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是新世纪以来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总结经验,部署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亿万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为这次会议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刚才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化全局的高度,就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办学方向、目标任务、改革重点等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是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新形势新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今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开创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一会儿,马凯副总理还要作重要讲话,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特别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目前,全国共有1.2万多所中职学校、1300多所高职学校,年招生总规模1000万,在校生近3000万。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支撑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特别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的从业人员有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建立了与产业紧密对接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08年落户天津,举办6届有3万多名学生参与,成为职业教育的亮丽品牌。
二是改善了劳动力结构及素质,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和促进了民生改善。“十一五”以来,我国就业人口总体达到7.7亿人规模,年均新增就业人口中近1000万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全国技能劳动者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例从12.8%提高到18.4%。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0%,就业情况呈现出去向多元、渠道多样、实体经济供不应求、区域差距明显缩小等特点。研究表明,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就上升约0.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不仅是“找饭碗”的教育,更成为“造饭碗”的教育。
三是拓展了服务领域,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网络覆盖城乡,“十一五”以来,每年培训进城农民工2000多万人,累计有4000多万农村新生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城镇工作。职业院校还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累计输送了近500万毕业生。近70%的职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职业教育已成为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中高端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四是加大了投入力度,为城乡居民接受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投入职业教育2053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45倍,年均增长28.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58亿元,增加13倍,年均增长54.8%。最近3年,高职教育使近850万家庭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从2007年起,国家逐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总额907亿元,资助人次6443万。2009年起实行免学费政策,共投入514亿元,惠及3460万人次,努力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失学。
总之,经过多年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服务大局。职业教育始终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二是坚持就业导向。把增强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三是坚持育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四是坚持多元办学。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五是坚持分类指导。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六是坚持示范引领。支持示范(骨干)学校建设,形成典型带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今后要继续坚持和发扬。
职业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包括发改、财政、教育、人社、工信、农业、扶贫等部门通力协作和社会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向长期奋斗在职业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关心职业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门研究。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批示精神和总理讲话精神,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第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推进“四化同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当前,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十八大的战略部署,代表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取向。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更需要大批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大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到2020年前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必须依靠现代职业教育,加强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失业转岗人员的培训。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的科学技术、产业体系、经营方式和发展理念,更需要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夸张地说,职业教育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四化同步”的进程,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战略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既有战略机遇,又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加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是根本出路。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体育健身、家政和养老服务等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既是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利器,也是破解就业难题、改善民生的法宝。就业是民生之首。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压力很大,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就业难”与“招工难”现象并存,就业工作既面临总量压力,又存在结构性矛盾。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增长劳动力约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27万人,还有约92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需要帮扶。为失业待业人员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大大拓展他们的就业空间。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来说,一个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就可使一个家庭摆脱贫困,就是为社会和谐稳定增添一份正能量。可以说,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各国应对激烈竞争、发展实体经济的共同取向。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深入调整,新一轮技术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纷纷寻求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举措。欧盟制订的欧洲2020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欧盟各国职业教育合作,英国颁布了国家技能战略,美国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提出技能澳大利亚、技能新西兰战略。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多数还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要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大势,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应当看到,面对新的形势变化,我国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仍然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没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现在,距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只有6年时间,任务紧迫、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攻坚克难的精神,把这件强国强教、利国利民的大事抓紧抓好,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涉及理念转变、制度创新、体系构建、政策配套等方方面面。我们所说的现代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教育,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即适应需求、面向人人、有机衔接、多元立交。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和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发展定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要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着力实现“三个目标”,即经济目标、民生目标和社会目标。经济目标要以服务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为宗旨,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层次、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互动。民生目标要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发挥就业“指挥棒”的作用,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出彩人生奠定坚实基础。社会目标要以促进公平公正为要求,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重要作用,加强城乡、区域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加快发展农业农村职业教育,建立东中西部对口支援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二是改革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也应是办学主体之一。要落实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引导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落实民办与公办职业院校的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要创新发展形式,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推进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开展集团化办学。支持企业履行培养培训员工的职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扶持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发展。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优质资源,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等国外先进经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还要积极发展配套的职业教育,为“走出去”的企业培养本土化人才。
三是聚焦主攻方向,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适应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还要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有志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提供多次选择、多条路径的发展机会。一方面,要统筹办好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劳动者,夯实职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打破制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天花板”,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广大青年打造一辈子都打不破的“铁饭碗”,提供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通过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向选择。通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加快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衔接,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为受教育者在职场与校园的流动转换提供便利。
四是抓住核心任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贯穿办学全过程的主线。要坚持立德树人。要针对一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薄弱的现状,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组织好“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环节。重视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既善动脑、又能动手的职业人才。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制度建设,培养职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要改进评价制度。把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劳动价值创造能力作为评价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以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五是完善办学模式,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职业教育体现特色、保持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关键是要推动“五个对接”,即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行业组织在发布需求、规模预测、专业设置、教学指导、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围绕职业标准,科学编制课程内容、教学标准,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聘请专兼职教师,建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推动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要本着简化程序、减轻负担的原则完善相关办法,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中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方便合格毕业生及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推动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和职业发展都要求每个人加强终身学习。因此要创造条件、面向人人,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创新农学结合模式,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六是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简政放权,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管理体制改革这块“硬骨头”啃不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手脚就放不开。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规划、统筹、服务和基本保障上,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能放给行业的要放给行业,能放给学校的都放给学校,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要推动职业院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学校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机制。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四、狠抓落实,共同开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的《决定》精神,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凝聚共识,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业绩考核指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能力,减少职责交叉和分散,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好区域内职业教育布局和规模,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促进职教园区与工业园、高新区融合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同频共振。
二要加大服务保障。经费投入是落实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按照存量部分优化结构、增量部分雪中送炭的要求,加大投入,合理使用职业教育经费。各级政府要分类制定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加大地方政府经费统筹力度,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行以“直补个人”为主的支付办法。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积极稳妥解决好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建立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专兼结合的机制,使生师比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通道。
三要完善政策配套。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和各自职能分工,抓紧制订各类专项政策,落实好各项任务,特别是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双证书”制度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抓紧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同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有关配套政策,特别是要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健全督导机制,确保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四要强化监督检查。要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要公开信息,把任务内容、责任主体、监督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进行整改。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关部门要适时组织评估,防止管理漏洞,对贪污、截留、挪用、套取经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五要营造良好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消除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大舆论宣传,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形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动员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要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研究解决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中的问题,消除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各种歧视。要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加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表彰力度,倡导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观,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事关国家全局和民族未来。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锐意进取、齐心协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