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倩
摘 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三大构成”作为基础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形态、色彩以及空间的理解、感知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设计思维的转变,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为日后的专业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纵观当前的“三大构成”教学现状,模糊的教学目标、陈旧的课程内容体系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的教学效果,对后续的专业学习造成不利。为此,针对“三大构成”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建议极为必要。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问题;建议
所谓“三大构成”,即是指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三大构成”对于培养学生的形态感知能力、空间方位能力以及色彩把握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后续专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多年来,“三大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一直未曾更新,一成不变的内容使其日渐失去了作为基础课程的初衷。为此,切实解决“三大构成”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必要性。
1 “三大构成”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问题
当下,“三大构成”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存在着脱离后续专业、缺乏理论阐述以及忽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问题。
1.1 脱离后续专业
作为基础性课程,“三大构成”势必要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与后续专业形成有效衔接。但实践中,“三大构成”与后续专业的脱节严重,基础和专业的“两张皮”现象突出。
计算机图形图像艺术演变成了现在的数字媒体相关的创意产业,所以今天的动漫、电影、电视媒体的发展都开始越来越偏重造型、图形动画的设计。例如,根据漫画大师弗兰克·米勒同名作品改编、由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联合执导的美国电影《罪恶之城》的爆红就可证明这一点,电影中大量运用原著漫画中点线面的构图方式和黑白的色彩风格,都凸显出了图形图像在电影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没能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认为简单完成基础课程的任务即可。“三大构成”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合理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需求,也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高。构成是在教会学生不断地、持续地观察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从元素的提取中找到真正的创意。而没有了合理的“三大构成”的课程设置,学生无法将基本图形元素转化为创意,从而优秀的作品也无法创作出来。
1.2 缺乏理论阐述
对于“三大构成”而言,理论传授极为必要,这不仅学生掌握基础课程的前提,也是其顺利完成后续专业的保障。但实践中,一些开设数字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忽略了理论传授这一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概念性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往往是一带而过,缺乏多角度、多方位、深层次的详细阐述。
构成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魏玛的包豪斯造型学校,它讲究的是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与重组。这种拆解,提取和重组的思维方式,在戏剧、影视、动漫等等创意行业中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例如,当下很红的网络自制剧《万万没想到》,作者每期对一些原创电影,动画或者广告进行拆解和重构,结合电视节目片断、广告片断等素材,结合全新的配音和画面文字解说等自创内容,在极具创意的编排后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全新的数字影视作品。
对构成理论的忽视会导致形式上的训练与本质思考的脱节,学生无法根据理论总结出一般性规律,也就难以从生活的事物中提取和重组出视觉元素,也就不能指导其从事具体的艺术设计工作。同时,缺乏理论的课程容易造成学生对简单重复劳动的厌倦和烦躁,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
1.3 忽略创造力培养
从“三大构成”的教学目的来看,其不仅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创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创意、结构、材料、表现进行重构的能力。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教条主义现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停留在对构成形式的表现训练上,重视作业的完成效果,却忽略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创意和设计,对学生包含想象力的草图绘制不甚在意。这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泯灭了学生的个人思想特性,使得教学脱离了构成教学的主旨。
2 “解决三大构成”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问题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三大构成”的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后续的专业教育造成不利,最终违背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初衷。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极为重要。
2.1 加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联系
“三大构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是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后续的专业课程有着紧密联系。为此,要切实解决“三大构成”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数字媒体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不应再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图形图像的方式来表现,授课教师最好能使用对数字媒体艺术有一定理解的教师,或者与后续专业课教师有深层次的合作,使其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联系,增加二者的渗透性,使得“三大构成”真正成为专业课的基础与先导,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注重理论阐述,把握教学主旨
毋庸置疑,在“三大构成”中,无论是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还是色彩构成,其都是作为“构成”这一概念的修饰语,学习和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对“构成”本质的研究上。但不容忽视的是,构成理论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掌握构成精髓,把握规律有着重要意义。构成设计的关键就在于由表及里地观察和对其形成规律的思考,是一个从事物表面的具象观察到事物内部构成规律抽象思考的再创造过程,应该是充满设计者主观能动性的再创造过程。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化理论阐述,使学生能够从成功的艺术作品中归纳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并用以指导日后从事各项具体的艺术设计工作。
2.3 创新教学手法,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大多采用满堂灌的填鸭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这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也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为此,“三大构成”要从传统的教学桎梏中走出,将课程主体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动手、总结形成独属于自我的设计思维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卸下包袱,在讲解基本知识外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研究、交流和表现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放思想,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切实提高学生对于“三大构成”课程的积极性,一步步适应和融入日后的专业教育。
3 结语
“三大构成”作为基础性学科,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充足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思维方式的开发指导后续的专业设计。现有的课程模式明显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对学习效果造成不利。为此,要切实做好“三大构成”和专业课程的衔接,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不断革新教学手法,改进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范静静.浅析三大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J].美与时代(中),2012(09).
[2] 马利广.三大构成教学存在问题及教改建议——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