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共赢思维”

2014-09-10 07:22刘律廷
妇女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建安玩具小朋友

刘律廷

主持人语

受人瞩目的“复旦大学投毒案”终审之后,当事人林森浩——一个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高材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堕落的根源:“思维方式是我能力上的弱点……我需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一些调整。”据林森浩的父亲说,林森浩是个“很上进,很孝顺,很顾家,很善良的孩子”。那么,他为何瞬间变成了杀人魔鬼?在众多校园案件中,我们看到一个共性:当事人往往将自己与被害人(同学、老师、恋人等)的关系,理解为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对手关系。他们会在失去理智时迁怒于对方,直到痛下毒手。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似乎大都忽视了对孩子“共赢思维”的培养,教给孩子的只有竞争。那么,我们如何趁着孩子年幼,将“与他人共赢”的意识深深烙在孩子的心里?我们如何规避恶性竞争带给孩子的功利性的思维模式,营造出一种“多方共赢、互助友爱、敬畏生命、坚守底线”的良性思维?

灰姑娘的继母不是坏人

(郭女士,34岁,绘本馆店主)

我的绘本馆会定期请专家给小朋友讲故事。在一堂课上,专家问孩子们:“如果你是后妈,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要诚实哟!”其中有几个孩子回答“会”,理由是爱自己的女儿,希望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就此启发孩子:“所以,灰姑娘的后妈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对自己的孩子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不是坏人,只是她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老师告诉孩子们:“后妈和姐姐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她们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位王子。但是,我告诉你们:世界上有很多像王子一样优秀的男子,如果王子没有选择你,你也可以很幸福,甚至比灰姑娘更幸福……”

孩子们恍然大悟:“哇!要是后妈和姐姐们明白这个道理,她们一定会真诚地祝福灰姑娘,就不用经历割脚趾、割脚跟的苦头了。”

在课后沟通中,专家感慨当下教育在培养孩子共赢思维方面的严重缺失,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刻意用点滴的生活小事来培养女儿湘湘的共赢思维。当湘湘紧紧抱着糖果,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我会告诉她:“分享出去,你就会得到更多。”她尝试去做,我总给她加倍的奖励。如此训练多次,湘湘就会意识到,分享能让糖果倍增。有时候她主动分享,人家也会主动回报她。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湘湘就更愿意分享了。

别的小孩到我家玩,湘湘紧紧抱牢玩具大叫:“我的,我的!”我的策略是下次提前问她:某某小朋友晚上要来,哪个玩具是你特别不想分享的?湘湘告诉我之后,我会把那个玩具收到柜子里。然后我问她:“剩下的玩具可不可以给她分享?”湘湘点点头。她分享之后,我给她奖励。慢慢地,她意识到“玩具可以越分享越多,大家一起才好玩”。我发现这比强行夺走孩子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效果更好。

湘湘上幼儿园之后,班里唯一一个比较新的凳子,成了大家午睡后快速起床的动力。我也鼓励湘湘穿衣服快一点,争取抢到新板凳,但是我会问:“没抢到的时候,你恨不恨抢到的人?”当她表达自己的嫉妒和怨气时,我就引导她用换位思考来消除不良情绪:某某从前抢位子也失败过,她经历过你现在的感受。假如哪天你抢到了新板凳,你希望别人为你高兴,还是因此讨厌你?

我的婆婆质疑我:“上好的中学、大学,都要竞争。资源是有限的,你不教她利己,将来她会吃亏的。”但是,我和老公都相信未来社会是“团队作战”的时代,孩子拥有宽广的心胸和合作精神要比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重要得多。

在幼儿园,湘湘常会听到小朋友说“某某是我的好朋友,我要把芭比娃娃给她玩”、“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给你玩”之类的话。小孩子之间因为亲疏关系,常常在分享这件事上表现出不公平。这种情况,我事后会和湘湘讨论:假如你带来的分享物只给自己的好朋友,别人想要怎么办?虽然他跟你关系不是很好,但是他被拒绝的时候是不是很难过?我帮助湘湘通过情感的换位,感受别人的心理,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慢慢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规则。

看动画片和读绘本时,我常常引导湘湘抛开“好与坏”的模式思考问题。比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时,我问湘湘:“灰太狼一家,总是饿肚子,也不开心。你能不能想出对大家都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发明羊肉味道的豆腐,口感很好的青草蛋糕?”再比如,湘湘爷爷爱看抗日剧,我告诉湘湘:“是战争让这些鬼子变成了坏人,在和平年代里,他们或许是很爱家人、很有爱心的好人。所以,无论何时,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都不要伤害生命。”

我鼓励湘湘参加钢琴考级,借此来提升她的自信心。当湘湘在四级考试遭遇失败时,我给她买了一个蛋糕。一是奖励她经历的练琴辛苦,二是奖励她真诚地向考级成功的兴趣班同学表示祝贺。我们教导她:“争第一名是好的,但是失败后的心态也同样重要。”

有一天,湘湘告诉我:“明天幼儿园要评比,老师让穿衣服最慢的陈晓敏请假(注:因为老师之间恶性竞争,会让‘拖后腿’的孩子评比当天不去幼儿园)。但是我跟老师求情,保证明天午休起来时,我会很快穿好衣服然后帮陈晓敏穿。”这件事足以说明,我的教育是有效果的。

今年3月份,电视新闻上出现了恐怖分子在昆明火车站滥杀无辜的画面。当大人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湘湘突然说:“那些人(暴徒)为什么不知道被砍的人不是坏人?他们(暴徒)或许很不开心,但他们不应该伤害生命。”从这句话里,我更是听出了湘湘已经知道“敬畏生命,不迁怒于无辜”的做人底线。

小孩子的世界就像白纸一样,大人告诉他世界有足够多的资源来分享,他就会善待自己和别人;大人灌输他世界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他就会争强好胜,不择手段。在这个时代,跟孩子讲“共赢”,讲“和谐”,讲“大家好,我才能好”,讲“为别人成功而祝福”……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坚持去做,就会有收获。

得不到的就能毁灭?

(常先生,44岁,国企员工)

我儿子建安上幼儿园小班时,幼儿园建议我们转学。园长告诉我,吃点心的时候,建安吃完还想要,被老师拒绝了。建安生气地往老师的托盘里吐口水,说:“我得不到,你也甭想得到!”当老师要将他拉出去罚站的时候,他推倒了桌子,小朋友的盘子都掉到了地上。

这件事足以说明,我儿子曾经多么自我、霸道。我妻子婚后一直不孕,做试管婴儿失败两次后才生出建安。可想而知,儿子在家里是多么受宠。不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爱他,他妈妈更对他唯命是从。建安控制欲和求胜心都特别强,如果大家不按他的想法做事,或是做游戏输了,他就会用打人来宣泄。看到他肆无忌惮地打老人,我想管教他,我爸却骂我:“40岁才养出来的儿子,你还舍得打?”每次建安出去玩,爷爷奶奶总会带着很多零食。当建安打人或是抢东西时,他们就以送零食的方式抚慰受欺负的小朋友。建安上幼儿园后,这样的事越来越多。老人们习惯了登门道歉,回来也只是口头警告建安,还向我隐瞒这些事。

幼儿园建议我们转学,家人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借着幼儿园最终作出的“留校察看”的决定,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下次我管教建安,你们最好出去遛弯儿。要是拦我,我就带着建安搬出去住。”

那段时间,我经常从电视上找反面教材教育儿子,当看到坏人因为做了坏事受到惩罚时,我会趁机教育儿子:“这个人小时候霸道任性惯了。长大了,他过得不幸福,就去祸害别人。这跟你推倒幼儿园的餐桌是一个道理:你得不到,你就不许别人得到……这种想法必须改变。”

接下来,只要建安做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也不利己的事情,我都会坚决制止他,并用他最害怕的坐惩罚凳和没收玩具等方式来管教他。我特别反对棍棒教育,但是建安的毛病根深蒂固,当别的方法都没用的时候,我也会动手。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尽量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他培养共赢思维和自我节制的能力。

在幼儿园老师建议下,我从图书馆借了《赢不是一切》《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语言不是用来伤人的》等儿童绘本和儿子一起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我引导建安知道“赢”要有哪些底线——比如公平竞争、不打人、不伤人、不损害公共利益……

我家人都喜欢打牌,建安也很爱观看。我故意在打牌的时候压着我的同伴,最终让对家赢了。建安大叫:“爸爸,他是你的同伴,你压的应该是对家!”我趁机引导他:“你和同伴一起赢,是不是更开心?”或者说:“你看,输牌的人也玩得很开心,这说明‘让别人赢’并不丢脸。游戏中赢不是一切,公平才最重要,输得起也是好男儿。”

针对“打人”问题,除了严加管教,我还想了个“养蚕”的好办法。蚕的身体很软、很弱小。儿子在给它们换桑叶的时候,必须轻手轻脚。他稍微不留神,就会让蚕死于非命。从一个黑黑的小卵,到白胖胖的蚕虫,建安体会着陪伴生命成长的惊喜与不易,他的爱心和细腻也同蚕宝宝一起长大。虽然,他偶尔还是发脾气打人,但我提醒他“要向小朋友真诚道歉”时,他不再是很敷衍地说“对不起”,而是真诚地给人家吹一下或揉一下。

周末的时候,我带着建安去草地上踢球。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加入,我就把他们编成“进攻队”,我做守门员。我让建安教那些不怎么会踢的小朋友,并且传球给他们。当小朋友进球的时候,建安随之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意识到“帮助别人去赢”,也很开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管教和悉心陪伴,建安改变很大。老师也反映说,建安身上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毛病已得到明显改善。

共赢思维与分享行动

(孔老师,上海浦东幼儿园高级教师)

大家都知道要让孩子学会“分享”。然而,很多家长却不懂得分享背后的“共赢思维”,以至于孩子的分享行动仍受“利己思维”的支配。

我来举几个例子:有的孩子只将自己的东西分给要好的同伴,却对另外的孩子非常刻薄。有的孩子将零食、玩具随便分发:“给你们吧,反正我家里多着呢!”有的孩子在分享时附加条件:“我给你,你要选我做班长。”还有的孩子是迫于父母的威逼利诱而分享:“给你吧,其实我一点都不想这么做。”

在以上的例子中,家长都忽略了培养孩子的思维。正确的做法是,先培养孩子的共赢思维,然后用分享的行动去强化这种思维。因为思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真正影响孩子一生。那么,如何培养共赢思维呢?

首先,家长要认同孩子的感受。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独占意识和利己思维。案例中湘湘的妈妈理解孩子对某些玩具的感情,她在小朋友到来前会问孩子“哪些玩具你不想分享”。这样做,既维护了湘湘在小朋友心目中慷慨的形象,又避免了到时候抢玩具的尴尬。最重要的是,她一直用快乐的感受引导湘湘学习分享。湘湘分享了,所以感觉很快乐,然后她就愿意多分享一点,然后感觉更快乐……最后,孩子发现这个奇妙的规律,由内而外地愿意去分享。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来引导孩子。某些家长常给孩子唱高调,要求孩子“不自私”、“大方一点”、“考虑别人”,自己却在为人处世上非常利己。这样的家庭教育,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装大方的伪君子。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并且在小细节上引导孩子。

再次,家长要充满耐心地鼓励,让孩子感受到他和小朋友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幸福点。如果他满足别人,就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如果他只顾自己,给别人带来痛苦,自己也会更痛苦。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要分享,这才是好孩子。”我不建议幼儿家长动辄将孩子的行为与人格的形容词(比如好、坏)联系起来,这会给孩子带来“我不得不分享,否则我就很坏”的压力。我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发现:“你看他得到分享后笑得多开心!”这样,孩子感觉到他给别人带来了快乐,通过分享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对于一些特别霸道自我的孩子,家长们在设立规矩的同时,可充分使用游戏的方法。扮演被狼欺负的羊、倒地无人扶的狐狸爷爷、没人喜欢的秃头娃娃等弱者角色,会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唤起同情的情绪体验,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进行“帮助别人赢”的球赛、爬山、竞赛等活动对这些孩子也大有裨益。家长常问孩子:“你最想帮助谁赢(成功)?你可以教他点什么?”家长要教孩子关心赢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帮助别人获得了成功,他们的友谊就更深厚,更令人愉悦。

共赢思维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帮孩子树立道德底线,让他们知道,无论何时都不能将自己的失败迁怒于旁人。当孩子受挫的时候,教他们用运动、语言等方式来移情。在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家长再帮他们审视失败,正确归因。这样,孩子从小就知道迁怒于人和伤及生命是绝对不能做的事,他们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让父母放心、对社会有益的人。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建安玩具小朋友
许昌市建安区举办“讲建安故事 诵爱国诗词”比赛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