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瓶颈及对策

2014-09-11 02:59:06程霞珍潘理权
关键词:投融资安徽安徽省

程霞珍,潘理权

(安徽行政学院财金系, 安徽 合肥 230059)

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瓶颈及对策

程霞珍,潘理权

(安徽行政学院财金系, 安徽 合肥 230059)

近年来,尽管安徽省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基础,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瓶颈并未彻底消除,体现在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投入力度不够、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文化产业间接融资难度大、文化产业外资利用水平不高等。安徽应借鉴国内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金融配套服务多层次等方面,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安徽省;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瓶颈;对策

一、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

自2003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安徽省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出现了全国瞩目的“文化皖军”现象,文化产业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12年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14亿元,相当于2005年的5.95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4.15%。预计到2015年,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 2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

安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通过财政融资、招商引资、信贷融资、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市融资等方式,构建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一)财政投融资

2010-2011年,安徽省财政和各地市政府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专项资金等多种形式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见表1)。

此外,安徽省政府还对文化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据统计,在2006-2010年间,141家经过改制的单位和52家新成立的文化企业,相继通过省财政厅与省委宣传部的联合审核上报,享受减免税10多亿元[2]。

表1 2010-2011年安徽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单位:万元

(二)招商引资

“十一五”期间,安徽重点项目库中的重大文化项目多达550个,投资总额约为2 350亿元[3]。此外,安徽省还创新组织招商活动,赴港推介文化产业项目;在徽商大会上独辟文化产业板块,在2006-2009年的四届徽商大会上,成功签约191个项目,引进资金54亿美元,投资总额达到70亿美元[2]。

(三) 信贷融资

截至2012年底,安徽文化产业已获得中行安徽分行提供的贷款余额250亿元;3 300多户文化企业获得工行安徽分行发放的贷款余额630多亿元;安徽文化领域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累计授信额度达65亿元,累计社会融资投放总量达36亿元[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还创造性地通过债券承销业务,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募集中期票据资金10亿元,使得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成为全国发行行业首家成功发行中期票据的企业。

(四)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以各类社会资本组成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成为安徽文化产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作为安徽第一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科·安广股权投资基金,其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由中科创业与安徽广电传媒于2010年共同发起创立,并于2011年投资安徽华文国际有限公司。继中科·安广股权投资基金组建后,2011年安徽出版集团与中融信金融控股公司共同成立了皖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寻求以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的新型文化产业进行风险投资,如动漫及影视制作、文化传媒、网络游戏、数字出版与印刷等。

(五)上市融资

目前,安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有两家:时代出版和皖新传媒。2008年安徽出版集团重组科大创新,主业成功借壳上市,在全国率先以出版业务整体上市,成为“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新突破和新亮点”[3],并入选当年全国十大经典重组案例。2010年作为全国发行业主板第一股,安徽新华传媒成功挂牌交易,上市首日其市值便突破160亿元,位居全国传媒类上市企业第二。2011年皖新传媒参与新华网股份认购,投资总额达1 882.4万元,完成了由平媒到网媒华丽转身,实现了全媒体拓展。

二、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瓶颈

“十一五”以来,尽管安徽省在不断地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基础,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瓶颈并未彻底消除,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仍显不畅。

(一) 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基数较低,外加安徽省底子薄,财政收入偏低,人口总量偏多,尽管“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各级政府在逐年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但从一些相关指标数据上依然可以看出,政府对文化建设的公共投入仍然偏低。无论是人均文化事业费支出(见表2),还是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见图1),安徽都排在全国倒数位置。

表2 2005-2010年间安徽人均文化事业费及在全国排名情况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图1 2011年安徽与全国部分省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的比较

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二)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从上市企业数目来看,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36家传媒娱乐业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北京有8家,上海有5家,广东、浙江和湖南各有4家,而安徽只有皖新传媒(601801)和时代出版(600551)两家,且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从上市企业融资规模来看,皖新传媒(601801)和时代出版(600551)两家上市企业的融资规模都不大,发行总股数偏少,分别为91 000万股和50 582.53万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同类上市公司中,分别排名第7位和第12位,远低于江苏省凤凰传媒的254 490万股和湖南中南传媒的179 600.00万股。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来看,目前还没有出现安徽文化企业的身影,而北京和广东则分别有5家和3家文化企业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

(三)文化产业间接融资难度大

1. 文化产业自身特性决定的。文化企业核心资产呈现无形化特质,创意、品牌、文化产品等无形资产难以有效评估,导致金融机构较难准确确定企业的信贷额度和市场预期价值;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轻、薄、小、弱”特征明显,其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信用级别和财务信息的公开性较低,不利于银行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文化产业门类繁杂,新兴行业众多,与常规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导致银行信贷人员难以把握文化行业的经营规律。

2. 金融机构的本质决定的。作为企业性质的银行,逐利是其主要动机,其放贷的前提是资金需求方必须提供合格的抵押品或担保,以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但在现实中,数量众多的是规模小、抵押品不足、发展前景不明的中小文化企业,这就容易导致银行信贷资金不可能对中小文化企业实现全覆盖。此外,我国大多金融机构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垄断,银行利润旱涝保收,导致许多银行也不愿意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研究如何针对文化企业特性提供与其相匹配的金融信贷服务。

3. 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体系不健全。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是近年来诞生并受到关注的,社会上缺乏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专业的评估人员和成熟的评估方法,再加上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托管制度不完善,无形资产流转服务体系不到位,中介服务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一旦贷款出现风险,可能就会面临质押物处理难等问题,加大了银行信贷投放的风险。

(四)文化产业外资利用水平不高

与其他行业相比,安徽文化产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太低。从表3可以看出,2011年安徽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竟然为0,而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行业占比总和达到85%以上。2012年安徽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增长迅猛,达到4234万美元,相当于2009年110万美元的38倍,但也仅占2011年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总额的0.64%,远低于制造业的64.94%,房地产业的15.3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6.83%。

表3 2011-2012年安徽按行业分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安徽统计年鉴》(2012-2013)

三、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

安徽应借鉴国内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配套服务多层次等方面,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培育

要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政府就应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使各类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乃至公民个人都有机会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公平竞争,以有效缓解金融支持不足问题。尽管2012年在《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建设文化强省实施纲要》中都强调,要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政策,鼓励非公有资本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兴办文化企业,并制定了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政策,以切实保障其与国有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公平待遇。但目前安徽文化产业市场投资主体形式仍然比较单薄,主要是以安徽报业集团、安徽出版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安徽演艺集团和安徽广电集团五大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文化企业等多样化的市场投资主体还比较缺乏;主要以内资文化企业为主,外资文化企业稀缺。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在构建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主体中,地方政府是引导者,企业是主导者,金融机构是主要支持者,外资是必要补充者,社会公众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行业协会则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润滑剂”[5](如图2)。

图2 安徽文化产业投资主体构成

(二)多样化融资渠道的构建

安徽应借鉴国内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坚持“五结合”原则,即政策扶持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传统融资和创新融资相结合、正规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和民间资金的补充作用相结合、投融资渠道建设和投融资平台建设相结合。据此,可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充分彰显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的主体地位,大力发挥企业资金投入的基础性作用,稳妥开展股市融资,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并创新搭建以安徽文化产权交易所、安徽版权交易中心和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为载体的多样化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如图3)。

图3 安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构建

1. 切实加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1)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切实贯彻2012年《安徽建设文化强省实施纲要》提出的目标,即各级政府要提高对文化的财政支出比例和增长幅度,到“十二五”末,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要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落实并改革税费优惠政策。切实执行安徽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提出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例如,比照高新技术开发区税费优惠政策,认定并扶持30个左右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从事数字化、网络化等文化创新型企业或项目,免征其行政性收费地方留成部分;对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文化企业,其拷贝销售、版权转让、影片发行以及农村市场放映收入等,可免征或减征其增值税和营业税;对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文化企业,其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予以一定比例的加计扣除或摊销;对已经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准予文化企业在其所得税前按规定予以当期扣除或结转扣除等。

(3)创新财政文化资金的投入方式。既要努力实现财政文化资金由“养人”机制向“养事”机制的转变,不断强化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资金保障;又要积极凸显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引导更多社会组织从事文化生产和服务。

(4)强化财政文化资金的绩效管理。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合理配置资金使用方向和投入额度,充分发挥财政文化资金的最大效用,努力使有限的财政投入带来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出;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并优化资金扶持政策,推动文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培育和引导作用,切实帮助小微文化企业摆脱资金困境。

2. 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直接融资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安徽虽有新华传媒和时代出版等文化企业成功在主板上市,但上市企业相对偏少,融资规模仍然有限。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一要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规模,形成“金字塔形”资本市场结构(见图4):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积极申请在主板上市融资;对于那些尚不具备进入主板市场的文化企业,可通过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即将推出的新三板市场进行融资;对于那些不具备上市条件又急需资金的文化企业,可通过与上市公司合作,采用资产注入、置换等方式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二要强化培育和储备文化产业,构建多层次文化企业上市梯队;重视申报和发行,助推更多文化企业早日上市。三要创新文化项目资本运作方式,鼓励其资产证券化试点,创新融资方式[6];鼓励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科学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合理吸纳私募股权基金,积极利用期权期货效用。

图4 金字塔形的资本市场结构

3. 创新信贷融资服务

文化产业信贷融资难是不争的事实。安徽文化产业要打通银行信贷融资渠道,首先应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信贷工具。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推出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业务。如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动漫演艺业、出版影视业等相关企业,可开展融资租赁贷款发放等业务;对融资规模大或项目多的企业,可采用银团贷款或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等。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资产评估体系。文化企业的专利权、版权等知识产权是其宝贵的无形资产,以此向银行贷款必须进行无形资产评估。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合理确定评估程序,科学规范评估机构,努力完善文化企业质押、流转、托管无形资产的一系列管理办法,为其融资作出相应保障。此外,可创新设立文化产业银行。现有的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传统工商业,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导致银行信贷与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不畅。为促进银行与文化产业间的沟通,可创设专司于文化产业的特色银行,或在商业银行开设文化产业支行,使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本高效对接。

4. 搭建投融资平台

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旨在有效解决文化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信息与资源的不对称问题,从而极大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安徽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就必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融资平台。一是要积极扶持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和安徽版权交易中心的业务发展:省内涉及国有文化产权的转让、交易等行为,须通过版权交易中心、文化产权交易所进行;支持安徽文化产权交易所提升服务能级;在文化产业领域探索开展资产重组、融资并购、文化创意成果转化等高端增值服务;基于文化产权交易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诸如财务审计、产权经纪以及法律服务等专业性机构。二是要打造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使之成为集政策发布、信息交流、业务办理、产品发行、项目咨询、产品展示、在线交易、网络培训等各类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此外,还应加强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旅游节等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建设,努力为安徽文化产业投融资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三)完善多层次的金融配套服务

就配套服务而言,安徽不仅要积极开发针对文化企业特点和需要的保险产品,总结和推广文化产业试点险种,而且要培育和发展面向文化产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积极申请国家信用担保资金资助。既要勇于创新担保方式,并通过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构建立体化投融资保障体系,又要立足商业银行的特有属性和功能,创新构建适应多方需求的投融资风险共担平台[6]。同时,各级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还应通过财政专项发展资金给予贷款贴息,通过财政渠道给予保费补贴,并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协调相关政策,努力构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平台。

[1] 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DB/OL].(2012—06—04)[2012—11—20]. http://www.ahci.gov.cn/.

[2] 张丹丹,程霞珍.文化产业发展中“安徽现象”的深层解读[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5).

[3] 刘成群. 劲风吹江淮[N].河北日报, 2011-5-20(2).

[4] 谢啸. 安徽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2:31.

[5] 程霞珍. 安徽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问题研究[R] .合肥: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11.

[6] 孙语圣.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责任编校:徐希军

2014-04-30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业态的金融支持模式研究”(12020503035)。

程霞珍,女,安徽桐城人,安徽行政学院教授;潘理权,男,湖北钟祥人,安徽行政学院教授。

时间:2014-8-28 15:45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40828.1545.028.html

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4.028

G124

A

1003-4730(2014)04-0126-05

猜你喜欢
投融资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 08:49:18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5期)2021-03-11 12:08:54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家教世界(2021年2期)2021-03-03 09:27:00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商界评论(2019年8期)2019-09-23 18:56:00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商界评论(2018年7期)2018-07-11 16:48:04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商界评论(2018年5期)2018-05-21 16:42:22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商界评论(2018年4期)2018-04-09 17:05:18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20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