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員工是怎麼變壞的?

2014-09-11 12:35史瑩
台商 2014年5期
关键词:員工結果環境

史瑩

有些白領員工上班從不遲到,也不早退,你說他不幹活吧,他每天都在工作;你說他幹活吧,卻沒有全力以赴。極少數人這樣做還不可怕,可是其他人會看在眼裏,久而久之也不好好幹了,因為幹好幹壞一個樣,不全力以赴照樣可以混日子。這種情況不僅使企業的效率、品質大打折扣,還會直接影響員工的士氣,進而影響企業的業績,拉高企業的成本。

為什麼好端端的員工會學壞?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鬥進行過一項試驗,他找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擺在帕羅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布朗克斯街區。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輛,他把車牌摘掉了,並且把頂棚打開。結果這輛車一天之內就給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羅阿爾托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無人問津。後來,詹巴鬥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車就不見了。

以這項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員工的行為與企業環境密不可分

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示是,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環境決定的。我們的工作環境通常有兩類,一類是硬環境,如辦公環境、設備環境等;另一類是軟環境,如工作氛圍、企業文化、語言習慣等。很多公司都很在意硬環境中的「破窗子」,只要一出現問題立即修理,但卻不太在意軟環境中的「破窗子」:比如同事關係的緊張,比如企業文化中的怪話,比如語言習慣中對客戶的不敬等。

其實,絕大多數員工進入一家企業後,都會抱著好好做的想法,希望做出一些成績來。但是進入公司觀察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會根據情況進行自我調整,他們要看這家企業是如何對待員工的,包括上進的員工、做出成績的員工、不好好幹的員工、沒有業績的員工。如果企業對待員工像家人,他們也拿企業當做自己的第二個家;如果他們發現企業只是在利用他們,並不把他們當做自己人,他們就會採取「你不仁,我不義」的對策,進入混日子的狀態。有能力、有良心的可能會選擇離開;而沒有能力,也沒有良心的就選擇「混」,結果自然是雙輸。

按照破窗理論,任何一個員工的問題都不是簡單的問題,任何一個問題都構成了企業環境中的破窗。而任何一個破窗的存在,會導致心態上的雪崩效應!

這就是業績的文化定律:業績背後是團隊,團隊背後是文化,文化背後是心態!那心態是什麼?我想就是企業環境,包括軟環境與硬環境的一個反映。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企業任何一個重大問題的背後,一定是若干問題累積的結果。所以,要想解決問題,就不要著急在某個人身上找原因,而是從問題發生的環境上找原因,特別是企業的軟環境——團隊文化與心態上找原因。很多問題表面上是某個人的問題,其實背後是企業的制度、文化與員工心態出現了「破窗」,這種「破窗」在「引導」著問題的出現。要想讓員工全力以赴,努力工作,就必須理解員工想要什麼,這是「以人為本」最基本的動作。其實員工想要的無非就是這樣幾個東西:能學到東西,能不斷進步,能掙到比同齡人更多的錢;努力工作的話,可以憑本事獲得晉升,能得到上司和老闆的尊重與信任。所以說,管理員工並不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也很容易,關鍵是要學會「琢磨人」,確切地說就是籠絡人心,經營人心。

雄鷹只能生活在天空,職業經理人只能與法治化的組織環境共存,職業化的員工只能夠生存在公平公開透明的企業文化之中。

所以,如果你想要雄鷹,關鍵不是去弄很多雄鷹進來,關鍵是要投資雄鷹生存的天空,那便不用擔心沒有雄鷹。想要職業經理人嗎?請投資法治化的組織環境。想要職業化的員工嗎?請投資職業化員工生存的制度與流程。

猜你喜欢
員工結果環境
为什么耳朵进水后听不到声音?
良好的环境’”等十五则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员工吃草,狼性何来?
跟踪导练(三)2
家庭全能“员工”
合理表示“等可能事件”的所有结果
刷碗
环境犯罪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