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剑锋
(上饶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上饶 334000)
乳腺癌为高发肿瘤之一,在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发病率显著上升。目前乳腺癌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以及月经、生殖因素可能对其发病产生影响的结论得到了临床公认。国内外均有类似的研究,期待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作出贡献[1-3]。然而由于研究进行的地域以及条件并不相同,结果并非完全一致[4]。本研究从月经、生殖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出发进行探究,以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我院自2010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50例作为观察组,均经病理确诊,选取同期无肿瘤病史的健康人群3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9.8±8.4)岁;对照组年龄在26~73岁,平均年龄(49.6±8.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调查一般状况、生育状况、月经、一级亲属肿瘤病史及生活习惯等,对变量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
主要观察遗传及月经、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月经、生殖及遗传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月经因素与乳腺癌关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月经因素与乳腺癌关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350例中,一级亲属有肿瘤病史者85例(占27.14%),无肿瘤病史者255例(占72.86%);对照组300例中,一级亲属有肿瘤病史者57例(占19.00%),无肿瘤病史者243例(占81.00%)。一级亲属肿瘤病遗传因素与乳腺癌存在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一级亲属肿瘤病史、流产次数多、首胎活产年龄大均为乳腺癌危险因素,而初潮年龄晚、活产数多均为乳腺癌保护因素。详见表3。
表3 月经、生殖及遗传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乳腺癌与月经、生殖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已经进行了多年,但由于其关系复杂,且进行研究的基础条件不同,导致结果并不完全一致[5-9]。目前的研究指明初潮较早、绝经晚、晚育或未生育的妇女乳腺癌危险性更高,因此生殖因素、月经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较为密切[10]。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在一级亲属中有肿瘤史、且患者流产次数,首胎年龄大均为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然而活产数多、初潮较晚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而其原因为雌激素 较早怀孕者乳腺组织中未分化的细胞显著下降,也减轻看雌激素的作用,从而使其作用于乳腺组织使得致癌作用降低,然而活产次数多则意味着乳腺组织增值活动减弱,且改变了乳腺组织的激素环境,可能起到保护作用[11-14]。本研究还显示绝经年龄的大小与乳腺癌的发生并无关系。
而文献报道母乳喂养也可能为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虽然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为表示出显著性,但因为其与活产次数有所关联,因此为乳腺癌发生的可能保护因素[15]。
乳腺癌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多,可受到来自生活方式、遗传、地区等的影响,因此在各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可能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虽然为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但研究结果也仅能提供参考。但母乳喂养率、初潮年龄分布等条件虽然并不相同,但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可以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况丽平,沈金辉,吴璇.等.乳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C-erbB-2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2,33(21):3303-3305.
[2] 汪锋,宋晓燕,贺慧杰.等.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674-1677.
[3] 何俊安.乳腺癌的患病因素与中医未病先防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51-1553.
[4] 徐雅莉,孙强,单广良.等.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协和医学杂志,2011,2(1):7-14.
[5] 柏刁,郑伯军,张飞云,等.210例乳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6):470-475.
[6] 刘翔宇,谌永毅,许湘华,等.乳腺癌术后促进康复锻炼的阻碍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31-633.
[7] 王朝阳,李桂生,谢忠,等.高危乳腺癌40例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7):1104-1107.
[8] 陶苹,胡耀月,黄源,等.亚裔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2):164-169.
[9] 李彦国,王欢,张秉明,等.农村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医刊,2013,48(7):75-77.
[10] 刘玉红.女性乳腺癌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68-469.
[11] 郭婉莹,卢鑫,邹天宁,等.三阴乳腺癌相关性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3):707-709.
[12] 张晕生,赵成会,董春富,等.84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 1(10):74-91.
[13] 仲艳.青年乳腺癌患者回归社会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128-1130.
[14] 毛锡金,邢成颜,张升华,等.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87-190.
[13] 祝志慧.乳腺癌根治术后影响创面愈合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28-29.
[15] 苍柏,周伟,蔡莉,等.174例乳腺癌生存因素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1,25(4):3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