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是主导,技校是基础,企业是主体。政府要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技校要搭建有利于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平台,企业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长春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周大立指出,从制度设计上,要让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社会上营造尊重技能、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产教分离卡住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脖子。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庆认为,职业教育本应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但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政府办学尤其是教育部门办学,行业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导致培养的人才脱离社会实际需要。
现在的职业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不适应企业需求,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学生就业远离实体经济岗位,我们不能按照办研究型大学的思路,把职业教育又办成了研究型教育。
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已经顺利通过1年的顶岗实习,并且晋升为工艺组组长,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还有很多进修机会。
来自贵州省农村的冉光华初三毕业后入读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专业,谈起自己的选择,他说,人生并不只有考高中、上大学这一条路,只要拥有一技之长,就能自食其力、成长成才。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要推动建立利益共同体,坚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做到产业、市场、就业和育人整体谋划,形成叠加和溢出效应。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率领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到湖北,就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考察调研,在调研中他强调,要探索创新具有中国特色、高职特点的办学模式,让企业进校园、教师进车间、教学进现场,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相互交融的良好格局,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无缝对接”。
如果现实中观念鸿沟和酬劳体系难以突破,那么高考“双轨制”也无法真正打破生源困境,生源结构不会发生本质改变。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职业教育要提升生源质量,关键在于提升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来。
如果你的孩子在读完中职后还想继续深造时发现,很难挤进高职院校,即便挤进去了,也是专业不对口、专业内容重复学习,你还会对读职校有兴趣吗?
在一次招生咨询会上,一位学生家长质问一所中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