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科,江苏 常州 213000
心理护理在改善23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耻辱感中的应用
陆琴芳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科,江苏 常州 21300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耻辱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2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在心理护理前后疾病耻辱感的变化。结果23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疾病耻辱感总评分比实施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耻辱感。对提高患者生活信心、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重大意义。
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恢复期;耻辱感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其症状表现在感情、思维、感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及精神常规活动的紊乱,但多数患者的神志清晰,智能方面也基本上无问题[1],当患者受到世俗偏见、传统观念束缚时,往往会产生自卑感、羞耻感,尤其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即将回归社会时,这种疾病耻辱感越发严重,若不及时进行干预,会导致患者对生活无信心、逃避社会,严重者会导致疾病的复发。我院对23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实施了心理护理,在降低病人耻辱感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23例。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17~46岁,平均(37.2±6.8)岁;病程2~10年,平均(5.5±2.4)年;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入选标准均符合我国《精神疾病的诊断与分类标准》;临床精神表现症状基本消除,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在30分以上。剔除:患有严重躯体性疾病或具有重大疾病史的患者;存在智能障碍、沟通障碍的患者。
1.2 心理护理 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除精神科常规护理外,每周一次进行专项心理护理,每次心理护理时间为45min,持续12周。内容包括:①精神分裂症疾病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病机制、定义、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精神分裂症与情绪的关系、如何处理不良情绪等,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进行持续性教育,让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客观评价自我,帮助病人逐步建立自信心、自尊心、乐观精神,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以消除疾病耻辱感。②通过设定不同的人际情景,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处理、应对,提高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后的应激能力;让成功回归社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经验传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治疗、康复的信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人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每两周一次,每次45min,持续12周,共实施6次心理疏导。内容包括进行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教育,让家人认识到精神分裂症是可以防治的,在治疗康复后是可以回归家庭,继续正常生活的;向家人讲解精神分裂症防治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方法,提高家人疾病应对能力;在患者住院期,鼓励家人多来院探望,以增进家人与患者之间的感情。
1.3 评估方法 运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tigma Scale for Mental Illness,SSMI-C)[2]在患者入组时、入组后90d进行疾病耻辱感测评。量表总共28项,包括:疾病歧视度,指病人感受到外界的歧视程度;疾病遮掩度,指病人在面对外界时对疾病的遮掩程度;积极效应,指病人因疾病而将自身性情改变的程度。这三个方面,总评分越高,则疾病耻辱感越严重。
23例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23例患者心理护理后,疾病耻辱感总评分比护理前显著降低(P<0.01),患者的疾病歧视度、遮掩度评分、积极效应分均比护理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
表1 心理护理前后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耻辱感是影响患者融入社会的重大心理障碍,也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后生存质量的关键[3]。然而,在临床中,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这种病耻感除了与公众对精神分裂的不正确认知、偏见、歧视等有关外,还与患者自身认知、观念等密切相关。本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包括疾病教育、情景指导、家人支持等,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疾病耻辱感,提高了患者积极度,这对提高患者生活信心、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重大意义。
[1]张红彩,李峥,徐晖,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1):72-75.
[2]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4-290.
[3]任莉,肖乐,张国富,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5):302-304.
R473.74
A
1007-8517(2014)14-0130-01
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