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Vs全球化

2014-09-11 05:46
台商 2014年5期
关键词:太陽國際台灣

被台灣有心人賦予很多政治意涵的「太陽花學運」,說穿了,只不過是台灣「草莓族」面對全球化浪潮時不知如何應對的情緒反應。服貿協議只不過是他們藉機發洩的一個理由而已。

縱觀台灣這次太陽花學運,先不討論其運動過程的「行為是非」,也不討論「學運本身是不是妨害他人自由」,更不討論「學運運作本身是否民主,所有決策是否聽取所有同學意見」……本文只想討論學運為何會有這些「情緒反應」?

有評論說,學運是「黑手」唆使的;有人說,學運是民進黨誘發的;有人說,學運是對馬英九處理服貿過程的不滿;有人說,學運是對台灣立法的不滿……總之,對學運的總結可以成千上萬。但是,歸根結底是台灣年輕人如何面對全球化?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看清自己?

學運看不清全球化

對台灣來說,全球化已經不是名詞,更不是紙上談兵,自從兩岸加入WTO以來,兩岸的國際化步伐越來越快,不管是服貿,還是海基海協先前簽訂的19項協議,其實都是兩岸邁入國際化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也是台灣國際化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台灣要國際化,就意味著:企業產品要國際化、城市發展要國際化、人口組成要國際化、市場要國際化……除非台灣退出WTO,否則,就要全部接受WTO帶來的各種挑戰。

從台灣的企業發展來看,國際化已經無需質疑。按照喬納森和威施米普爾的總結,企業國際化進程分為五個階段:本土經營階段,零星出口階段,經常性出口階段,國外銷售階段和直接投資階段。也有學者認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可分為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即間接、被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直接、主動地參與國際貿易階段,非股權安排階段和國際直接投資階段。以此衡量台灣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

企業為什麼要國際化?一般來說,企業進行國際化的動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利用國際優勢能力;

2.為了占領日益增長的世界商品和服務市場;

3.獲取關鍵性戰略資源;

4.抵禦和分散風險;

5.對競爭對手進行反擊。

在這次台灣太陽花學運過程,為何企業界普遍持負面反應?其主要原因,就是企業深刻理解國際化對台灣的重要性,如果台灣企業不參與國際化,僅靠台灣的市場是無法生存的。因此,國際化是企業有意識地追逐國際市場的行為體現,它即包括產品國際流動,也包括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

扁政府曾扭曲台商國際化

「錢進大陸,債留台灣」是陳水扁執政時給台商赴大陸投資所貼的政治標籤。但是,所有台商都知道,這是被扁政府扭曲的事實。台商之所以要「前進大陸」,是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台幣貶值、台灣生產成本飆漲、台商代工企業生存無以為繼,只有遷移大陸,才有機會生存。而剛好適逢大陸對國際社會敞開大門——改革開放,這可謂是兩岸因為國際化而初步融合。

在台商企業不斷國際化、參與國際競爭的同時,台灣城市的國際化並沒有緊接著跟上。台灣早年規劃的「亞太營運中心」,本來是打造台灣國際化的良好時機,終因「政黨輪替」、「政治惡鬥」,讓新加坡和後來的上海取而代之。

由於台灣城市國際化腳步減慢,勢必拖累企業國際化發展,比如說台灣金融業、科技業的對外開放,就遠遠不如韓國。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學生,恰恰都是陳水扁執政時期「抗拒國際化」政策的產物,「本土化的民粹教育」讓年輕學子既看不清全球化大潮來勢洶湧,也厚植了這些年輕人無法辨認何謂全球化的封閉意識。

全球化同時也要求人才國際化,而境外人口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的重要指標,反映了城市在國際分工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國際企業、國際學生、國際專家和國際人才移民。反觀太陽花學運,完全看不出有這方面的國際視野。

不知所云的學運

太陽花學運反服貿,其實是不知所云。他們到底是不接受服貿?還是不接受馬政府的談判方式?是不接受服貿內容,還是不接受馬政府的談判?

如果是不接受服貿,就意味著學運重新走回台灣2008年以前的「自我封閉」路線。因為ECFA是兩岸加入WTO的必然選擇,服貿是ECFA架構下的一個協議。台灣和大陸都是WTO會員,都必須接受WTO遊戲規則。

如果是反對馬政府的談判方式,反對馬政府操作透明度不夠,或者操作程序有瑕疵,那完全是台灣內部政治運作問題,與服貿本身無關。馬政府是經過台灣全民選舉授權的政府,其對外的任何談判都應該是有效的,除非學運要公開否認馬政府的合法性,否則,對談判過程說東說西,完全是不負責任的,也是對當初全民授權馬英九的公開毀約(等於否定台灣現行的選舉制度)。即便馬政府的施政有可圈可點之處,也應該尊重台灣的法律,或者按照台灣的法律予以罷免或者懲罰。而不是用「圍攻」、「霸占」方式,因為「有理不在聲高」。

如果學運否定的是服貿協議所簽內容,那就更離譜了,先不說服貿對台灣如何「利大於弊」,即便從尊重專業角度,有否定服貿協議所簽內容的認知也是對行政及專業人士談判能力的漠視。

太陽花學運凸顯台灣草莓族問題

ECFA和服貿都只是兩岸作為WTO成員所履行的「義務」,除非台灣決定退出WTO,就不用和大陸簽訂ECFA,更不用和其他WTO成員簽訂FTA。作為WTO成員,都要尊重WTO的遊戲規則,而WTO的遊戲規則,就是經濟一體化規則,是在每個成員當初加入WTO時就已經具備相關資格,最主要的是市場准入和經濟開放承諾。

太陽花學運表現的「不甘受制於國際強權的規則」,應該向WTO規則挑戰,向美國挑戰,而不是向馬英九挑戰,正如台灣《聯合報》的一篇言論所說,服貿協議原本應是台灣邁向自由貿易之路的敲門磚,如今卻被「民意」阻絕在外。

服貿協議不能與政治扯在一起

WTO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是「政治遊戲規則」,並不要求會員之間「政治制度」一致才能進行WTO規定下的經濟談判,太陽花學運「拿政治制度說事」,完全是無視WTO規則。台灣法務部長官羅瑩雪4月7日指出,反服貿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情,只覺得自己的力量很大,這是非常危險的」。

「台灣再也經不起折騰啦。」這話不止一個台灣人講過,似乎也成為島內的一股民意。太陽花學運之所以能成氣候,除了台灣民粹式的政治環境,最主要的是這些草莓族不敢面對全球化浪潮,不敢接受全球化挑戰。

猜你喜欢
太陽國際台灣
太阳能维修等
太阳花
太阳跳下来
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開鑼增商機
「一帶一路」系列報導國際商事法庭 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神奇的太阳
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