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埃博拉

2014-09-09 15:33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巴洛博拉科学家

最近几个月以来,“埃博拉病毒”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媒体上。今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的这场瘟疫,已经在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造成了近千人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目前病毒的扩散速度已经超过了当地医疗机构的控制能力,7月29日,甚至连对抗“埃博拉病毒”的塞拉利昂首席医生舍克·汗也不幸感染病逝,引起了世界性的哀悼。舍克·汗亲自救治了100余名患者,在他去世之前,已经有数十名当地医疗工作者牺牲。

那么,这个来势凶猛的病毒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人类有对付它的有效方法吗?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来龙去脉。

突然爆发的神秘疫病

1976年8月的一天,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小城杨布库的医院里,来了一位发着高烧的病人,名叫马巴洛,他在发病前去过一次扎伊尔北部地区。

由于当地的医疗水平落后,医生也没几个,发烧的病人一般都会被医生诊断为当地的常见病——疟疾。一旦诊断完成,病人就会排成长队,等待注射抗疟疾药物。每个护士面前都会放着几支注射器,一天下来,护士要用这几支注射器给上百个病人注射药品,针头用钝了才会更换。其实,这是应该被严格禁止的行为,但对于穷苦之地的人来说,有针打能治病总比什么都没有来得好。

谁都没想到,杨布库医院里的这种危险行为很快让当地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这家医院为圆心,可怕的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就侵袭了周边50多个村庄。大部分病人的症状和马巴洛一样:有的发着高烧,有的身体僵硬,有的头痛欲裂,在地下打着滚。发病之后,病情会在几天内迅速恶化,稍晚期一些的病人开始浑身出血,鼻子、牙床、眼结膜处会往外渗血,有些人表面看起来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内脏已经开始溶解,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

接着,扎伊尔北边国家苏丹在两个月后也暴发了同样的疫情。首先出现病例的是距离杨布库400英里远的新萨拉,当地一个棉花厂的工人们接二连三地病倒,很短的时间内就有35名工人死亡,他们发病症状和杨布库的病人极为相似。

原来是一个病毒家族

流行在西非地区的神秘疫病,立刻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的重视,一批医生和科学家不顾疾病的威胁和旅途的危险,带着简陋的器械前往疫区调查这种新型的疾病。

病原体很快就被确定了,这是一种新型病毒。研究者们用当地一条小河的名字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后来科学家发现,扎伊尔和苏丹虽然在几乎同一时间暴发埃博拉病毒疫情,但两地的埃博拉病毒其实不甚相同,所以后来分别根据首发地点命名成不同亚型——扎伊尔型和苏丹型。其中,导致今年西非空前规模埃博拉疫情暴发的正是扎伊尔型,它是最凶残的一种埃博拉,致死率可达60%~90%。

截至目前,医学专家一共发现了五种亚型的埃博拉病毒。其中一种叫雷斯顿型,它是唯一一种能以空气传播的埃博拉病毒,目前只在动物之间传播。

2008年11底,菲律宾吕宋岛4家养猪场检出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这是首次在家畜中发现埃博拉病毒。为此,我国农业部曾发文禁止直接或间接从菲律宾输入猪及其产品,已运抵口岸的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2012年,我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称,在我国一些地区捕获的843只蝙蝠样本中,有32只检测到了雷斯顿病毒的踪迹,这是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案例。

科学家认为,虽然雷斯顿型埃博拉病毒暂时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但是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当习俗成为帮凶

埃博拉是一种神秘的病毒。科学家已在黑猩猩、猴子等灵长类动物以及蝙蝠体内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并大致上判断出蝙蝠是埃博拉病毒自然条件下的储存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也基本被厘清,它们一般是通过直接接触途径在动物间、动物—人类间或者人类间传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组成甚至基因组序列也已经在科学家的掌握之中。

埃博拉的神秘,很大程度在于其发生时没有规律可循。非洲居民有捕猎黑猩猩、猴子和蝙蝠等野生动物当食物的习俗。科学家估计,如HIV等一些威胁人类的病原体,就是通过这个途径从野生动物跳到人类身上的。

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疫情,接下来1977年和1979年都有不同规模的流行。而自1980年开始,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丛林沉寂了15年,一直没有向人类发起进攻。直到1995年扎伊尔型卷土重来,一下子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杀死了254个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埃博拉病毒给了人类15年的休战期。

埃博拉病毒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这种传播途径较为“拙劣”,很容易阻断,远离传染源、带上手套和穿上防护服,就能大大减少被传染的可能。但非洲当地的殡葬习俗,无意中成了埃博拉的帮凶。

当地人在去世后,尸体必须经过亲人处理后才能下葬。1976年扎伊尔埃博拉首次爆发时的首位感染者马巴洛,死后尸体被带回家里,亲属们一起将他清洗并下葬,而在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者没佩戴任何防护设备,连手套都没有。在马巴洛葬后不久,参与葬礼的亲朋好友中有21名被感染,最终死掉了18个。

与此同时,当地教育和科学普及的落后,加剧了村民对于医疗和卫生管理的不了解,使得严峻的防疫形势雪上加霜。

战斗刚刚开始

埃博拉病毒极少走出非洲,除非感染者带入,或者出现实验事故,不然这种疾病很难进入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不过,由于现代交通变得越来越发达,这样的威胁会越来越大。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21天,也就是说,一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可能最长三个星期都不会发病。一个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人,可能在十几个小时内坐飞机抵达地球的另一面,把病毒扩散出去。

前段时间,一名40岁的男子把埃博拉病毒从利比里亚带到了尼日利亚,他刚刚抵达尼日利亚就开始发烧和呕吐,紧接着被直接从机场带到医院隔离治疗。可想而知,如果这个病例的发病时间推迟几天,他可能就已经在尼日利亚周游一圈了。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旦疫情扩散开来肯定更为惨烈。

美国也拉响了预防埃博拉病毒的警报,纽约已经出现了3起疑似病例。

传染病防控最重要的一环是疫苗,然而,人类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还没有可用的预防性疫苗。埃博拉病毒属于生物安全四级病原体,世界上拥有这种级别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本来就不多,所以开展研究的难度比较大。因为生产这种疫苗首先需要获得大量的埃博拉病毒,只有四级生物安全级别的工厂才有能力做到,而且培养这么大量的埃博拉病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所幸,科学家正尝试用基因工程手段来研制疫苗,他们把埃博拉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替换到腺病毒或者水疱性口炎病毒的颗粒表面,这种重组后的病毒可以作为高安全性的疫苗给人使用。这样的疫苗已经在实验室中初步研制出来,接下来需要进行临床人体试验,以验证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这个过程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埃博拉这样烈性病毒将一直与人类同在。就像最早一批前往非洲追踪埃博拉病毒的美国科学家约瑟夫·麦科明克所说:“也许在病毒的世界里,我们才是入侵者。”但既然战争已经开始,人类将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为了拯救。endprint

猜你喜欢
巴洛博拉科学家
假如我是科学家
巴洛龙有八个心脏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