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承鼎
孙思邈巧治“龙疾”
唐朝某年,唐太宗李世民率領一班亲信前往锦屏山游览。游罢群峰,太宗来到一潭清泉旁边,只感到口干舌燥。于是,他弯下身子,用手捧了几捧清泉痛饮。饮毕,他突然看到水中有条小蛇在游动,心头不由一阵恶心。回宫后,他便一病不起。为了医治皇帝的疾病,一群御医们忙了个团团转,开了不少珍奇药方,可是,龙体依然如故。谏臣魏征见皇帝日渐消瘦,忽然想起了药王孙思邈善于治疗各种怪病。于是,他立即便派人去把药王请进长安。孙思邈进京后,咨询过皇帝发病的起因,给他按过脉,心中有数了。他说:“君体欠安,皆因您腹中有条小蛇在作怪。现在,我给您开一服药方,再为您上山采一种特效草药,君病则自除矣。”几句话说得龙颜大悦。药王当日就上了山,采来草药,连同另一些中药煎汤给太宗服用。太宗服药后,顿感胸口发闷,逆气上升,不由“哇”地一声呕吐起来。立在一旁的孙思邈早有准备,赶快顺手拿了个盆子来接。太宗呕过之后,药王忙把盆子里的呕吐物端到万岁爷面前,面带微笑地说:“您看,小蛇已经吐出来了,这不,它还在游呢!”太宗探头一看,果然见一条小蛇在盆中游动,十分病立时也就去了九分。几天后,李世民就龙体痊愈,登朝理事了。
原来,孙思邈为太宗开了一剂催吐药,又借采“特效药”为名,上山抓了条小蛇藏在袖中,并趁机把它放进接万岁爷呕吐物的盆中,以此“妙方”治好了李世民的“心病”。
李时珍“换汤不换药”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出名之后,求医者甚多。有的病人明明已经请医生看过病,但不见效,还要请李时珍再看看才放心。每当这种情况,李时珍便采取拿手的心理疗法,收效极佳。有一次,一个拉痢疾的病人请李时珍看病,说是请大夫看过,见效却不大,希望请名医再看看。李时珍给他把过脉,知道他的病已经好了,只待时间来恢复。但是,病人硬要他给开个药方。李时珍在路边拔了几株草,要病人煎水服。服过之后,病人的病马上痊愈了。原来,那位病人的病已成强弩之末,李时珍随手拔的野草根本没有药性,不过是“安慰剂”而已。
还有一回,李时珍路过某镇,镇上财主拿出前几天一个郎中开的药方说:“我吃了这药,一点也不见效。”李时珍一看,药方上开的是“四君子汤”,一共是四味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李时珍给财主一按脉,病人气虚,服“四君子汤”一点也没错。李时珍轻轻摇了摇头,摊开纸笔,略思片刻,便替财主另外开了一张药方,也是四味中药:鬼益、杨木包、松腴、国老。他让病人按药方连服半月。财主见这四味药自己从未服过,心中高兴,名医就是与众不同。他连服了15天,果然药到病除。财主登门向李时珍道谢:“还是您的药方灵呀!”李时珍笑道:“我给你开的药也是四君子汤:人参的别称叫鬼益,杨木包也就是白术,松腴正是茯苓,国老和甘草本是同一味药啊!”财主听罢,半天没回过神来。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1898年,戊戌政变后,慈禧下令把光绪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内。光绪终日忧烦,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导致疾病缠身。朝廷御医轮番为他开处方,可光绪吃了全都无效。
当时两江总督刘坤一得知这一情况,便推荐上海青浦的名医陈莲舫为光绪帝治疗。陈莲舫应邀到了瀛台,为天子按过脉,即知其病情并不严重,只不过是因情志不欲,心火上炎,加上久居宫室,食而不化而导致了本病。于是,他略思片刻,就开了一纸健胃降火的方剂。可是,光绪接过处方一看,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我的身子太虚弱了,应当进补才对,药方中必须加上人参。”这下可难坏了陈莲舫,他知道,天子胃纳不佳,若服人参,势必消化不良,越发加重他的病情。可是,皇帝“钦定”要开人参,你如果坚持不给,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若是给,又治不好光绪的“龙疾”,让陈莲舫两下为难。不过,名医就是名医,他灵机一动,赶忙在处方上加了“煨人参”这味中药。天子一见,这才龙颜大悦,点头恩准。其实,所谓的“煨人参”,乃陈氏独创,就是把人参煨成炭状,既没了药性,又瞒住了光绪,而且还可消食开胃,真的是一举多得。几帖药服下去,立即药到病除,龙体康复。
(陈昌喜摘自《福建卫生报》2013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