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斌
创作一幅场面宏大的画,是浪漫主义时期画家们喜欢做的事情:绘制一个幻想的场景,把自己钟爱的人、相关的人画在一起,全然不顾曾经是否真的出现过这情景。这幅《李斯特在钢琴旁幻想》就是一个例子,这幅画的作者约瑟夫·丹豪泽(Josef Danhauser, 1805-1845)是奥地利人,也是所谓俾斯麦时期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不过,这只是后世的评价,他活着的时候并不被认为是非常杰出的画家。
丹豪泽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是雕刻匠,是父亲教会了他绘画。后来他在维也纳美艺学院学画,1826年开了第一次画展。真正使他出名的事情是1827年贝多芬去世后,丹豪泽在不到十二小时的时间里绘出了贝多芬的遗容。1829年,丹豪泽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弟继承了父亲的家具厂,业余从事绘画。1833年,丹豪泽被请到匈牙利艾格尔主教驻地当画师。1838年,他成为维也纳美艺学院的副院长,后来又到德国与荷兰旅行并创作。1845年,丹豪泽因传染上斑疹伤寒在维也纳去世,他的故宅门口的大街于1862年被命名为丹豪泽大街。
画面上呈现的是一派沙龙场景,李斯特在钢琴前演奏,有六个人环绕他身旁,正在仔细聆听。
坐着的几位,第一位手里拿着本书的是大仲马(有说是作家缪塞);斜躺在椅子上,穿着男装的是乔治·桑,她和李斯特原是熟人,肖邦就是经李斯特介绍结识她的;坐在钢琴右侧凝视着李斯特演奏的是他的情人和妻子达古女伯爵。
对于这位达古伯爵夫人,还是要说上几句,她娘家的名字是玛利亚·卡特琳娜·索菲(Marie Catherine Sophie),父亲是流亡德国的法国贵族,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她的童年在德国度过,后来在法国的一所修道院接受教育。1827年,她嫁给了查尔斯·路易·达古伯爵,生了两个女儿。1835年,两人离婚。1835年到1839年,达古伯爵夫人与李斯特同居,她比李斯特大六岁,当时的李斯特正处于事业的上升阶段。达古伯爵夫人进入了李斯特的社交圈,也成为了包括肖邦在内的一批李斯特朋友的好友,肖邦曾把《十二首钢琴练习曲》(Op.25)献给达古伯爵夫人。她为李斯特生了三个孩子:长女布兰丁(Blandine,1835-1862),嫁给了后来成为拿破仑三世麾下宰相的奥利维耶(Emile Ollivier),可惜她二十六岁就去世了,并没有享受到什么荣华富贵;次女科西玛(Cosima,1837-1930),在音乐史上大名鼎鼎,嫁了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彪罗和瓦格纳;儿子丹尼尔(Daniel,1839-1859)非常聪明,是一位很有希望的钢琴家,可惜二十岁就因肺结核早逝,比姐姐布兰丁走得还要早。虽然与李斯特同居数年还生儿育女,但两人始终没有结婚。1876年,达古伯爵夫人在巴黎去世,比李斯特早十年而去,被安葬在贝尔拉雪兹公墓。达古伯爵夫人还是位作家,她的笔名叫丹尼尔·斯坦。她最出名的一本著作是三卷本的《1848年革命史》(Histoire de la Révolution de 1848)。
站着的三位,第一个是柏辽兹(亦有人说是雨果,我觉得是柏辽兹),另外两个勾肩搭背的人分别是帕格尼尼和罗西尼,他们都是李斯特的同时代人(帕格尼尼是前辈了)。罗西尼身后的一幅肖像画里的主角是拜伦勋爵,那位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干将。
李斯特用的钢琴是康拉德·格拉夫(Conrad Graf,1782-1851)制造的,他原本是个造橱柜的学徒,在德国南部学的手艺,后来成了著名的钢琴制造家,终其一生造过大约三千台钢琴。格拉夫后来能在音乐界那样有人缘,和他的收藏和推广有关,像丹豪泽的这幅画就是接受格拉夫的委约完成的。顺便提一下,钢琴上放着的那尊雕塑是圣女贞德,李斯特和贞德的关系,我能想到的是他写过的一首艺术歌曲《火刑柱上的贞德》(Jeanne d’Arc au b?cher),作词者就是大仲马。看来,丹豪泽还是有点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