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春
在新疆,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清真寺建筑随处可见,或华丽庄严,或古朴素雅,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疆崇信伊斯兰教的人数众多,作为宣教和礼拜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清真寺格外引人注目,可以说,凡是有穆斯林居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存在,其中不乏许多历史悠久的清真古寺。
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部地区。10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于阗佛教王国历时40多年的宗教战争,于11世纪初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和阗地区。14世纪中叶起,在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的藩属国)的强制推行下,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察合台汗国信仰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主要宗教以后,各种类型的清真寺也逐渐出现在天山南北。现在,新疆的清真寺数量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国务院新闻办2009年发布的《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指出,新疆有10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人数达1100万人,共有各类清真寺2.43万座,为信教的穆斯林群众开展各种正常的宗教活动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城市,清真寺的密集度更高,在乌鲁木齐市解放南路全长1公里左右的道路两侧,百米之内就有清真寺14座。
清真寺的多重功用
“清真寺”,也叫礼拜寺,是穆斯林礼拜、沐浴的场所,也是阿訇宣讲教义和宗教知识的讲坛,培养新一代宗教职业者的学校,为穆斯林主办婚丧嫁娶及屠宰畜禽服务的阿訇、伊玛目等宗教人员处理寺内事物的办公地点,概括地说,清真寺是穆斯林从事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由于《古兰经》要求穆斯林每天要做5次礼拜,日出,正午,下午,日落和夜晚。在古代没有时钟的情况下,很难掌握统一的时间,因此在清真寺外围建有宣礼塔,每到礼拜时间,要有大嗓门的人在塔上大声召唤,许多清真寺都有4座宣礼塔,朝向四方,召唤教徒们开始礼拜。现代清真寺的宣礼塔仍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已经不用人去喊了,而是装有扩音器。穆斯林作礼拜的清真寺内,不供奉任何雕像、画像及供品,只有围绕的廊柱,中心一个大拱顶,主要的墙壁要朝向麦加的方向。墙中间有一个凹下的龛,叫做米海拉布,是指示穆斯林朝拜方向的,龛中有一座带阶梯的高台,是在主麻日时,为伊玛目站在上面带领诵读《古兰经》用的,诵读《古兰经》时不能有音乐和歌唱,地面都要铺上地毯和布单,因为穆斯林需要赤脚礼拜。清真寺外面或一进门的地方备有自来水或水壶,要求穆斯林洗净手脸后才能礼拜。
清真寺除了礼拜和宣教的作用外,还是兼具文化和处理穆斯林民事纠纷的场所。很多清真寺附设有图书馆、医疗所。一般穆斯林有关婚姻、遗产、交易等纠纷,也可以在清真寺内按教法规定解决或调处,库车县的清真大寺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宗教法庭,是目前新疆唯一的一处宗教法庭遗址。
清真寺的多种类型
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聚居处都有清真寺,但维吾尔族的清真寺最多,种类也比较齐全,主要有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加曼清真寺、小巷清真寺、麻扎清真寺等几种类型,这些清真寺遍及新疆的城市乡村。
第一类是艾提尕尔大清真寺,位于新疆喀什,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坐西朝东,由寺门塔楼、庭园、经堂和礼拜殿四大部分组成。
这里原是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王沙克色孜·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1538年,喀什统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将寺院扩建。16世纪,叶尔羌汗国君主将其扩建为能够做主麻日礼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维吾尔族女穆斯林古丽热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于喀什噶尔,人们用她遗留的旅费扩建了清真寺,并取名“艾提尕尔”,后来分别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叶进行修建、扩建,重新规划全寺布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修缮,艾提尕尔清真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气势。
寺门塔楼正对艾提尕尔广场,天蓝色寺门宽4.3米,高4.7米,门两侧各有短墙相接;外两侧各有一高大的砖砌圆柱,底粗顶细,往顶又各有一塔楼,又名邦克楼,供寺内教职人员召唤穆斯林析祷礼拜之用。进入寺门是一个八角形穿厅,内有一20亩大庭园,南北两侧各有一排18间的经堂,为伊玛目讲经和宗教学生习经之所。园内有两个水池,四周白杨参天,桑榆繁茂,虽居闹市中心,内中却格外清静幽雅。礼拜殿设在寺院西端一个用栅墙隔开的大院落内。礼拜殿又分为内、外殿和殿堂入口3部分,南北总长140米,东西进深19米。如此面阔的大型礼拜殿,在国际上也极为少见。外殿有140根高达7米的绿色雕花木柱成网格状排列,支撑着白色的密肋天棚,宏敞齐整,气势雄浑。
目前艾提尕尔清真寺已经成为全新疆穆斯林聚礼处,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达到数千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礼拜人数达到上万人。2013年10月的古尔邦节当天清晨,笔者在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对面的宾馆楼顶,聆听和目睹了广场上数万穆斯林礼拜的全过程,教徒们在寺内和广场上依次排列,虔诚跪拜,礼拜之后,随着欢快的鼓乐声,跳起热情奔放的“萨玛舞”,场面壮观宏大。
第二类是加曼清真寺,又称主麻日清真寺。这类清真寺每周礼拜五举行聚礼及听念教义演说词和听讲劝善讲演等宗教仪式。主要建在城镇穆斯林聚居区,规模较大,宗教职业人员比较齐全,如莎车县的加曼清真寺,库尔勒市加曼清真寺。在伊斯兰教教义和历史上,主麻日一向被视为贵重之日,穆斯林于此日除参加聚礼外,还要多行善功,要剪指甲、剃唇髭、洗大净、点香、游坟、忏悔等,皆被视为圣行。
第三类是小巷清真寺。小巷清真寺一般称“麦斯吉德”,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城乡小巷,穆斯林平时礼拜、祷告都在这类清真寺里举行。这类清真寺规模不大,教职人员也比较少,但来的穆斯林人数最多,主要是平民百姓的穆斯林。在喀什市的老城和高台民居,许多小型的清真寺就建筑在民居中间,与普通居民的房屋浑然一体。
第四类是麻扎清真寺。这类清真寺多作为附属建筑物设在麻扎(陵墓)院内。穆斯林在朝拜伊斯兰教著名的教长、宗教领袖、学者、有名望人物的麻扎时,都要到这类清真寺内进行一些宗教活动,表示对亡者灵魂的缅怀和膜拜。这类清真寺往往是亡者家族及所属集团、宗派的公墓,因而涉及的人较多,来朝拜的人也很多。同时,麻扎清真寺规模较大,修建豪华,殿堂宽敞。如位于喀什市东北5公里的阿帕克霍加麻扎,就是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著名首领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陵园,也称“哈兹拉特麻扎”(圣者之墓),俗称“和卓坟”,又称“香妃墓”。这座麻扎始建于1607年,后由阿帕克主持重建,以其名字命名,后其本人及家族均埋葬在这里。
清真寺的建筑艺术
维吾尔族的清真寺与其他民族的甚至内地的清真寺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建筑艺术风格上有其独到之处。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建筑融合阿拉伯和维吾尔族风格于一体,按照当地的传统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材料和建造技术,清真寺整体形制多呈穹窿圆拱廊柱结构,与内地清真寺殿宇式的重檐起脊勾连搭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圆形拱顶和高耸的尖塔,绿色或蓝色的柱廊,造景图案和三面回廊,是阿拉伯伊斯兰清真寺建筑常用的形制,也成为新疆清真寺建筑共同流行的风格。
维吾尔族清真寺无论大小,都十分注重门楼的装饰艺术,门楼两侧各建有一座五六层楼高的圆形尖塔,并与大门相连。塔尖下部大,向上渐渐变小,尖塔多用雕花砖砌成,有的还镶有琉璃瓦,顶建砖砌圆亭,亭顶呈穹隆形,顶尖为一弯新月,具有鲜明的伊斯兰风格。清真寺的整体建筑采用木雕、砖花、石膏浮雕、彩绘和琉璃瓦装饰等多种手法,显得富有艺术魅力。装饰的花纹和图案都反映了维吾尔族的审美情趣,如花纹大都是巴旦木纹、石榴纹、花蕾纹、花朵纹、叶纹等,建筑师们运用各种艳丽色彩,将各种植物及生活用品等经过巧妙的艺术造型处理,统统彩绘入画,所以,新疆维吾尔族清真寺的装饰艺术生活气息很浓,使人强烈感受到维吾尔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