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在职场中,只要留意,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这么一类人,他自视清高,总感叹怀才不遇,而在现有的职位上,却一直表现平平。这不禁令人生疑:你既然这么有才,怎么不表现出来?
大林就是这样的职场“烦”人,他一直活在抱怨里。在他看来,他的上司是个白痴,专业不如他懂得多,英语不如他说得流利;而他上司的上司,在他眼里更是不值一提,是个“只会忽悠,不会做事”的人。在他自己看来,他30岁,黄金年龄,名牌大学毕业,在名企工作三年,做过销售经理,待人诚恳……
大林比我早两个月入职这家生物科技公司,他入职时的职位是渠道总监,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渠道开发经理。在那一批一起参与项目培训的人员里,大林的优势相当明显,口才好,英语流利,长相也帅气。在历经三个月的培训之后,大林成了大家眼中带头人的不二人选。
但具体的工作没有展开多久,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发现,大林只适合在纸上发挥,落地后,他不再是那个乐观积极的领袖,而成了问题领袖。
研究市场策略时,他总是能找到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没有一个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对产品进行深入了解时,他也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也没有应对方案。他的上司张总对他说:“大林,对于我们这个还没有展开的项目,需要发现问题,但更需要解决问题。我希望你下次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大林摇头,说:“我没有方案,我只是认为这个项目不成熟,做不了。”上司很尴尬,就把大林提出的问题拿出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大家都认为可行。而在上司出去接电话的时候,大林却站起来,把上司的办法否定了,说:“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有同事说:“我认为可以试行一下,因为我们的项目是新的,市场反应怎么样,我们还不知道,总需要一个方法切入市场。”
后来,张总的助理把大林的这一行为告诉了张总,张总非常生气,认为大林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会议上一起参与讨论,而不是在他一转身离开就马上反驳他的意见。
这之后,项目进入了市场开拓阶段,而大林的职位也决定了他需要牵头做很多工作,比如,产品手册、招商手册、产品PPT等。但他并没有动手做这些的意思,而是给张总说:“我需要产品手册、招商手册,我出去推广,需要产品PPT……现在出去开拓市场,什么资料都没有……”张总问:“这些不是你该做的吗?”“公司什么都没有,我拿什么做?”他私下里的说法是,“张总作为项目总经理,他应该完成这些!”
张总不再说什么,而是自己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了一份资料,准备用来做招商手册。完成草稿后,张总发给助理,让助理发给大林,让他从专业的角度再调整一下,然后排版印刷。
我是无意中看到这个招商手册的。在即将发排的头天晚上,我看了一下,不论是结构、顺序,还是内容,都存在很多问题,而大林并没有提出,也没有修改。据张总的助理说,大林说了,挺好的,没什么好修改的。出于对项目负责,我给张总打了电话,谈了一下对招商手册资料的看法。他说:“我写的草稿,让我的助理大概看看之后,让大林好好把把关,再調整编辑的。”我说:“我看到了大林发给排版部的文件,据您的助理讲,和您的原稿一样。”张总说:“那你就根据你的想法,好好帮忙整理一下吧。”
我利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把招商手册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下,和之前张总的原稿相比,虽然在招商政策和产品优势等方面没有多大改变,但整体的感觉却明显好了很多。这时,我却意外接到大林的电话,他的意思是:“张总写的东西,你就不要帮他改了!”他的原因无非是:“他是领导,他的水平肯定不低,我没有能力改!”“作为他的下属,我不能改他的东西!再说了,我为什么要去成全他?”
我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职场上,上下级的关系,也是相互成全的关系,想看上司笑话的下属,往往才会真正成为笑话。同样一件事情,大林的不作为和我的主动出手,在张总那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我而言,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公司发薪水给我,是请我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做看客。
这之后的很多事情,大致如此,就连产品PPT,最终也是由张总牵头我具体执行完成的。大林有太多的借口来告诉张总,那些工作,不能做,无法做,做了也白做。他一直在等,等项目成熟,等相关的资料完善,等团队伙伴的水平提高,等行业的机会突然降临……
因为前一段时间,大家对大林的高度评价,让集团领导也知道生物科技公司有个叫大林的才子。这天,集团领导找到张总,说想给大林一个副总经理的职位,让他负责某个下属公司的运营。张总当时就否定了,理由是大林的处事能力不行,缺少领导人的担当。
半年后,我成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而大林的名字,却进入了公司的淘汰名单。这虽然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但更多的同事还是给了我掌声,他们都说,我做了很多分外事,而且,都做得不错!
我的学历比大林低,也不是来自名校,我长得不如他帅,也讲不了流利的英语,但我有我的法宝,那就是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
渐渐地我发现,在职场上,只有不断成全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