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朝阳
人类和贫困的斗争从未结束。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全世界约有12亿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中,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相比30年前的19亿人,这个数字已有所下降。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中国和拉美,成为世界极度贫困人口主要居住国家和地区。这其中,只有中国在脱贫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印度:
集中全球1/3贫困人口
印度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印度极贫人口占全球极贫人口的比重高达33%,高于30年前的22%。
印度是一个发展极不协调的国家。在印度,天堂和地狱、富人区和贫民窟有时仅一墙之隔。
厕所在印度都是“奢侈品”。有数据显示,印度55%的人口会在户外如厕,而且他们鲜有用手纸的习惯。过去20年,印度虽然经济保持了7%左右的增长,其IT产业更是闻名于世界,但这并没有改变印度文盲率高达24%、儿童营养不良率超过40%的事实。
印度人口众多,目前12亿人口总量直逼中国,农村人口高达70%以上。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将人进行贵贱区别,这也给印度扶贫工作带来了很大障碍。
2013年新年伊始,印度政府在全国20个地区推出了一项帮助贫困人口的大型现金补贴计划。印度政府为这项名为“福利直接转账”(DBT),该计划拨出3万多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614亿元)的资金。计划在初期将使至少20万人获益,至2013年底,其规模将涵盖整个国家。印度政府表示,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印度最贫困阶层的民众“进入主流社会”。
现金补贴固然是好,但扶贫绝不等于简单的“发钱”,印度要想真正减少贫困,需要一整套综合治理方案。
撒哈拉以南:
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1981~2010年期间,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是世界上唯一贫困人数不断增加,且增幅显著的地区。世界银行的报告称,如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极贫人口数(4.14亿人)比30年前(2.05亿人)增加了一倍以上。因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1981年仅占世界极贫人口总人数的11%,而现在却占到世界极贫人口总人数的1/3以上。
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12全球饥饿指数报告》,1990~2012年,饥饿状况恶化最严重的国家大都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布隆迪、科特迪瓦、科摩罗等国冲突连年、政局不稳,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斯威士兰、博茨瓦纳也名列贫困榜榜首。
除了政局不稳和战乱等因素,疾病也常常成为非洲贫困的“帮凶”。根据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2005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在全球1400万感染艾滋病或者肺结核(肺结核往往与艾滋病相伴而生)的病人中,70%生活在非洲。在非洲,每100名成年人中就有7名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医疗条件落后、药品昂贵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缺失,成为抗击艾滋病事业的严重威胁,也直接阻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脱贫进程。
不过,据世界银行预测,随着地区冲突的缓和,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善,未来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将超过5%,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希望这样的经济发展给撒哈拉以南非洲带来更多的“面包和药品”。
拉美:
以墨西哥为主的贫困地带
根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推出的“2012社会状况”报告,拉丁美洲的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76亿人下降到2011年的1.68亿人,占总人口的29.4%,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极端贫困人口仍保持在6600万人,约占世界的6%。
贫富差距是拉美地区贫困人口大面积分布的重要原因。在拉美国家,最富有人群占国民收入的40%,而最穷人群只占国民收入的13%。
墨西哥是拉美国家中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国家。在拉美1.68亿的贫困人口中,墨西哥贫困人口占到了1/3。据墨西哥媒体报道,在2010年的一份调查中,53.8%的墨西哥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原住民儿童和青少年中,这一数字竟达70%。
墨西哥过去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特别是1994年加入北美自贸区以后,墨西哥对美国农产品敞开国门,使得本国农业遭受巨大冲击,大批农民和小农户纷纷破产,农村成年男子被迫进城谋生或选择移民美国,这种被动的“去农业化”现象直接导致农村贫困问题凸显。此外,经济危机也让原本贫困的墨西哥人的日子更加难熬。
为了减少饥饿和贫困,2013年1月21日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正式宣布启动“全国反饥饿和极端贫困运动”。这项为期6年的政策,将一改过去向贫困人口直接分配食品和现金的做法,转而通过创建“食品银行”和构建营养补给体系等机制,重点消除极端贫困和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中国:
脱贫工作最好案例
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近几十年,中国脱贫工作取得巨大进展,极度贫困人口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总数的比例从1981年的43%下降至2010年的13%。
对于中国脱贫所取得的成绩,印度媒体不无羡慕地说,过去10年来,中国农村人口的脱贫数达6000多万人,相当于整个法国人口。中国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时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的生存、食品和穿衣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全球12亿极贫人口中,逾四分之三住在农村,而城镇化一直是减少极端贫困现象的关键驱动力。
在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浪潮中,更多的农村人口将被转移至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的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