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凤+商彦蕊+刘公英
摘要:邢台县作为河北省重要粮食生产县之一,受旱灾影响日趋严重。根据1954-2010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趋势分析和M-K趋势突变检验,研究邢台县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邢台县干旱发生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大,以中旱和重旱为主,20世纪50年代后期干旱趋势显著,60年代和90年代干旱趋势相对明显。冬小麦SPI1指数下降速率在灌浆-成熟阶段最大、拔节阶段次之、再之是苗生长阶段,此3个阶段干旱加剧较其它生育阶段明显,除播种前和抽穗-开花阶段,其他各生育阶段SPI指数自1980年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旱趋势相对明显。夏玉米生育期的早中期阶段SPI1指数呈下降的趋势,播种-拔节阶段、拔节-抽雄阶段是干旱的频发期,除播种前和灌浆-成熟阶段,其他各生育阶段SPI1指数自1970年后期开始下降,呈现干旱趋势。
关键词:邢台县;冬小麦;夏玉米;生育阶段;干旱
中图分类号:S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1-2536-06
The Time Changing of Drought in Crop Growth Period Based on the SPI Index
——Taking Xingtai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HEN Hai-feng1,SHANG Yan-rui1,2, LIU Gong-ying1
(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2.Hebei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hijiazhuang 050016, China)
Abstract: Xingtai county, as one of the major grain production counties in Hebei province, 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drought. Based on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1954-2010 years,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for trend fitting and Mann-Kendall trend mutation testing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of the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growing in Xingtai county. More attention was payed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y of drought in its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droughts was increasing in Xingtai county. Moderate drought and severe drought was the main trend. The trend of drought was significant in the late 1950s, relatively more obvious in late 1960s and 1990s. Winter wheat SPI1 index was decreased fast in filling to maturing stage of winter wheat, then came to the jointing stage. The last was the further growth of the seedling stage. The three stages was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tensified significantly over other growth stages before sowing and heading-flowering stage. The SPI1 Index of other growth stages was declined in varying degrees since the early 1980s, but the trend was relatively obvious. Summer corn SPI1 index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in summer maize growth period. Drought was frequent in planting-jointing stage and jointing-heading stage, in addition to before planting and filling-mature stage. Other growth stages of the SPI1 index started to decline since the late 1970s, with the same trend as that of the drought.
Key words: Xingtai country; winterwheat; summermaize; growth period; drought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171402)
干旱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自然现象。干旱出现的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为了监测和评价干旱的发生强度及趋势,国内外的学者已提出了多种干旱指数,包括降水距平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异常指数(RAI)、表层水供应指数(SWSI)、Palmer干旱指数(PDS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Z指数、土壤湿度指数等[1],其中,基于降水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具有数据获取、计算简便的优点,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干旱发生特征,而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而被广泛应用[2],如车少静等[3]利用SPI指数分析了近41年河北省旱涝时空变化分布特征;郁凌华等[4]利用SPI指数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内的旱涝灾害特征;陈莉等[5]利用SPI指数对东北地区近50年农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进行了研究。应用邢台县1954-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对邢台县SPI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6],研究对冬小麦-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为政府和农户进行科学的灌溉提供依据。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南端东麓,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季风特征显著[7]。该县年平均气温为12~13 ℃,年平均降水量为534.86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093.4 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且降水季节分布不匀,夏季平均降水量341.5 mm,冬季平均降水量仅为14.7 mm。邢台县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其中,粮食作物以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据河北统计年鉴数据统计知,2010年邢台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0 099 hm2,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0 939 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7.2%,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为12 133 hm2,夏玉米播种面积为15 322 hm2,分别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39.2%和49.5%。邢台县农业灾害频发,2010年受灾面积达16 581 hm2,成灾面积达14 764 hm2,其中,旱灾受灾面积11 845 hm2,旱灾成灾面积11 271 hm2。在成灾面积中粮食作物减产三至五成面积达8 596 hm2,减产五至八成面积达826 hm2,减产8成以上达460 hm2,旱情十分严峻。
1材料与方法
1.1SPI指数
SPI是由McKee等[8]在1993年研究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时首次提出。一般情况下,降水呈现偏态分布,在统计计算中常用Gamma密度函数来拟合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分布规律[9]。SPI是基于降水累积概率分布的一个有效分析干湿周期的指标,它将降水的偏态分布转换为标准的正态分布,进行统计计算。
假设某一时段的降水量为x,则其伽马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g(x)=xa-1e-x/?茁 (1)
Γ(α)=yα-1e-ydy (2)
式中:Γ(α)为伽马函数;α为形状参数,α> 0;β为尺度参数,β>0;x为降水量,x>0。
α,β可以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估算:
= (3)
A=ln()-ln(x) (4)
式中n为计算系列的长度。于是给定时间尺度的累积概率为:
G(X)=g(x)dx=xα-1e-x/?茁dx (5)
令t=x/β,上式可变为不完全的伽马函数,
G(x)=xe-x-?茁dx(6)
由于伽马方程不包含x=0的情况,而实际的降水量x可以为0,所以累计概率可以表示为:
H(x)=q+(1-q)G(x) (7)
式中,q是降水为0的概率。如果m表示时间系列中降水量为零值的个数,则q=m/n。累积概率H(x)可以通过下式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Z=SPI=-t- (8)
其中,t= 0≤H(x)≤0.5 0.5≤H(x)<1(9)
c0=2.515 517,c1=0.802 853,c2=0.010 328,
d1=1.432 788,d2=0.189 269,d3=0.001 308。
在干旱发生的时间特征上,计算1个月和12个月尺度的SPI值。1个月时间尺度的SPI1值可以表征短时间内降水条件,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短期水分条件和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水分的供给条件[7]。12个月尺度SPI12值则反应了一个区域长期的降水条件,从侧面揭示一个区域的地下水补给情况、水库库存水量的状况,进而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所需的水量条件。
SPI值随着时间序列的变化在0值附近频繁的上下波动。SPI值大于0,表示降水量超出了同一时期平均降水量,则可能发生洪涝;SPI值小于0,表示降水量低于同时期平均降水量,则可能发生干旱。SPI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发生旱涝的可能越大。参照Mckee等[10]干旱等级划分干旱等级:1.0>SPI>-1.0,表示降水正常;-1.00≥SPI>-1.5,表示发生中等干旱;-1.5≥SPI>-2.0,表示发生重度干旱;SPI≤-2.0,则表示发生极端干旱。
1.2气象统计方法
使用线性回归方程y=at+b(y为SPI值,a为斜率,t为降水时间序列)来拟合SPI指数随时间序列的变化,可以反映出SPI指数随时间的线性变化规律[11-13]。
运用M-K非参数检验法[11-13]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SPI指数做趋势及突变检验:UFk值>0,表示原序列SPI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反之则呈现下降趋势;若UFk值超过置信度线(u0.05=±1.96)时,表示原序列SPI指数呈上升或下降趋势明显;若UFk和UBk两条曲线的交叉点位于置信区间内,则该点对应的时间便是序列突变开始的时间。
2干旱时间变化规律
2.1邢台县冬小麦生长期干旱年际变化
图1 SPI12显示了1954-2011年邢台县冬小麦-夏玉米干旱发生的年际变化。数据显示,58年间邢台县共发生中旱程度以上旱灾92次,其中中旱56次、重旱26次、极端干旱10次。20世纪80年代以来,干旱事件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其中1986、1987、1999和2000年出现了极端干旱。整体拟合趋势表明,随时间向后推移SPI指数整体呈现递减趋势,说明邢台县干旱整体呈现加剧趋势。
2.2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变化
冬小麦生育期为10月初至次年6月上旬,不同发育阶段起止时间见表1,冬小麦SPI变化规律见图2。干旱对于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影响不同。播种前,发生干旱,土壤底墒不足,影响冬小麦出苗;苗生长和越冬阶段,冬小麦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小麦耗水较少,受干旱影响小,但苗生长初期发生干旱将影响幼苗生长,极端干旱可能导致幼苗枯死,影响后期作物产量;返青阶段,冬小麦生长迅速,小麦对水分需求速度和需求量明显增大,干旱发生影响冬小麦返青拔节;拔节阶段,干旱影响其生殖生长,造成冬小麦减产;抽穗-开花阶段,冬小麦叶面积达到最大,水分亏缺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愈加明显;灌浆成熟阶段,干旱影响小麦粒数和粒径,质量下降[16]。故分析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对用户选择适应模式意义重大。
由图2可以看出,邢台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SPI值呈现下降趋势,说明降水量不断下降,气象干旱加剧。各生育阶段SPI趋势斜率大小比较:灌浆-成熟阶段(-0.011)<拔节阶段(-0.008)<苗生长阶段(-0.007)<返青阶段(-0.003)<越冬阶段(-0.002)<播种前、抽穗-开花阶段(0.010),表明降水减少速率在灌浆-成熟期最大,拔节期次之,再之是苗期,返青期和越冬期最小。冬小麦在苗生长阶段、拔节阶段、成熟阶段气象干旱加剧较其它生育阶段明显。统计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次数可知,58年间发生中旱及以上程度干旱,越冬期8次,苗初期9次,苗中期8次,苗后期0次,越冬期平均2次,返青期6次,拔节期7次,抽穗-开花期5次,灌浆-成熟期6次。除越冬期之外,其他各个生育期均受到干旱威胁。
运用M-K非参数检验方法对邢台县冬小麦各生育阶段58年SPI指数作具体趋势突变检验(图3),检验结果可以总结出:
图3a冬小麦播种前,主要突变年份是1963年、1978年,SPI指数在1956-1960年和1995-2003年呈下降趋势,处于相对干旱阶段;图3b苗生长阶段,突变年份是1963年、1969年、1982年和1993年。SPI指数在1954-1960年、1963-1967年、1969-1973年和1981-2011年呈下降态势,表明干旱趋势加强;图3c越冬阶段,除1979年外,UFk值均小于0,表明冬小麦越冬阶段在整个时间序列中持续呈现干旱趋势,说明邢台县受冬旱影响加重;图3d返青阶段,突变年份是1959年、1979年和2000年,SPI指数在1960-1962年、1968-1988年和2001-2011年呈下降趋势,表明干旱趋势加强;图3e拔节阶段,主要突变年份为1959年、1961、1978年、2005年,SPI指数在1974-2011年呈下降趋势,表明冬小麦拔节阶段在整个时间序列中呈现干旱趋势;图3f抽穗-开花阶段,主要突变年份为1956年、1958年、1961年、1962年和1964年,在1955-1963年、1966-1969年和1972-1984年,SPI指数下降,干旱趋势增强;图3g灌浆-成熟阶段,主要突变年份为1956年、1959年、1963年、1973年、1983年和1985年,1960-1970年和1974-2011年SPI指数下降,干旱趋势增强。
2.3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变化
夏玉米生育期为6月下旬至10月初,不同生育期起止时间见表2,夏玉米SPI变化规律见图4。夏玉米主要生长季为邢台县的雨季。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在350~400 mm,而平均降水量约为440 mm,但是各生育阶段降水差异大,影响其生长发育。播种前,干旱发生,土壤底墒不足,影响夏玉米出苗;播种-拔节期,此阶段为幼苗生长发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0%,相对较少,但此时干旱发生影响幼苗生长,影响后期生殖生长;拔节-抽雄期,干旱对夏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生长影响最大;抽雄-灌浆期,夏玉米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干旱发生将对夏玉米的穗数产生一定的影响;灌浆-成熟期,干旱发生,对夏玉米颗数和粒径大小都将产生影响,加剧夏玉米减产[14]。因此要着重关注邢台县历年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干旱规律,以便于保证夏粮生产的顺利进行。
运用M-K非参数检验方法对邢台县夏玉米各生育阶段58年SPI指数做具体趋势突变检验,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夏玉米不同生育期SPI斜率比较,播种前、灌浆-成熟阶段(0.010)>苗生长阶段、抽雄-灌浆阶段(-0.011)>拔节-抽雄阶段(-0.018)。SPI值在夏玉米生长的早中期呈下降的趋势,后期的灌浆成熟阶段阶段反而呈现出上升趋势,说明在此阶段干旱对夏玉米生长的危险有所下降。统计58年间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中旱以上干旱共发生35次,其中,播种前一月中旱5次,播种-拔节阶段中旱5次、重旱1次,拔节-抽雄阶段中旱3次、重旱3次,抽雄-灌浆阶段中旱8次、重旱2次,灌浆-成熟阶段中旱5次、重旱3次。由统计数据可知,播种-拔节阶段、拔节-抽雄阶段是干旱的频发期,降水量少,影响夏玉米稳定需水量的供给。故在拔节-抽雄开花生长阶段要重点监测和防范。
图5a和图5b分别是播种前和播种-拔节阶段,该两个阶段同时也是冬小麦抽雄-成熟阶段,已在冬小麦干旱变化突变检验中进行分析,故在此不做具体分析;图5c拔节-抽雄阶段,主要突变年份有1972年、1975年、1990年、2000年、2002年和2006年,SPI指数在1970-2011年呈下降趋势,夏玉米在该阶段干旱化持续加强;图5d抽雄-灌浆阶段,主要的突变年份是1957年,1958-1962年、1964-1974年和1977-2011年,干旱趋势加强,尤其在2001-2008年,干旱趋势通过了0.05临界线的显著性水平,表明降水减少,气候变干的趋势十分显著;图5e灌浆-成熟阶段,主要突变年份是1961年、1964年、1974年和1978年,1956-1960年、1995-2003年,SPI指数呈下降趋势,有干旱化倾向。
3小结与讨论
1)根据SPI12变化规律,总结出邢台县农作物气象干旱逐渐加重,以中旱和重旱为主,1980年代后期以来干旱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不同年代干旱变化趋势不同,20世纪50年代后期下降最快,干旱趋势明显;60年代和90年代呈微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上升最快,湿涝较明显;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呈微上升趋势。
2)邢台县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冬小麦整个生育期SPI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气象干旱加剧,其中,灌浆-成熟期下降速率最大,拔节期次之,再之是苗期。冬小麦在苗期、拔节期,成熟期气象干旱加剧较其它生育期明显。突变分析表明,除播种前和抽穗-开花阶段,其他各生育阶段SPI指数自1980年代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旱趋势相对明显,与邢台县整体干旱变化相一致。
3)邢台县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SPI显示夏玉米生育期的早中期阶段呈下降的趋势,播种-拔节阶段、拔节-抽雄阶段是干旱的频发期,降水少,影响夏玉米稳定需水量的供给。突变分析表明,除播种前和灌浆-成熟阶段,其他各生育阶段SPI指数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呈下降趋势,干旱发生相对增加与与邢台县整体干旱变化大致一致。
4)本研究根据1954-2011年58年降水数据运用SPI指数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干旱发生规律研究,为农户适时进行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河北农村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邢台县发生大范围的干旱,而年尺度的SPI显示2010分析2010年以年为尺度的各月累积降水可知,各月降水量较多,而SPI12值是以年为单位的累积降水进行标准化得到的,所以2010年SPI12显示未有明显干旱。同时本研究采用的是县域尺度研究区,气象站点较少,没有系统进行邢台县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干旱的空间变化研究。同时研究一个地区农作物生育期干旱变化,不仅要分析降水因子,还要进一步分析降水之外的其它气象因子、下垫面因子等。
参考文献:
[1] 张强,鞠笑生,李淑华.Palmer干旱指数、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距平指数的比较[J].地理学报,2003,58:117-124.
[2] GUTTMAN N B. Comparing the Palmer drought index and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98,34(1):113-121.
[3] 车少静,李春强,申双和. 基于SPI的近41年河北省旱涝时空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137-143.
[4] 郁凌华,赵艳霞.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内的旱涝灾害分析[J].灾害学,2013,28(2):71-75.
[5] 陈莉,方丽娟,李帅.东北地区近50年农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研究[J].灾害学,2010,25(4):5-10.
[6] 杨丽娜,吴智杰,许新路,等.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邢台地区的干旱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1):120-124.
[7] 商彦蕊,史培军.自然灾害系统脆弱性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191-198.
[8] MCKEE T B, DOESKEN N J, KLEIST J. The relationship of drought fre-quency and duration to time scales [A]. In: Proc.8th conference onapplied climatology[C]. Anaheim,California,1993: 179-184.
[9] EDWARDS D C, MCKEE T B. Characteristics of 20th century drought in the United States atmultiple scale[R]. Atmospheric Science PaperNo.634,1997:1-30.
[10] MCKEE T B,DOESKEN N J,KLEIST J.The relationship of drought frequency and duration to time scales[R].California: Eighth Conference on Applied Climatology,1993.
[11] 陈莹,陈兴伟.福建省近50年干旱时空特征演变_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J].2011,20(3):57-63.
[12] 王莺,赵福年,姚玉璧,等.基于Z指数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3,28(2):100-106.
[13] 魏凤英.现代气象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69-72.
[14] 肖俊夫,刘占东,刘祖贵,等.不同时期干旱和干旱程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4):54-58,64.
[15] 吴冬丽,王春已,薛红喜,等.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1):18-25.
[16] 吴东丽,王春乙,张雪芬,等.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干旱指数研究[J].科技导报,2009,27(7):32-36.
运用M-K非参数检验方法对邢台县夏玉米各生育阶段58年SPI指数做具体趋势突变检验,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夏玉米不同生育期SPI斜率比较,播种前、灌浆-成熟阶段(0.010)>苗生长阶段、抽雄-灌浆阶段(-0.011)>拔节-抽雄阶段(-0.018)。SPI值在夏玉米生长的早中期呈下降的趋势,后期的灌浆成熟阶段阶段反而呈现出上升趋势,说明在此阶段干旱对夏玉米生长的危险有所下降。统计58年间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中旱以上干旱共发生35次,其中,播种前一月中旱5次,播种-拔节阶段中旱5次、重旱1次,拔节-抽雄阶段中旱3次、重旱3次,抽雄-灌浆阶段中旱8次、重旱2次,灌浆-成熟阶段中旱5次、重旱3次。由统计数据可知,播种-拔节阶段、拔节-抽雄阶段是干旱的频发期,降水量少,影响夏玉米稳定需水量的供给。故在拔节-抽雄开花生长阶段要重点监测和防范。
图5a和图5b分别是播种前和播种-拔节阶段,该两个阶段同时也是冬小麦抽雄-成熟阶段,已在冬小麦干旱变化突变检验中进行分析,故在此不做具体分析;图5c拔节-抽雄阶段,主要突变年份有1972年、1975年、1990年、2000年、2002年和2006年,SPI指数在1970-2011年呈下降趋势,夏玉米在该阶段干旱化持续加强;图5d抽雄-灌浆阶段,主要的突变年份是1957年,1958-1962年、1964-1974年和1977-2011年,干旱趋势加强,尤其在2001-2008年,干旱趋势通过了0.05临界线的显著性水平,表明降水减少,气候变干的趋势十分显著;图5e灌浆-成熟阶段,主要突变年份是1961年、1964年、1974年和1978年,1956-1960年、1995-2003年,SPI指数呈下降趋势,有干旱化倾向。
3小结与讨论
1)根据SPI12变化规律,总结出邢台县农作物气象干旱逐渐加重,以中旱和重旱为主,1980年代后期以来干旱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不同年代干旱变化趋势不同,20世纪50年代后期下降最快,干旱趋势明显;60年代和90年代呈微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上升最快,湿涝较明显;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呈微上升趋势。
2)邢台县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冬小麦整个生育期SPI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气象干旱加剧,其中,灌浆-成熟期下降速率最大,拔节期次之,再之是苗期。冬小麦在苗期、拔节期,成熟期气象干旱加剧较其它生育期明显。突变分析表明,除播种前和抽穗-开花阶段,其他各生育阶段SPI指数自1980年代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旱趋势相对明显,与邢台县整体干旱变化相一致。
3)邢台县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SPI显示夏玉米生育期的早中期阶段呈下降的趋势,播种-拔节阶段、拔节-抽雄阶段是干旱的频发期,降水少,影响夏玉米稳定需水量的供给。突变分析表明,除播种前和灌浆-成熟阶段,其他各生育阶段SPI指数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呈下降趋势,干旱发生相对增加与与邢台县整体干旱变化大致一致。
4)本研究根据1954-2011年58年降水数据运用SPI指数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干旱发生规律研究,为农户适时进行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河北农村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邢台县发生大范围的干旱,而年尺度的SPI显示2010分析2010年以年为尺度的各月累积降水可知,各月降水量较多,而SPI12值是以年为单位的累积降水进行标准化得到的,所以2010年SPI12显示未有明显干旱。同时本研究采用的是县域尺度研究区,气象站点较少,没有系统进行邢台县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干旱的空间变化研究。同时研究一个地区农作物生育期干旱变化,不仅要分析降水因子,还要进一步分析降水之外的其它气象因子、下垫面因子等。
参考文献:
[1] 张强,鞠笑生,李淑华.Palmer干旱指数、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距平指数的比较[J].地理学报,2003,58:117-124.
[2] GUTTMAN N B. Comparing the Palmer drought index and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98,34(1):113-121.
[3] 车少静,李春强,申双和. 基于SPI的近41年河北省旱涝时空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137-143.
[4] 郁凌华,赵艳霞.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内的旱涝灾害分析[J].灾害学,2013,28(2):71-75.
[5] 陈莉,方丽娟,李帅.东北地区近50年农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研究[J].灾害学,2010,25(4):5-10.
[6] 杨丽娜,吴智杰,许新路,等.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邢台地区的干旱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1):120-124.
[7] 商彦蕊,史培军.自然灾害系统脆弱性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191-198.
[8] MCKEE T B, DOESKEN N J, KLEIST J. The relationship of drought fre-quency and duration to time scales [A]. In: Proc.8th conference onapplied climatology[C]. Anaheim,California,1993: 179-184.
[9] EDWARDS D C, MCKEE T B. Characteristics of 20th century drought in the United States atmultiple scale[R]. Atmospheric Science PaperNo.634,1997:1-30.
[10] MCKEE T B,DOESKEN N J,KLEIST J.The relationship of drought frequency and duration to time scales[R].California: Eighth Conference on Applied Climatology,1993.
[11] 陈莹,陈兴伟.福建省近50年干旱时空特征演变_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J].2011,20(3):57-63.
[12] 王莺,赵福年,姚玉璧,等.基于Z指数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3,28(2):100-106.
[13] 魏凤英.现代气象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69-72.
[14] 肖俊夫,刘占东,刘祖贵,等.不同时期干旱和干旱程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4):54-58,64.
[15] 吴冬丽,王春已,薛红喜,等.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1):18-25.
[16] 吴东丽,王春乙,张雪芬,等.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干旱指数研究[J].科技导报,2009,27(7):32-36.
运用M-K非参数检验方法对邢台县夏玉米各生育阶段58年SPI指数做具体趋势突变检验,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夏玉米不同生育期SPI斜率比较,播种前、灌浆-成熟阶段(0.010)>苗生长阶段、抽雄-灌浆阶段(-0.011)>拔节-抽雄阶段(-0.018)。SPI值在夏玉米生长的早中期呈下降的趋势,后期的灌浆成熟阶段阶段反而呈现出上升趋势,说明在此阶段干旱对夏玉米生长的危险有所下降。统计58年间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中旱以上干旱共发生35次,其中,播种前一月中旱5次,播种-拔节阶段中旱5次、重旱1次,拔节-抽雄阶段中旱3次、重旱3次,抽雄-灌浆阶段中旱8次、重旱2次,灌浆-成熟阶段中旱5次、重旱3次。由统计数据可知,播种-拔节阶段、拔节-抽雄阶段是干旱的频发期,降水量少,影响夏玉米稳定需水量的供给。故在拔节-抽雄开花生长阶段要重点监测和防范。
图5a和图5b分别是播种前和播种-拔节阶段,该两个阶段同时也是冬小麦抽雄-成熟阶段,已在冬小麦干旱变化突变检验中进行分析,故在此不做具体分析;图5c拔节-抽雄阶段,主要突变年份有1972年、1975年、1990年、2000年、2002年和2006年,SPI指数在1970-2011年呈下降趋势,夏玉米在该阶段干旱化持续加强;图5d抽雄-灌浆阶段,主要的突变年份是1957年,1958-1962年、1964-1974年和1977-2011年,干旱趋势加强,尤其在2001-2008年,干旱趋势通过了0.05临界线的显著性水平,表明降水减少,气候变干的趋势十分显著;图5e灌浆-成熟阶段,主要突变年份是1961年、1964年、1974年和1978年,1956-1960年、1995-2003年,SPI指数呈下降趋势,有干旱化倾向。
3小结与讨论
1)根据SPI12变化规律,总结出邢台县农作物气象干旱逐渐加重,以中旱和重旱为主,1980年代后期以来干旱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不同年代干旱变化趋势不同,20世纪50年代后期下降最快,干旱趋势明显;60年代和90年代呈微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上升最快,湿涝较明显;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呈微上升趋势。
2)邢台县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冬小麦整个生育期SPI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气象干旱加剧,其中,灌浆-成熟期下降速率最大,拔节期次之,再之是苗期。冬小麦在苗期、拔节期,成熟期气象干旱加剧较其它生育期明显。突变分析表明,除播种前和抽穗-开花阶段,其他各生育阶段SPI指数自1980年代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旱趋势相对明显,与邢台县整体干旱变化相一致。
3)邢台县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发生规律:SPI显示夏玉米生育期的早中期阶段呈下降的趋势,播种-拔节阶段、拔节-抽雄阶段是干旱的频发期,降水少,影响夏玉米稳定需水量的供给。突变分析表明,除播种前和灌浆-成熟阶段,其他各生育阶段SPI指数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呈下降趋势,干旱发生相对增加与与邢台县整体干旱变化大致一致。
4)本研究根据1954-2011年58年降水数据运用SPI指数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干旱发生规律研究,为农户适时进行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河北农村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邢台县发生大范围的干旱,而年尺度的SPI显示2010分析2010年以年为尺度的各月累积降水可知,各月降水量较多,而SPI12值是以年为单位的累积降水进行标准化得到的,所以2010年SPI12显示未有明显干旱。同时本研究采用的是县域尺度研究区,气象站点较少,没有系统进行邢台县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干旱的空间变化研究。同时研究一个地区农作物生育期干旱变化,不仅要分析降水因子,还要进一步分析降水之外的其它气象因子、下垫面因子等。
参考文献:
[1] 张强,鞠笑生,李淑华.Palmer干旱指数、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距平指数的比较[J].地理学报,2003,58:117-124.
[2] GUTTMAN N B. Comparing the Palmer drought index and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98,34(1):113-121.
[3] 车少静,李春强,申双和. 基于SPI的近41年河北省旱涝时空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137-143.
[4] 郁凌华,赵艳霞.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内的旱涝灾害分析[J].灾害学,2013,28(2):71-75.
[5] 陈莉,方丽娟,李帅.东北地区近50年农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研究[J].灾害学,2010,25(4):5-10.
[6] 杨丽娜,吴智杰,许新路,等.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邢台地区的干旱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1):120-124.
[7] 商彦蕊,史培军.自然灾害系统脆弱性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191-198.
[8] MCKEE T B, DOESKEN N J, KLEIST J. The relationship of drought fre-quency and duration to time scales [A]. In: Proc.8th conference onapplied climatology[C]. Anaheim,California,1993: 179-184.
[9] EDWARDS D C, MCKEE T B. Characteristics of 20th century drought in the United States atmultiple scale[R]. Atmospheric Science PaperNo.634,1997:1-30.
[10] MCKEE T B,DOESKEN N J,KLEIST J.The relationship of drought frequency and duration to time scales[R].California: Eighth Conference on Applied Climatology,1993.
[11] 陈莹,陈兴伟.福建省近50年干旱时空特征演变_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J].2011,20(3):57-63.
[12] 王莺,赵福年,姚玉璧,等.基于Z指数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3,28(2):100-106.
[13] 魏凤英.现代气象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69-72.
[14] 肖俊夫,刘占东,刘祖贵,等.不同时期干旱和干旱程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4):54-58,64.
[15] 吴冬丽,王春已,薛红喜,等.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1):18-25.
[16] 吴东丽,王春乙,张雪芬,等.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干旱指数研究[J].科技导报,2009,27(7):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