对能力的基础上,应该优先考虑建立以丰补歉的价格风险机制,按适当比例把钱当作基金存下来。这个比例联系到橡胶生产有效周期为25年,按销售收入4%提取比较恰当。例如,一亩橡胶周期产量约2 t左右,按后10年平均价计算,周期亩总收入为3.8万元,按4%提取风险基金,每亩就有1 520元,具有一定的应对风险能力。以海南省为例,现有橡胶约820万亩,按照周期良性循环开割率83%计算,一个周期25年提取风险基金可达100亿元,可以提高橡胶产业自身的应对能力,大大降低市场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诸多风险。海南农垦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探讨过建立橡胶风险机制问题,当时是执行国家牌价,不存在价格风险,主要是应对台风灾害,当时拟用5%的提取比例,按当时橡胶销售收入约8亿元计算,每年可提取基金4 000万元,如果成功推行,累积至今将成为一种可观的抗灾力量。从实践看,应对市场价格风险要比应对台风灾害困难得多,每吨橡胶从42 460元,才短短3年时间就下跌至目前每吨不足1.6万元,降幅高达62%,这比1995年海南发生的史上超强“达维”台风还要凶猛得多,而且目前的市场颓势,何时恢复,是3年、5年还是更长时间,前景难以预测。
3战略与效益之间的艰难选择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是建国初期党中央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锁,当作国家一种发展战略发展起来的。60多年来国家为支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人力、物力、财力诸多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巨大的支持。有人这样评价计划经济,尽管计划经济体制本身有许多弊端,但用于支持像天然橡胶这样生产周期长达30多年的基地建设,特别是前7-8年投资期的连续性,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保证了后续投资的稳定和连续性。因为橡胶尽管是很粗生易种的作物,但如果种后因投资跟不上,一旦失管就会前功尽弃。农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成也三年败也三年”,意思是橡胶种植后,只要按技术规程好好管理3年就成功了;反之,再好的胶园如果放弃失管3年,也会前功尽弃。历史上之所以产生过改造落后苗的无奈之举,多半是管理不到位所致,尽管耗费了大笔资金,但改造落后苗的效果并不好。民营胶之所以跳不出“种七年,割七年,最终赚点树头钱”的怪圈,主要原因就是投入不足和不严格执行技术规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天然橡胶四大工业原料和稀有资源的地位依然存在,但同建国初期对比,原先的战略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世界所有著名的十大轮胎厂都进军中国,使中国成为全球天然橡胶最大的消费国和进口国,封锁已成为过去。2013年中国进口天然橡胶401万t,2014年需求量仍将达到395万t,国产胶即使达到75万t,自给率也低于2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再挥舞封锁大棒,就等于把全球十大著名轮胎生产厂家锁在中国,世界相当一部分汽车就开不动了。封锁已成为过去,原先的战略地位光环不再,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橡胶业主在效益和战略地位之间产生了新的选择,理所当然把天然橡胶的经营效益放在首要位置。以海南农垦为例,2013年开割胶园亩产只有53 kg,按当年实际销售价格计算,亩收入只有1 118元,仅及热带高效农业的1/3,严格来讲,这是热带资源的一大浪费。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自然会对天然橡胶基地规模是否继续保留产生了质疑,总不能为了模糊的战略需要,长期遭受效益低下的挑战。笔者建议,如果国家需要保全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应该制定类似农民种粮给补贴的政策,即国内生产1 t天然橡胶补贴多少钱,这或许是一种可行办法。
4产权差别的弊端成为争议的焦点
诸多事实证明,全球天然橡胶产业90%以上选择私有化是正确的。对比之下,国有胶园却吃了产权选择的大亏,而且已经发展至难以为继的地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种植橡胶,产权物权均归自己所有,可以变成参股股份,可以出让土地使用权;但国有胶园尽管名义上由职工家庭长期承包,承包职工只有组织生产权,土地产权和物权依然掌握在国家手中,既成不了长包者股份,更谈不上拥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由此看来,同样是承包橡胶园,身份不同权力利益就大不一样。农民自己种植橡胶,不管价格高低,收入全归自己;职工承包国有胶园,得按规定上交国家,剩下才是自己的,加上长期分配比例不合理,使生产过程中派生出加刀强割、私卖产品、任意丢岗等一系列丑陋现象,导致国有胶园产能严重下降,“达维”台风离开我们已经9年,至2013年底,橡胶产能恢复只有灾前的68%。据初步分析,承包职工私自偷卖的产品接近总产的20%,为什么2012年海南民营胶平均亩产高出农垦胶16 kg,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也能找到答案。特别是在目前胶价下跌的条件下,胶工收入减少,产生了丢岗位甚至无人割胶的消极现象,已经危及生产的正常进行。由此看来,不管国有胶园长期承包喊得多么响亮,都无法逾越国有产权这条红线,加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国有胶园已经面临经营难以为继的被动局面。基于此,今后发展橡胶或是国有胶园更新,都必须抛弃国有产权,否则很难取得成功。如果说过去是执行国家发展战略才建设国有胶园,因为只有国家投资支持才能完成这个战略任务。但从企业角度看问题,国有胶园的体制由于产权问题同承包者利益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承包形式,都不能越过国有产权这道红线,承包职工所得只是比例非常不合理的劳务收入,不可能有真正的积极性,一旦胶价下跌正常生活受到困扰,再好的长期承包也会断线。作为一项政策探讨,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国营农场职工从事自营经济产业,享受同农民一样的土地使用权,特别是职工自己开垦的国营农场规划以外的碎部土地,应优先赋予土地使用权,避免再遭受政策边缘化的不公平待遇。
5出台政策保护橡胶生产业主利益
中国是全球天然橡胶最大的消费国和进口国,国家应该出台政策规范天然橡胶市场,特别是人为投机超度炒作扰乱市场的行为,应该严加监管,以便保护好广大生产业主的利益。最近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即《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希望对天然橡胶市场乱象,特别是人为超度投机行为起到遏制作用。纵观全球天然橡胶的供求关系大走势,紧平衡关系的状态并没有大的改变,例如:2013年全球生产天然橡胶1 170万t,消费1 130万t,顺差40万t;权威机构预测,2014年生产1 210万t,消费1 190万t,顺差只有20万t,这个顺差只占总产的1.6%。如果以这个供求关系为判断基础,目前橡胶价格每吨不足1.6万元缺乏根据,炒家更没有理由把1.6%的顺差,炒作成足以迫使价格下跌的筹码而从中混水摸鱼。笔者始终认为,橡胶生产业主任何时候都要关心和把握供求关系的大走势,只要供求关系紧平衡的大走势不出现大的改变,橡胶价格就不会偏离大走势而滑落,思想上也用不着过于恐慌。10年前由泰国、印尼、马来西亚3国联手成立橡胶3国集团,当即公开向世人宣布:橡胶价格由生产国决定,全球天然橡胶生产业主对3国集团的这一决定抱有很大的希望。但从10年实践看,由于这个集团结构上属于跨国松散性组织,遇事总是首先从本国利益出发,遇到问题很难一致应对,即使某个时期形成“减产限出”的共识,但执行起来也往往同床异梦,起不到调控市场的效果。
目前天然橡胶价格严重偏低,每吨不足1.6万元,而且看不到复苏反弹的迹象,生产业主普遍担心类似2001年的低谷即将到来。3国集团又祭出“减产限出”的应对措施,效果如何尚待观察。不过,笔者认为,既然全球天然橡胶紧平衡关系没有出现大的改变,加上欧美国家经济危机普遍出现复苏迹象,英国已经向全世界公开宣布延续多年的经济危机已经结束,天然橡胶价格借助世界经济复苏有望在年内出现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