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立
在大西洋茫茫无边的一片灰色中,一艘客轮正在孤独漂移。船上餐厅里唯一的声音是风声,唯一的气味是厨房里的铁锈味。曾经容纳上百乘客的船舱如今空空如也,没有一个人影。在船首,一排滴着水的字母拼写出这艘船的名字:柳波夫·奥尔洛娃(以下简称“奥尔洛娃”)。
“奥尔洛娃”是一艘现代幽灵船。它于2013年2月4日失踪,当时它正被拖行在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国的途中,船上没有动力也没有任何人。它的离奇消失引发了一场全球大搜索,参与者中既包括希望在它触礁或碰撞海上石油钻塔之前找到它的海岸警卫队,也包括希望证明一种新的卫星定位系统功效的协调人,甚至还包括一队寻宝者。其中每一组人都各怀心思:预防灾难、功成名就,或者一夜暴富。那么,寻找“奥尔洛娃”究竟有多难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飞机和人造卫星已经能够观察我们的每一个举动的全球性侦测时代,一艘1400吨的远洋客轮怎么会凭空消失呢?
离奇失踪
“奥尔洛娃”得名于苏联时期的一位著名女演员的名字。这艘客轮于1976年在南斯拉夫建成。在其鼎盛时期,它造访过两极地区,它的经过加固的船首能穿破海冰;游客们曾在轮船的观光甲板上抓拍闪亮的冰山,或者坐在船上的休息厅里啜饮。
然而,到2013年1月,“奥尔洛娃”在加拿大纽芬兰冰封的圣·约翰港被拘押,船员解散,燃料耗尽,船上唯一的生命迹象就是寄生虫。加拿大交通部希望这艘沦落的船只尽快离开。他们最终如愿以偿——“奥尔洛娃”被卖掉,它的新东家雇了一艘拖船,打算把它送到多米尼加拆解。葬身拆船厂看来就是“奥尔洛娃”的最终命运。
在“奥尔洛娃”于1月24日离开圣·约翰港后不久,恶劣天气降临。由于拖绳断裂,“奥尔洛娃”开始危险地向着海上油田漂移,石油公司不得不派船拦截住它,然后把它交与了加拿大交通部的一艘船。孰料,它随后便失踪了。
或者,它是被故意放走了的?加拿大交通部对此不予置评。不管真相如何,到2013年2月初,“奥尔洛娃”出现在了国际海域,在那里孤独漂移,接着再度失踪。大约一周后,在大西洋的另一侧,爱尔兰海岸警卫队队长克里斯·雷诺兹与加拿大海岸警卫队官员通话,他打电话的目的原本是希望对方能搞定一次爱尔兰国家广播公司对一位加拿大宇航员的专访。然而,就在对话即将结束时,加拿大官员突然扔出重磅炸弹:“顺便提一句,我们丢了一艘船。”
雷诺兹知道自己遇到麻烦了:被盛行的大西洋洋流推到东面后,“奥尔洛娃”将冲向爱尔兰。它可能会触礁,引发一场大动干戈的清扫;或者它会漂进航道或油田,威胁人的性命。他必须找到这艘船。
一生都在海上的雷诺兹,还从未面临过如此大的问题。虽然很多被遗弃的船只、集装箱和其他残骸被认为仍在海上漂浮,但其中没有哪个能匹敌“奥尔洛娃”的100米长的船身。近年来失踪的这种级别的大船之一,是日本的一艘50米长的拖网渔船。它被2011年的海啸扫荡进了大海中,最终于2012年在美国海域被发现。
几天之后,雷诺兹及其领导的团队成为一场大洋搜索行动的协调人。
多方关注
雷诺兹的团队很快就意识到了这项任务的艰难。通常情况下,失踪船只是很容易被找到的:法律要求所有船只都通过“船只自动识别系统”发布自己的位置。这是一种集网络、现代通信、计算机、电子信息显示等技术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助航系统,它配合全球定位系统,将船只的位置、速度、航向等动态资料,以及船名、呼号、吃水及危险货物等静态资料,由甚高频频道向附近水域的船只及岸台广播,使邻近船只及岸台能及时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只的动静态资讯,得以立刻互相通话协调,采取必要避让行动,对船只安全有很大的帮助。可惜的是,“奥尔洛娃”的这一系统已经失效了。要想靠眼睛寻找这艘幽灵船也不可能,毕竟海洋太大了。人造卫星上架设的相机同样无济于事,尽管它们都对准了海洋,其分辨率却不足以识别一艘船,除非事先知道船在哪里,然后加以放大。另外,北大西洋经常阴云密布。
于是,雷诺兹将目光转向了专业化的搜索和救援软件,希望它能基于已知的洋流和盛行风预测“奥尔洛娃”的方位。然而,这同样颇具挑战性,因为这类软件的设计目的是寻找诸如喷气式水艇和游艇之类的小船,而非“奥尔洛娃”这样的大船。此外,“奥尔洛娃”已失踪一周以上,搜寻面积堪称巨大。
雷诺兹及其团队并不是唯一打算搜寻“奥尔洛娃”的人。“奥尔洛娃”的消息也传到了以比利时安特卫普为基地的“弗科特号”的船长皮姆·胡德斯的耳中。他和他的喜欢冒险的船员们通常以潜海打捞船难遗骸挣生活。嗅觉灵敏的胡德斯立即意识到,把“奥尔洛娃”拖回国际海域将让他们得到一笔意外之财。如果他们能控制它,他们要么得到一笔找寻费,要么以不少于70万欧元的价格把它卖给回收旧船的商人。他们甚至谈论起兜售船上家具、设备的事情,还想通过在网上出售幽灵船纪念品赚钱:以这艘船为主题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和T恤已经在网上公开叫卖。2月16日,胡德斯和一群志愿船员驶往大西洋“掘金”。
对胡德斯来说,通过“奥尔洛娃”发财的希望原本并不大,但他有幸遇到了美国马里兰州港市巴尔的莫的海上侦察顾问盖·托马斯,后者打电话邀请胡德斯参加一次会议。胡德斯对他说:“这回我恐怕来不了,我们正苦于寻找一艘船。”托马斯闻之,立即来了精神——他有一个已研发多年的项目。他对胡德斯说:“如果它(“奥尔洛娃”)还在海上漂,我想我们能帮你找到它。”
苦苦搜寻
作为美国海军的一名前侦察工程师,托马斯在其大部分生涯里都在观测大海。但他现在也越来越受困于一个事实:海盗船、非法拖网渔船等船只几乎都能够保持无形。他意识到应该有一类感应器能监视这些船,而它并不依靠视觉。这就是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一种能产生高分辨率图像的(航空)机载或(太空)星载微波成像雷达,被广泛地应用于遥感和地图测绘。其工作原理是,雷达发射一个无线电脉冲到一片宽阔的区域,然后根据信号散射回来的时间和散射回来的信号类型来描述地形等表面特征。与相机不同,这种雷达能搜索宽广的洋面,而且分辨率很高,足以识别一艘船。托马斯已经据此设计了一个系统,它能把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操作员与海事当局连接起来。现在,在得悉寻找“奥尔洛娃”的消息后,他立即想到:如果能用这种方法找到“奥尔洛娃”,将是其有效性的最好证明。
托马斯向意大利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操作员提出请求:请捐出你们的四颗人造卫星(它们在两极之间迅速移动)的一些时间。在爱尔兰团队提供了他们对“奥尔洛娃”的坐标的最佳估计值后,人造卫星随即开始工作。每当卫星图像传回来后,爱尔兰团队立即把来自船只的“自动识别系统”信号浮标的光点(它们在雷达屏上显示出)标记下来,希望由此找到一个安静的光点——它有可能就是“奥尔洛娃”。有好几次他们都以为自己找到它了,但等到下一批卫星图像返回时,那个光点又不见了。看来,“奥尔洛娃”没在那里。
在茫茫大海上,胡德斯及其团队也在苦苦挣扎。冬季的大西洋,大浪如同大山一样令人生畏。驶向搜寻区才一周时间,他们船上的一部发动机就熄火了。他们不得不返回安特卫普,等待下一次出海机会。
与此同时,传言四起。法新社的一篇文章称,美国一家海事机构在2月21日见到了“奥尔洛娃”。还有消息说,有人在加勒比海的一个港口附近看见了这艘大船。
到2013年2月23日,事情突然有了转机——爱尔兰海岸警卫队接到来自“奥尔洛娃”上的一个“紧急示位无线电信号浮标”发出的求救信号。“奥尔洛娃”上有六艘救生艇,每一艘都配备有一个这样的求救信号浮标。这些浮标的激活条件是:船在下沉,或者救生艇掉落海面。这个浮标给出了“奥尔洛娃”的确切位置:它在爱尔兰团队搜寻区域的东北边缘。
至此,几乎每个人都相信“奥尔洛娃”一定是沉没了。如此来看,它碰撞其他船只或石油钻塔的危险解除了,它搁浅的可能性也排除了。于是,人造卫星停止了对它的搜索。
然而,差不多两周后,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又接到来自一个信号浮标的求救信号。这就怪了:如果“奥尔洛娃”已经沉没,这又怎么可能呢?或者,只是有救生艇从这艘船上脱落?或只是一部分船体被水淹没?不管是什么原因,对这个信号都不能视而不见。于是,爱尔兰搜寻队又开始工作。
那么,胡德斯领导的比利时搜救队是否会领先于他们呢?事实上,胡德斯已经逼近了这个最新位置。一天,一个爱尔兰人找到胡德斯,声称自己知道“奥尔洛娃”的位置。胡德斯把此人所说的位置与其他来源进行比较后,认为可信,于是搜救队又一次出海,目的地正好很靠近第二个求救信号所在位置。
2013年3月22日,比利时搜救队到达目的地,他们的多架直升机在海面上搜寻。涌浪使得直升机的起飞和降落都很危险,但这个风险值得冒:它们一次就能扫描一条50千米宽的海面。很快,胡德斯就看见了远处的一艘客轮。“就是它了!”胡德斯满心欢喜。然而,那艘客轮回答了他们的无线电呼叫。前前后后,他们一共看见了五艘船,但没有一艘是他们要寻找的幽灵船。几天后,作为最后的努力,胡德斯关闭了他的轮船发动机,任由船漂离,试图以此查明洋流会怎样带走“奥尔洛娃”。出乎预料的是,海风令他的船加速向西漂移。胡德斯渐失信心,又恰逢天气恶化,他只好打道回府。
至今未果
此时,爱尔兰搜救队正在升级搜索行动。雷诺兹请求人造卫星再进行一次搜索。结果,他们又得到了两个光点:一个可能代表一艘救生艇,另一个则肯定代表一艘大船,它在冰岛和苏格兰之间静静地移动。现在,到了让飞机起飞搜寻目标的时候了。
2013年4月初,两架飞机起飞了,它们各找寻一个光点。然而,前往搜寻的第一架飞机什么都没有发现。就算那里真的有过一艘救生艇,肯定也已经沉没了。希望落在了第二架飞机上,它负责搜索爱尔兰东北的海面。最终,第二架飞机定位了一艘船。它会是“奥尔洛娃”吗?不,它只是一艘关闭了所有应答机的西班牙渔船。它之所以关闭应答机,是因为它在不应该捕鱼的地方捕鱼。
“奥尔洛娃”看来真的失踪了。自消失后半年多以来,它一直没有现身过。这让人失望吗?当然。所有的搜寻都无功而返吗?雷诺兹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些搜索凸显了很重要的一点:就算到了21世纪,我们对海洋发生的事情的了解还是少得可怜。如果连寻找“奥尔洛娃”都如此艰难,我们又怎能有效地跟踪海盗船或者非法捕鱼船呢?尽管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典型行为,但目前的侦测系统并不擅长对这些典型行为加以识别,雷达卫星技术也不完善。而对“奥尔洛娃”的搜寻行动表明,只要能正确使用雷达卫星技术,应该容易发现小船。由此可见,建立现代化的海上监测体系应该是有可能的。
那么,“奥尔洛娃”是否已沉睡海底?下面的理由让我们相信答案正好相反。首先,建造过程决定了这艘船的漂浮能力很强,只要不解体,哪怕在最恶劣的天气下它也不会沉没。其次,它有六艘救生艇,如果它们全都落水了,为什么只收到了两个信号?胡德斯估计“奥尔洛娃”可能会漂浮海上多年,只要能最终确定它的位置,他就一定会捉到它。
船只和其他大型物体长期失踪于海上当然不是前所未有的事。2012年,一个20米长的日本浮动船坞被冲上美国俄勒冈海岸,它是此前15个月在海啸中失踪的三个浮动船坞之一。自2000年以来,至少七艘幽灵船被发现在海上漂浮,其中既有从澳大利亚消失、已经锈迹斑斑、船主身份未知的80米长的油轮,也有在撒丁岛(意大利在地中海的一个岛)附近发现的一艘甲板上仍摆放着只吃了一半的饭菜的无人游艇。另据估计,大约2000个海运集装箱从船上掉入海中,其中1/3如今仍在海上漂浮。
不过,记录保持者可能属于瑞典轮船“贝奇莫号”。它于1931年被弃于海上浮冰中,超过30年后它被发现漂浮于阿拉斯加海域的不同地点。它最后一次被看见是在1969年,阿拉斯加政府在2006年对它发起的搜寻行动没能取得成果。那么,“奥尔洛娃”是否面临相似的命运?在大西洋的茫茫灰色中,它或许依然在寂寥、安静地漂浮,只有海浪不断拍打着它——或许,它将永远躲开我们的视线,成为一艘名副其实的幽灵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