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
10余次骨折,11次大型手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体多处骨骼被装上各式螺钉重新排列组合……这是命运对19岁少年刘大铭的“馈赠”。命运让他成为一个与轮椅为伴、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最后还将他的脊椎雕刻成残忍的S形!赵姣莲,刘大铭的母亲,在鲜为人知的痛苦和绝望尽头,她毅然带领儿子共凿命运的荆途。这对顽强母子最终成功了吗?
母子较劲
一定要活过12年
世上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童年,像刘大铭这样孤独苍白之至!从4岁开始,他就被安置在一间光线不足的屋子里。客厅的蓝色布艺沙发,就是他的全部宇宙。他窝在上面,或坐或躺,唯一无法做到的就是起身离开,口渴也不能够到近在咫尺的饮料杯。无聊的时候,他就盯着天花板的纹理发呆,盼望着在房管局工作的母亲赵姣莲早点下班回家。
赵姣莲生于1970年,兰州人。1994年4月,她和军人丈夫刘连昌生下儿子刘大铭。原以为,孩子的到来就是幸福的开始。然而,儿子半岁时一次意外的肩胛骨折,却惊碎了夫妻俩所有的梦——刘大铭被确诊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这是一种因基因突变而引发的极为罕见的世界性疾病,即使是轻微的碰撞,如打哈欠,也会造成严重的骨折,是迄今世界医学难以攻克的难题。患这种病的孩子被称为“瓷娃娃”,医生断言:“孩子活不过两岁”。
孩子的病,如一把弯刀,狠狠剐在赵姣莲的心头。即使拼了命,她也要救可怜的孩子。身为军人,丈夫能给家里的时间少之又少,赵姣莲只好独自带着儿子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其悉心照料下,刘大铭一点点长大,医生的话似乎没有影响到这个生命力旺盛的孩子。带孩子来到人世,没给他好身体,他时刻还面临死亡,为弥补内心的亏欠,赵姣莲只要一有空,就会给儿子讲童话故事,教他认字。很快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父亲只想在家教会他读书看报的字就行了,赵姣莲却执意把儿子送进了幼儿园,让他感受外面多彩的世界。
可好日子开始不过短短三天,就因为一场感冒草草结束。无比失落的刘大铭又回到了先前阴暗小屋独处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3年,他本该猛烈生长的骨骼却让人心寒地萎缩下去。这年,6岁的刘大铭被医生推着去“看电影”,其实是在天旋地转般的痛苦中接受了生命里第一次大手术:金属针支撑左臂长骨。难以承受的肉体痛苦与内心绝望下,他变得麻木,拒绝母亲喂食。见儿子一天天消沉下去,一向温柔的赵姣莲态度发生了急变。
赵姣莲变得“苛责”起来。她不让儿子再在舒适的沙发上躺着,取而代之的是让他在空闲时下楼骑车;她不让赵大铭剩下一口饭,甚至掉在桌子上的一粒米也要苛责他捡起来吃掉;她总叫赵大铭看《动物世界》,一边看一边唠叨:不够快的动物要被吃掉,不够强壮的也要被吃掉,不合群也要被吃掉,弱小的总会被淘汰……母亲的话就像紧箍咒一般,每至夜晚就会准时回响在刘大铭脑海里,他小小的自尊心在母亲频繁的责骂中如火苗般愈加旺盛,他甚至觉得母亲很恶毒。要强的刘大铭和母亲较上了劲,他反复练习母亲要求的“任务”,比如自己喝水,自己站起来,自己睡觉等等。不久,他居然真的做到了。
2000年冬天,眼见儿子快上小学了,赵姣莲夫妇带儿子去北京“旅行”。然而到京城之后,兴奋的刘大铭才得知,此行其实是父母倾其所有对他的病情决死一搏。在北京协和医院,几天几夜苦心排号,终于等来该院最出名的一位老专家接诊。老专家却给全家泼了一盆冷水:“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他的命,不会超过12年。”我会死吗?刘大铭大脑嗡嗡作响,感到前所未有的愤怒,他决不允许别人轻而易举地评判自己的生命。母亲尴尬得匆忙将他抱走,不停安慰他:“别听他胡说八道,他吓唬你的。”最后却泪流满面。虽然那个预言可能成真,但刘大铭旋即发誓:我一定要活下,为了推翻他的谬论,我也一定要活过12年……
病,自然没看成,北京之行却成为一家三口的痛,此后谁也没提死亡这件事。但刘大铭每夜都从生死的噩梦中惊醒。赵姣莲一咬牙,从乡下请了一个保姆姐姐专门照顾儿子,并给他买了一架电子琴锻炼儿子日益羸弱的臂力。然而,悠扬的音乐响起,刘大铭很快发现自己原本强壮的左臂愈加孱弱。他咬着牙想:你已经不小了,你该学着长大!你能抬起这条手臂,就同样能翻转糟糕的生活。不知何时,他竟能自如地活动左臂。重回医院时,所有的专家都惊呆了:“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人间炼狱
“恶毒”的母爱从未迷失
可连刘大铭自己也说不清原因,但赵姣莲却看到儿子内心无比的倔强与刚强,更窥见了迷雾中的灯塔。2001年9月,赵姣莲排除各方压力,把儿子送进了家附近的建设路小学。刘大铭的课桌旁,有一张母亲专门为方便他学习而特制的转椅,这样他小小的身子就能左右转动。而入学前,母子之间就进行了一次长谈:“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没人能陪你一辈子……要把眼泪留到我死之后……”
在学校,刘大铭奇异的身形,总会引来“足以杀死自己”的眼神,他企图通过努力学习用一张张奖状掩饰自己的先天不足。他以为母亲也会和他一样,一遍遍安慰告诫他:“孩子,你其实和别人没什么不同。”然而,赵姣莲却用几近残忍的方式让刘大铭直面自己的身体:“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掩藏,不用解释。你就告诉别人你站不起来,不能摔跤,让他们知道你需要被保护,但同时你也要告诉你自己,你是最棒的,别人能的你也一定行。”刘大铭对母亲的话不以为然,他总是选择性地接受后半句,而忽略前半句。
刘大铭在小学安然度过两年的日子里,他疯狂爱上阅读、写日记,参加英语补习,以慰藉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这时,他的身体又出现了状况,不得不再一次进行接骨手术。母亲立刻请了长假照顾他,刘大铭觉得很温暖,小时候那个温柔善良的妈妈又回来了。可是手术后,母亲很快又恢复到从前的状态,只要是刘大铭自己可以完成的,她从不伸一下手。
2008年,上初二这年,母亲带他到云南旅行。这一次,不是看病,刘大铭很兴奋。第一站是石林。险峻的山峰,陡峭的阶梯,不计其数的石块像松树般矗立。他抬头看了看,心里的失望像沾上水珠的纸张慢慢晕染开来。“走吧,妈妈抱你上去。”母亲的话打断了刘大铭的思路。“妈,不去了,真的太高了。”刘大铭回道。“几千公里都过来了,怎么能不上去?走,妈背你。”说着赵姣莲就一下将刘大铭背起。就这样,母子俩儿一阶一阶地走着,前方的台阶愈发地多,刘大铭的双手渐渐变凉,他实在担心母亲太累了,他劝母亲停下来歇歇,母亲却告诉他:“不累,我们可以让别人先走,我们一点点地追过去。”就这样,母子俩儿终于登上了石林的制高点。回到家,刘大铭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作文,字里行间中都透露出暖暖的爱意。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刘大铭的作文响亮地读了出来,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让他倍感自豪。他忽然觉得,文字就是自己的特长,在文字的领域里他可以比别人都优秀。
就在刘大铭沉迷于用文字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时候,2009年7月,身体再次向他亮出了红灯。儿时埋在腿骨内的一段钢针击破了他的骨骼、神经、血管,在阳光下明晃晃地暴露在膝盖的皮肤上,足有3毫米的长度。手术自然不可避免。这一次,父母请了长假,刘大铭也被迫辍学,在“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鸣中,一家子远离故土,慕名远赴天津464医院为刘大铭双腿做截排手术。在这里,他双腿的长骨被截断,用无数螺钉重新排列。
全身麻醉惊心动魄,手术长达4个小时。24小时后,他终于苏醒过来。因术前9小时就被医生警告禁止喝水,醒来后刘大铭吵着喊渴,就一口咬住嘴边的棉球,竟发现母亲在用棉球浸透水后擦拭自己的嘴唇。此时此刻,世间所有的语言都不能形容这样的母爱,他泪雨滂沱。可是比起生不如死的手术,他更担心母亲会怎么训斥他。因为母亲在他长时间伏案写作的时候不止一次提醒他注意身体,可他全然不顾。刘大铭忐忑地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母亲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你不疼吗?受那么大罪,你是怎么忍过来的?”母亲含泪的眼里尽是痛惜,刘大铭不知道怎么回答,委屈得抽泣起来。
为了治愈身体,刘大铭休学了一年。这一年间,他一边学习功课,一边继续创作文学作品。
越洋自救
母子合力生命与光明同归
就在刘大铭为自己能像常人一样生活享受难得的快乐时,命运又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因为长期保持坐姿,其脊椎不堪重负,由直线形生生弯曲成S形。整个胃部被挤压成细条状,心脏、肺部没有一刻不遭受着巨大的挤压。
2011年末,母亲带着刘大铭一路从天津辗转到北京,最后在众多医生的建议下找到国内最有权威的一位老医生。然而老医生的话,让刘大铭再次坠入深渊。“一年之内,你们不要再想用手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往泥沙里钉钉子,怎么可能成功呢?接受现实,回家吧。”母子俩怅然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去后,赵姣莲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为儿子制定作息时间表,督促他锻炼。刘大铭心里却翻江倒海,国内的技术不行,难道国外就没有人能治愈吗?
2012年6月,不愿就此屈服的刘大铭把自己的病历翻译成英文,寄往各个国家。大半年过去了,有不少海外医院给刘大铭回信,可没人愿意冒险接收他。刘大铭的心凉了大半。在朋友的提醒下,他又把自己的简历译成英文,又发了过去。他的自救行为,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到了这个地步,她只能和儿子一起期待奇迹。
2012年8月,刘大铭终于收到一封来自米兰莱尼亚诺的邮件,一位名叫Polao的博士答应帮他手术。赵姣莲得知后紧张得夜不能寐,她怕带儿子去一个连语言都不会说的地方,更怕不能将儿子完好地带回来。为此,她不断求人求百度,疯狂通宵做行程规划,一双眼睛充血了近半个月。
2012年9月7日,刘大铭和母亲到达了位于莱尼亚诺的医院。他的主刀医生叫Marco,虽年仅42岁,却是世界级的专家。在他的操刀下,刘大铭成功进行了长达11小时的脊椎结构重建手术。在经历这次大手术后,刘大铭非常虚弱,口味也变得挑剔,他一心只想吃中国菜,迟迟不肯张口,赵姣莲的“火气”又上来了。
“妈,我不想吃,我想吐。”刘大铭嗫嚅着说。母亲的脸色一下变了,她继续整理着饭菜,将它们腾到小盘里准备喂儿子。“妈,我想吃中国菜。”刘大铭再次恳求道。“你知道吗,我快两天没睡觉了。”母亲终于开口。刘大铭愣了一下,沉默不语。母亲继续说:“为了你当初说的梦想,妈妈选择支持你。可现在,你却连饭都吃不下去。你做了十个半小时的手术,这对一个健康的人都是致命的创伤。你的身上还插着引流管,身体里的淤血一桶一桶往外流!另外,这里不是中国,你必须适应!你可以不吃,但下场必定是死路一条,今天你必须把饭咽下去!吐了没关系,休息一下接着吃!”刘大铭的眼睛噙着泪,他知道母亲是对的。于是他艰难地吞咽着……
2012年11月20日,历时两个半月的意大利求医之旅终于扬帆返航了。荣归故里的刘大铭可以坐起,并将练习行走,像个普通人一样用双脚感受大地的气息。赵姣莲也一如既往地引导儿子不卑不亢的生活。在意大利手术期间,母亲不经意间说:“如果我们能把治病求医的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母亲的话,点燃了刘大铭写作的欲望。既然生命不死,就必然有它不死的价值。
2013年2月,刘大铭重返高二课堂,在繁重的课业和大量的作业之余,他毅然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推翻之前已成型的6万字书稿,利用放学回家与晚自习的间隙,重新起笔创作。11月,他浸满灵魂热血的17万字个人自传《命运之上》由人民出版社浓情推出,并在短短一个月后再版。在无数读者眼里,他就是“中国的霍金”。随着媒体的推广,越来越多人被刘大铭感动,他成功入选2013年“感动中国网事”十大人物、2013年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并成为2014年“感动中国”候选人。
2014年3月,刘大铭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在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北辰人文实验班就读,备战2014年高考。经历过的生死有十多次,每一次与死神的“亲密接触”都会让他成长几岁,眼前的名利不会让他迷失。现在,他最想做的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带着父母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陪伴他们一起老去……
(未经作者同意,本文禁止转载,上网。违者必究)
编辑:莫言言 happywyl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