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深度反思
——以E中学为例

2014-09-06 05:56孙志刚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分课题

孙志刚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E中学是一所历史较久的名校,现为普通高级中学。学校以“勤奋求实”为校训,以“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挥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培养有独立思想、能独立行动的个人”为办学理念。学校具有本市一流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被评为全省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市平安校园。学校重视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参加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斐然,是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学校,市首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学校。

一、E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一)概述

E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始于2001年秋季,是L市为数不多的没有间断研究性学习课程且取得成绩的普通高中之一。按照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要求,首届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新生入学到2002年12月结题,历时一年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后续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经验。课程实施经历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2001.9-2002.4),学习文件,编制《手册》,开设讲座,动员实施。在学科任课教师指导下成立了123个课题组,内容涵盖9个学科。(2)实践体验阶段(2002.5-2002.10),从五一长假开始,利用课余、周末、假期查阅文献,走访有关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调查、研究、测量、制作。(3)表达交流阶段(2002.11-2002.12),经过一年多的探究,123项课题全部结题,成果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小制作、课本剧等。经学生自评互评、辅导教师初评、学校学科教研员复评、教研室组织评审小组总评等环节,评出特别奖1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42项。 2005年以来,E中学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结合,进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积极探索,努力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机延伸,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要载体。每年从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中选取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作品,组织课题组师生加工、修改、充实,完成查新报告,报送参加市上和省上的科技创新大赛。2010年开始,为适应本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形势,E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改为在高一和高二阶段每年各参加一次课题研究活动,高三阶段进行一次个人研究,合格者分别记6,6,3个学分,完成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5个学分。

(二)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1.课程实施手册

2001年首届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之前,E中学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要求,借鉴其他学校文本,研究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E中学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手册》,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目的和课程目标,规定了课程实施的类型、程序、组织形式,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以及评价方式,列出了课程实施中需要使用的表格、文本格式规范以及各科教学大纲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手册规定:本校高中学生三年时间里必须参加一次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选题,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六人左右,实施过程分三个阶段,活动时间一至二年。面向全校教师做了《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认识》的专题辅导报告 ,举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动员大会和开题报告会。手册打印装订,师生人手一份,对于规范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活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此后《手册》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2005年编入了近年学生的优秀成果课题名称作为参考,交付印刷厂出版。2010年进入高中课改后,修订《手册》时适时地将课题研究规定为高中每学年进行一次课题研究,对学分的评定作了具体规定。

2.课程实施方案

2010年,本省进入高中课改之际,E中学研究制定了新课程实施的一系列文件。研究性学习方面,制定了《E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指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是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具体要达成的目标是:(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3)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方案论述了课程实施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对高一、高二、高三阶段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高一主要熟悉和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和锻炼学习态度。高二不仅注重参与性、实践性,还要注重科学性和创造性,力争拿出较高水平的成果。高三只在第一学期进行,主要与市、省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只进行个人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方面规定: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和德育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为教研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负责人。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评价。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小组,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成员为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主任、教研组长、教研员等。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小组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技术指导,如选题方法、方案论证、成果鉴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作了具体界定。教务处:(1)制定研究性学习课程总体规划及各年级每学期具体实施计划;(2)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安排与调度;(3)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分配,工作量统计与存档;(4)校内可供研究性学习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发使用;(5)校外教育资源总体规划与开发利用;(6)全校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如开题、结题、辅导讲座安排等);(7)全校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总;(8)全校性评估、评选活动的组织;(9)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认定和登录。教研室:(1)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开设面向教师和面向学生的专题辅导讲座;(3)制定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关的规章制度;(4)组织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评选、奖励和推荐;(5)编辑研究性学习成果集;(6)编撰研究性学习资料、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7)组织参加校内外研究性学习研讨交流活动。政教处、总务处、团委、学生会的职责主要是协助组织研究性学习有关的活动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教师方面,主要规定了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具体职责。“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1)协助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2)协助政教处进行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条件和安全保障;(3)负责班级各个实践环节的组织协调;(4)协助学校进行学分认定。指导教师负责所指导课题的研究。(1)指导学生选择、确立研究课题;(2)与学生一起论证开题报告,指导学生填写‘课题申报表’;(3)及时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方法,纠正可能存在的不当之处;(4)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填写指导教师评语;(5)为学生提供专业内容方面的咨询等。”对课程实施的其他方面,如课时安排、选题、课题组的组建和运行、研究过程的管理、课题的结题、评价、学分认定等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E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手册》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是本校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和管理依据。

3.指导教师队伍

2001年,为有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成立了教研室,每学科选择配备一名教研员。多年来这些教研员为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统计表明,凡优秀的课题,大都倾注了指导教师大量的心血,特别在生物、语文、物理等学科,教师把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与学生课题有机结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师生都得到了成长与进步。学校近年校本课程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校本课程,其中一个来源就是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和研究。

4.课程实施流程

高一、高二阶段每个周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

高三阶段进行个人课题研究,一般不组建课题小组。

(三)取得的成绩

10多年来E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的主要收获有: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了热爱科学的情感。老师的收获,主要是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科学素养,融洽了师生感情,增强了课程能力。2005年以来部分研究性学习成果上报科技创新大赛,连续9届获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2007年获省级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学校连续9年评为市级科技创新先进学校。2010年L市设立科技创新市长奖以来,E中学连续三届获市长奖, 2010年获省级一等奖项目的学生获高考加10分奖励。

(四)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中暴露的不足主要有:选题不够丰富,研究方法单一,有些课题教师指导作用发挥不够,组织管理工作有待改进。学校管理层面需要注意的是:要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加强组织管理工作,加强教师培训,防止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

二、E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反思

以上介绍了E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过程。与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相关文件的规定相比,有成功之处,也有明显不足。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度反思E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行为,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规范化建设和课程实践走向,有积极的指导借鉴意义。

(一)课程管理方面

囿于建国以来苏联课程体系的长期影响,我国课程管理中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打破了这一局面,课程管理从集权化的国家课程变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对地方和学校给予了更大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自主权。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仅从学习方式的角度倡导研究性学习,不足以改变长期形成的学科中心、书本中心、死记硬背等禁锢学生思维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国家课程,又是校本课程、必修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是对传统课程概念的颠覆。国家对这一课程形态的界定主要有三个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5)。与其他课程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各地和学校要在三个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建设课程。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

省级和市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别很大,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管理可以有很大的区别。就甘肃省而言,《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1]规定,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中阶段必须修完15学分,活动时间不少于270学时,完成课题不少于3个。学分认定须提供完整的学习活动材料:(1)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2)过程记录;(3)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记录;(4)活动成果。满足学时、材料条件,并经课题审核后方能评定相应学分。《兰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办法(试行)》[2]规定,研究性学习高中阶段修完15学分后,活动时间不少于270学时。学分认定须提供完整的学习活动材料:(1)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2)过程记录;(3)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记录;(4)活动成果。其他省市的规定与上类似,其中海南省、河南省、重庆市的要求更为细致,如海南省规定:“研究性学习学分以课题评价形式认定。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立项时,要根据课题大小和难易程度,以及所需学习时间确定学分。学生在三年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以2~5个为宜。认定研究性学习学分主要依据5个方面材料:(1)开题报告和学习方案;(2)每次课题研究学习活动的记录(每学分不少于18学时):(3)课题研究中所收集的材料(包括原始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4)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小结;(5)课题研究学习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活动设计、实物设计等)。研究性学习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每组一般控制在5~15人之间。”[3]

表面上看,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规定是比较完善的。但实际上,即使E中学这样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面取得成绩的学校,也仍然存在着管理方面的很大问题,比如课时、学分认定等方面的不严肃甚至作假现象,更遑论其他应付或者没有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了。导致部分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成为“空无课程”和课程实施中产生巨大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研究性学习课时和专业教师的强制规定。研究性学习课程国家规定每周3学时,共计15学分,充分显示了对这一课程的重视。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定和切实有力的保障,很少有学校真正安排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时。大多为了应付检查,巧立名目,弄虚作假。E中学是市内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取得成绩的学校,但除了开题动员大会之外,没有给研究性学习给出实际课时,为应对上级部门每年一度的绩效检查,课表每周一下午最后一节印上了“研究性学习”,而实际这堂课或者上自习,或者被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占用,“研究性学习”成了名符其实的“空无课程”。即使这样,统计课时量才勉强达到规定的1/3,离文件要求相去甚远。

(2)没有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的编制。本市只有L中学配置了一名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由于编制紧张,其他学校均未安排专职教师。这样一来,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大多数学校就是“无教师、无课时、无制度”的三无状况。E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由教研室负责,同样没有专人,没有课时,除开题报告会之外,课题研究活动全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完成。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正常开展。

(3)没有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科研机构。L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是市属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对L市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均建有学科中心教研组,以指导全市教育科学研究活动。课程改革以来,L市依托教育科学研究所先后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讲师团、高中课程改革学科专家讲师团等机构,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面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这一实际情况,始终未建立相应的中心学科组,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新课程的最大亮点”,主要在通识培训教育中加以体现,教师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这一处理方法使“研究性学习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的传统观念得到强化,大部分教师没有从认识上解决“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及时建立研究性学习市级中心学科教研组,规范和指导本市研究性学习课程,是L市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也应当是当前L市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重要举措之一。

(4)教育行政部门督导检查不力。L市教育局每年都要进行全市教育质量分析和全市教育教学绩效检查,由于这是对各校办学质量水平的全面检查、评比和评价,关乎学校声誉和学校的生存,所以各校都极为重视。虽然绩效检查也涉及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4]但仅限于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方案、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手册等文本材料以及查看课表中有无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没有像其他科目一样深入课堂通过听课来检查其教学内容,这样各校实际没有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情况就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反映。以致很多学校钻了空子,习惯于材料造假和应付了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念和实践形成天壤差别的严峻局面。

(5)学籍档案不够完善。进入新课程后,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登记表的样式进行了调整,其中在“学分及综合素质总评表”中设计了三学年六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纪录,在“研究性学习成果记载表”中设置了三个课题的内容摘要,说明中要求学生填写700字以内的摘要,并要求指导教师签字。这些规定基本上可以反映学生在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状况,但仍不够完善。要准确反映研究性学习成果,应该采用档案袋的办法,将学生课题成果的全部材料装入“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档案袋”,必要时查阅。毕业生登记表中涉及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也可以再建一个“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来体现,这两个档案袋的内容可以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

2.学校课程管理

E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文件主要有两个:《E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E中学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手册》,这两个文件都比较规范。但是,学校教研室是2001年新成立的结构, E中学在2010年正式进入高中新课程以前,所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全由教研室负责,教研员由各科教师兼任,在学科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新课程后,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明确界定了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其中教务处主要负责课程组织和实施,教研室负责教师培训等技术层面的工作。但在执行中遇到了阻力,主要原因有:(1)教务主任学科教学负担繁重,三位主任同时兼班主任或年级主任或高三教学,主要精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教务日常管理勉强维持,深层次的教研和管理无暇顾及;(2)多年以来教研室全面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全部工作,作为全新的领域,教务处对其管理工作有畏难情绪。这样,文件的规定被放在了一边,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大赛等工作仍由教研室负责。事实上,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员的学科教学负担同样繁重,在全部工作属于“业余”的状态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被边缘化和被忽视,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由此看来,理顺关系,责权分明,严肃课程实施的相关规定,是E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课程实施方面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实施由学校组织安排。E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指导手册都比较正规,关键在于实施的过程,要按方案和手册严格执行,不能走样。

1.课程计划的安排

按照甘肃省和兰州市的规定,学生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所完成的课题至少3个,而且课题成果需要有完整的记录,包括4个方面的材料。E中学规定高一、高二阶段各完成一项集体课题,高三完成一项个人课题,分别记6,6,3个学分,这种规定是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是课程计划范围内最小限度的安排。对于生源更好的省级示范学校,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课题研究的数目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以利学生身心的发展。

2.课时学分的落实

甘肃省和兰州市规定,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共270课时。这相当于除高三第二学期外每周3课时,每学期按18周计算。但实际上每个学校都没有按照这一规定去做。笔者认为,与其大家都不按规定做,为保证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可以变一种形式,作出正式的规定,减少教学课时,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等活动。根据E中学的实践,如果每周能开设1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可以完全保证成果的质量水平。E中学开发了校本课程《探究与创新》,可结合校本课程的开设讲授研究方法、选题技巧等内容,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3.任课教师的确定

L中学配置专人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取得较好成绩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根据E中学的实际,可以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研员的力量。研究性学习课程全部安排教研员担任,每人三个班,教研员对这些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全面负责,由于分解了课时,不会影响教研员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理顺关系后,具体事务交由教务处一名干事负责,形成“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务主任)—教研员—教务处干事”这样一个链条。

(三)特色创建方面

1.与科技创新大赛的结合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称: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举办创新大赛的根本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是科技创新大赛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共同要求。所不同的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设,具有普及性的特点,所以更强调实践性和参与性,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不把创新性作为唯一的或最重要的目标。科技创新大赛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不强求全体学生参加,具有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成果和作品,发现和推出科技创新人才的特征,强调成果的创造性和实用性。由于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大赛的交叉部分是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为这两者的结合建立了天然的联系,L市多所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成绩,E中学就是从两者的结合中取得成绩的学校之一。目前,E中学需要保持发扬这一传统,做强做大,在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质量上下工夫,力争再上一个台阶。

2.与机器人竞赛的结合

首届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始于2001年,由中国科协原青少部、霍英东基金会、全国妇联儿童中心共同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科技馆组织发起。200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更名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从2006年第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开始,活动调整为由中国科协和承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12年来,竞赛规模不断扩大,竞赛项目更加科学,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目前,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E中学近年来没有参加这个项目,主要原因是没有专业人员和没有经费方面的投入。L市部分中学抓住机遇,投入资金,在机器人竞赛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合方面取得了成绩。建议E中学发现、培养或引进人才,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机器人竞赛项目,把机器人竞赛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又一个延伸,创建出新的特色。

3.与通用技术课程的结合

通用技术方面,虽然甘肃省的高中新课程已经实施一轮,E中学也装备了若干通用技术教室,但由于种种原因,通用技术课程一直未能正常开设。待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开设之后,研究性学习课程将会与之找到很好的结合点,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又一特色。

4.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E中学建成了本省第一个中学标准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设施齐全,配备完善,在师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E中学历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每年聘请高校心理辅导教师面向高三学生进行辅导,效果较好。每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为E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色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四)师资培训方面

为增强针对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师资培训可以采用校际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形式,借助教科研部门的力量进行。建立市级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心学科组后,校际培训可以依托中心组来完成。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在全市范围内举行,也可以按照片区分散进行。校本培训应由学校教研室负责,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作用,给他们发展提供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对E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建议

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部分研究者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李常明提出应设置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和专门的职称系列,细化学分管理操作。[5]柯政指出应提供在实践上能够被充分认可的课程新秩序。[6]刘新奇针对当前县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存在的课程开设虚无化、实施方式学科化、课程管理随意化、课程资源单一化等问题,建议开展研究性学习全员培训,加强研究性学习逐级指导,完善研究性学习分层管理,建设研究性学习的网络课程。[7]李宝庆等人发现高中生普遍喜欢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和课程管理是研究性学习的薄弱环节,评价制度需进一步完善。[8]郭海清指出开展农村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9]卢晓旭等的研究表明,各省区开展研究性学习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性学习开展水平不光与经济发展、教育发展、教师水平、教育投入、课程资源等因素有关,还与其起步的早晚、进入新课程实验区的先后、高考制度、周边地区开展的状况等因素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10]

就E中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参照以上观点,我们提出如下具体的课程实施建议:

1.进一步明晰课程管理的责权

E中学课程管理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责权不清晰。建议严格按照本校《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进一步明晰教务处、教研室、班主任、辅导教师、年级主任等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特别是教务处要承担起课程管理的9条职责。

2.落实任课教师和教学课时

每周确定一个课时的固定上课时间,任课教师由教研员担任。此外所需其它课时集中安排在节假日等时间完成,用以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走访相关人员等。

3.实行丰富翔实的档案袋管理

严格实行档案袋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按照省市学分管理的规定,提供翔实的佐证材料,必要时作为高考录取等方面的参考。积极创造条件,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网络化管理。

4.成立市级研究性学习课程教研组织

积极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议,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成立市级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心学科教研组,参与开展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如听课评课、研讨交流、评优选优、联网共享课程资源、网络管理等等。

5.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管理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绩效检查中要强化检查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力度,不仅要看课表和书面材料,更要进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堂,要看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设计,看课题研究的实物成果,把检查督导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Z].2010.

[2] 兰州市教育局.兰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办法(试行)[Z].2010.

[3] 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管理的暂行规定[Z].2004.

[4] 兰州市教育局.兰州市普通中学教学绩效评价方案(修订)[Z].2012.

[5] 李常明.研究性学习深度实施: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1,(07).

[6] 柯政.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回应行为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24):70.

[7] 刘新奇.县域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深度实施: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3,(09):23-29.

[8] 李宝庆,等.高中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同状况调查[J].全球教育展望,2013,(08):17-25.

[9] 郭海清.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3,(01):77-78.

[10] 卢晓旭,等.我国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开展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1,(2):43-46.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分课题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学分美食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