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卫
2014年上半年私募市场经历重要转折,从法律层面的完善,到私募机构投资规模的反弹,私募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私募行业总体调控基调向好,退出渠道多样性得到拓宽,同时,私募行业整体认知度的提升,使得私募市场募投活跃度回升。
私募基金法律地位逐渐完备
2014年1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标志着私募行业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月17日,首批5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新国九条”也再次向私募市场注入利好,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私募发行制度”、“发展私募投资基金”。8月2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私募基金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夯实了对不同类别私募基金的差异化行业自律和监管的制度安排,并以负面清单方式,构建了我国私募基金在资金募集、宣传推介、投资运作等方面的监管底线。
2014年前三季度私募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私募基金募投规模明显反弹。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完成88只可投资中国大陆的基金,其中披露金额的85只基金共募集到位192.27亿美元。在新募基金中人民币基金依然为主导类型。
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案例共有213起,披露投资案例175起,投资案例共计投资117.48亿美元,单笔平均投资规模6,712.97万美元,投资案例数同比增长22.4%,涉及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12.8%,平均投资规模同比上涨11.9%。
从募投情况来看,私募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显示出私募产品在前三季度中有明显的竞争力。
私募市场退出环境明显改善
2014年上半年IPO开闸几经风波,最终得以重启,IPO重启对私募退出市场带来重大利好。2014年前三季度,私募基金退出共有159笔,其中IPO退出115笔,占整个退出方式的72.3%。并购退出成为第二大方式,共有29笔,占整个退出方式的18.2%。股权转让和回购退出分别排在第三、四位。其中IPO退出方式中,海外上市成为主体。2014年三季度IPO退出中主要以香港市场退出为主,共计19笔案例,其次为上交所、纽交所、深圳创业板和中小板。
私募市场退出渠道的拓宽,大大提高了私募市场的活跃性,在各种退出方式中IPO独领风骚。
钜派投资集团作为配置理念先进的综合财富管理专家,在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时,以专业的宏观经济分析为前提,依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集约利用客户资源,为客户量身定做收益、风险最佳配比的资产配置。钜派旗下重要品牌——子公司钜洲资产,以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房地产私募基金、房地产并购咨询、房地产资产处置与整合为主要业务。钜洲具备强大的产品开发实力,产品收益水平稳健,可为高净值人群提供全方位的产品类型,满足客户多重需求。2014年,钜洲资产分别荣获“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和“2014年中国房地产基金20强”。未来,钜洲资产将努力成为中国地产金融创新的践行者,为更多的高净值人群、富有家族,以及机构投资人进行组合投资和资产配置,实现您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