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冬奥会上的高科技

2014-09-10 07:22刘晓莹
人民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封条滑雪板索契

刘晓莹

科技不但能改变生活,同样也给冬奥会带来了改变。

在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上,大展身手的不仅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还有令人激动的创新科技。下面我们就为您盘点一下索契冬奥会上大放异彩的高科技。

滑雪板:

碳纳米管材料首次亮相

滑雪无疑是冬奥会上的最大看点之一。而在这项运动中,滑雪运动员常常会遭遇意想不到的路面颠簸,传统的滑雪板应用的是玻璃纤维和钢等材料,遇到震动速度会减慢,而碳纳米管能很好地分散和缓冲受到的震动。在本届冬奥会上,美国奥运滑雪选手朱莉娅·曼库索首次使用了一种新的碳纳米管滑雪板。

碳纳米管具有轻便、柔韧性高且硬度也很高的特点,而碳重量轻和硬度高的特点也帮助碳纳米管成为体育器材的理想选择。位于纽约的布法罗大学的一名材料化学家解释说:“你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材料,它能任你随意使用而不会轻易损坏。”

正是这种依靠碳纳米管把滑雪板各层固定在一起的高科技滑雪板,在本次冬奥会上帮助高山滑雪运动员在不平整的路面保持稳定,取得优异的成绩。

滑冰服:

“千锤百炼”集成航空航天技术

除了脚下踩的滑雪板,科学家还把目光聚焦在滑雪服上——设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安德玛公司与美国航天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利用动作捕捉和航空航天工程学的技术,为滑冰运动员打造一款高科技滑冰服。

研发团队先是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速滑选手的冰面动作,根据收集的数据,他们制造了玻璃纤维人体模型,模仿速滑选手的动作。然后团队给人体模型穿上数百种不同的服装,经过成百上千小时的风洞测试来寻找最佳材料。

随后研究团队创造了一个计算流体动态模型,来分析围绕着滑冰选手某些身体部位的气流,在大腿部位使用不同的材料,减小阻力。他们还改变拉链位置,增加细小的凸起使之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其结果就是名为Mach39的滑冰服。美国速滑运动员在索契的比赛中首次公开使用这种服装。

计时器:

异频雷达让“并列名次”近乎绝迹

本届冬奥会之上,用于记录选手们速度的计时器也掀起了一场小小的技术革命。

中国小将韩天宇在男子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中夺得银牌,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索契冬奥会上获得的第一块奖牌。而比赛结果显示,韩天宇比获得第三名的俄罗斯选手维克托·安(韩裔,又名安贤洙)成绩只快了0.07秒,这么一点差距,别说肉眼,就连机器都很难判定,要是在过去,可能会因此引来赛场纠纷,或者被列为并列名次,但是一项高科技帮助冬奥会的组织者们很好地解决了一切。

据了解,本次冬奥会上,每一位参赛者的双腿上都会绑定一对重量极轻且性能可靠的异频雷达收发机,以便欧米茄计时器在比赛过程中精准测定、记录并公布参赛选手和团队的中段成绩与最终排名。一旦出现选手跨越终点线时冰鞋高于光电子眼的红外线光束的情况,裁判将依据异频雷达收发机的记录确定完赛时间与最终排名。

相比以往,这些计时器不仅能够记录下选手们行进的速度,同时还能提供加速度、重力的分析。在它的帮助下,主办方还能追踪到选手们在赛道上的具体位置。据悉,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了F1领域,此次在索契冬奥会赛场上还是首次亮相,在越野滑雪、速度滑冰的赛场上都能见到它,其中在速度滑冰的比赛当中用它计时的准确性还能精细到千分之一秒。

早年间,注册卡里植入芯片都被誉为是高科技,而今这种智能恐怕被归为是高科技里的“小儿科”了。有了这项技术,无论多微小的差距,都能被计时设备准确地判定,这也让本届冬奥会的并列名次现象近乎绝迹。

人工造雪机:

气温20摄氏度照样能“下雪”

索契位于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格鲁吉亚交界处、黑海沿岸,与我国吉林省吉林市处于同一纬度,但温度却是天壤之别。它最低温度也不会低于5摄氏度,依山傍水,北部的山挡住北方西伯利亚的寒风,南部的黑海吹来温暖的海风,如此奇特的地貌带也给索契带来了温暖的气候。而在本届冬奥会期间,又恰逢索契的“暖冬”——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索契的温度居高不下,市区的平均气温将近17摄氏度。

为了应付“暖冬”的袭击,索契花费了2.5亿卢布(约合人民币4600万元)紧急储存了45万立方米的积雪。同时他们还引入了一批产自芬兰的高科技人工造雪机,在滑雪赛场——仅玫瑰庄园赛场一地就安装了450台。

此次运用的造雪机与以往不同,它们内部存在自动调节系统,可以根据天气状况自动调节造雪的过程。就算是在20摄氏度的气温之下,这些造雪机依然可以制造出适合比赛用的雪。这450台造雪机可以将8.7万立方米的水变成雪,足以应付冬奥会的各项比赛。

除此之外,主办方还设计出利用反光隔热技术储备积雪的办法,就算遇到百年未遇的暖冬也能顺利比赛。处于亚热带地区的索契是冬奥会有史以来最温暖的举办地,主办方在防备高温和储备冰雪中可谓费尽心思,同时,这些尝试也为今后的冬奥会举办地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30亿美元打造史上最贵安全网:

不用喝一口 只要照一下

索契冬奥会耗资30亿美元打造了海陆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号称史上最贵。

索契的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和主新闻中心是安保隔离区。记者持证进入的时候,首先要验证,然后进行安检。大衣、背包、马甲、外套,以及手机、手表等随身携带的物品都通过X光检测。然后由安检员对全身进行手检。背包里的物品最受关注的是食品,不管是有颜色的可乐,还是透明的矿泉水,都要开包检查。头一次碰上检查饮料,我拧开瓶盖要喝一口,被安检员拦住,他拿一个设备贴近瓶身,照了一下,然后就微笑着放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离开安保隔离区也需要验证。所以即使有人蒙混过关进来了,想出去也不那么容易。

小封条有大作用

索契冬奥会有两个赛区,山地赛区和海滨赛区。去往山地赛区采访必须从主新闻中心坐车到山地赛区的高尔基媒体中心中转。通过安检进入主新闻中心后,坐车只需查看媒体证件。上车后,工作人员用一次性的封条贴在车门外侧,车子就可以出发了。经过50分钟车程,车子到达高尔基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确认封条没有被撕开,然后上车用设备查验乘车人证件。轻轻一扫,证件信息和持证人照片一目了然。当然,同时有人对车底进行检查,人车检查通过,车子才被放行进入高尔基媒体中心。

别小看这个封条,如果封条有破损,证明车门在中途打开过,全车只能原路返回。这些小封条不止贴在车门上,车窗、天窗,甚至发动机盖子两侧也会贴上封条。

人海战术加高科技

索契的安保用的也是人海战术,你在索契街头走一下就有感觉了。没走多远就能看到安保人员的身影。索契本身只有30多万人口,但是为了冬奥会部署的安保人员超过4万,包括近3万名特警,8000多人的内务部队以及负责边界巡逻的3000多人常规部队等,连哥萨克骑兵都调来了1000人。

高科技装备当然也少不了。例如索契国际机场的安全系统,具备3D人脸识别、视频分析等超凡功能,可提供安全监控、报警、检测和快速反应支援等。索契的街道路口等处安装了5500台监控摄像机。在奥运场馆的上空,抬头就可以看见飞艇,这些空中飞行器全天候24小时运作,可以从高空监测整个奥运区域。

猜你喜欢
封条滑雪板索契
防贼妙招
为什么大家都想住在索契
电子封条
滑雪板固定器扎带注射模设计
雪娃
滑雪板
2014年(第22届)索契冬奥会科技备战工作总结报告
“煮”
欢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